网络“神医”广告乱象成为今年3·15期间广受关注的话题。

3月15日,南都记者起底“神医”广告转移“阵地”,通过电商、短视频等网络平台营销“医生”“医学博士”人设,以科普知识吸粉后带货,或引流至微信卖货的相关产业链。南都曝光上述乱象后,涉事短视频平台回应称,已对相关违规账号作封禁处理。

无独有偶,当晚,央视3·15晚会也曝光UC浏览器、360搜索等网络平台发布虚假医疗广告的乱象,其中也存在留微信号引流等情况。

乱象:电视“神医”广告转移至网络平台,打造专家人设吸粉带货

3月15日,南都记者调查曝光了“网络神医”制造链条。

近日,网友剪辑的“神医宇宙”电视广告持续引发关注。南都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电视上的“神医”广告近年来逐步受到严格监管,这类广告目前有转移到网络平台的趋势。

在一短视频平台,一名显示有600万粉丝的“某博士”账号,从2019年12月起分享各类医疗知识,近日开始密集推介多款某国产玻尿酸原液、眼霜产品,有粉丝留言称从其处购买到过期的推广产品,未获回复。3月14日,南都记者证实,该博主系湖南省一家三甲医院某科室医师。提及接化妆品产品广告,其言谈有些紧张,称是自主行为。

随后,南都记者在同一短视频平台,搜索“痛风”“淡斑”等医疗关键词,出现大量医疗类视频号对相关病症进行科普介绍。这些医疗视频号中,有三甲医院认证医生、地方电视台健康栏目账号,也有不少自称为医学博士、某老师讲堂、某医生的账号,发布内容主要为科普养生知识,点进页面中则未具体介绍是哪家医院的医生,但留下添加微信号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上存在同一“神医”现身不同广告的情况。

例如,一个名为“某老师讲堂”的短视频账号发布的视频中多出现一个白色唐装的老者,向网友科普各类养生知识,其账号简介称“联系老师”并留下一个微信号码。南都记者据上述微信账号添加发现,是一个有关体质养生的微信号,自称推荐调理养生方子。类似现象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均有出现。

转移到网络平台之后,“神医”的形象发生变化,部分通过科普类的短视频吸粉后,引流至微信带货。

南都记者联系了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多家短视频营销和广告公司,从制作神药广告到运营,这类公司均称能提供从账号建立、短视频制作、后期运营、媒体拓展的服务,称花2000元就能请群演扮医生,并可以在短视频平台运营网红医生人设,通过吸粉方式引流至微信销售产品。

就上述现象,3月15日下午,涉事短视频平台回应南都记者表示,针对南都调查提到的“某老师课堂”、“某博士”和“中医某医生”等案例,平台经查“某老师讲堂”确实存在引流的情况,已作封禁处理。对于前述某医院医生账号带货化妆品,有用户反馈质量问题的情况,该平台对用户资料引流的内容进行清理。

此外,平台经查发现,用户“中医某医生”曾获得医疗资质认证,故允许在该平台发布涉及医疗的内容,后续该平台对于认证的要求提高后,该用户不符合要求故取消其认证。该平台表示,目前该平台针对此类内容正在开展治理,相关账号内容也在专项处理中。

类案:央视3·15曝光浏览器医疗广告乱象

无独有偶,3月15日,UC浏览器、360搜索等互联网平台因发布虚假医疗广告被央视“3·15”晚会点名,引发关注。

据央视报道,UC浏览器和360搜索上还存在搜索“减肥”“降血糖”等关键词,搜索结果的前几条都是广告,其内容为网友分享治好疾病的经历,并给出“老师”微信号。

两平台广告代理公司销售经理称,由于监管严格,这类宣传治疗效果的食品广告不能直接进行投放,而是需要转换技巧的。只要投放资金到位,客户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都有办法去解决。

当晚,两公司分别发布声明道歉,并称将严肃整治。北京、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也介入调查。

3月15日晚,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和朝阳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位于朝阳区酒仙桥的360公司总部,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虚假广告问题了解情况。同时,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前往360搜索上海总代理公司经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地点。

值得注意的是,南都的调查报道也引发网友对短视频平台上医疗账号认证规范的关注。

3月16日,南都记者了解到,上述涉事短视频平台目前仅允许公立二级以上医院、公立三甲医院科室、国家级学会协会及下属一级专科学会省级分会、医疗媒体等机构进行认证医生号,公立三甲医院(副)院长、科室(副)主任、主治医师及以上专家等个人进行认证。此范围之外的机构和个人暂不支持认证,非认证用户不能发布医疗类内容。

该平台称,非认证用户禁止使用医生描述,同时也禁止发布医疗相关内容,违规用户将被重置账号名称,相关内容将被下架,与该用户是否带货无关。此外,该平台禁止用户开展任何形式的医疗广告,包括医疗付费咨询,一经发现对账号根据严重程度采取短期封禁,甚至永久封禁的处罚。

采写:南都记者 黄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