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华容县万庾镇万庾村涛湖三组,一对夫妻因闹离婚差点上法庭,最后在村民自治委员会的调解下和好如初。近年来,华容县万庾镇党委积极探索“党支部+自治委”村民自治工作新模式,实行村民自治,走出了共建、共享、共管、共治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更有“涛湖样本”。

一、选贤举能 配强“主心骨”

2013年1月,万庾镇党委和村委会经过多方调查了解,推选村里贤德的党员为带头人。“我当时接手时,组里已经处于瘫痪状态,群众相互推诿扯皮,不团结、不和睦,造成了很多困扰和矛盾”。组长吴年爱介绍说:“为了改善组里情况,我认真分析原因,慎重思考,决定先从我做起,做好率先垂范,走在前头,做在前头,实打实做。一是不领一分钱工资;二是义务筹工筹劳,不领劳务费;三是组务通过自治委议事协商,民主决策,不搞一言堂。每一年组内有多大收入,有多少开支,做了多少实事,群众都有一本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经过几年努力,群众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慢慢开始信任我,支持我,集体荣誉感也越来越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共商共建 听群众“说事”

从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及威信较高的村民中间推选成立村民自治委员会,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村民小组户主会,定期定点利用“屋场会”“板凳夜话”等议事形式,开展村民“说事”,面对面听取村民意见,零距离采纳金点子,摸索出了一条由“说事”到“办事”,由“管理”到“治理”的新路子。如今,组内事务大到防汛防疫的值守、巡逻,小到沟渠清理、渠边搭建人行桥、路边栽花除杂、打扫卫生等都是通过村民会议、民主协商后自发自愿,义务出工出力,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监督治理 向群众晒事

村民自治委作为村委和村民的“中间人”,积极监督“四议两公开”的执行情况,秉承着组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原则,及时公示村组大小事务,以及国家补贴,资助村集体的政策落实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共防共管 帮群众理事

充分发挥“自治委”作用,以“包户群”方式,定期入户进行法治宣传,收集村情民意,排查潜在的矛盾隐患,在发生矛盾纠纷时,第一时间到场调解,发挥贴近群众,知根知情的优势,大事情往桌面上“摆一摆”,小事情找群众“评一评”,实现无一村民上访,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纠纷就地解决。不久前,一对夫妻闹离婚,还要走上法庭。村民自治委多次上门,找到矛盾焦点,举例子、讲道理,从对子女影响、长远利弊等方面,做通了当事双方及父母的思想工作,化解了双方的误解和怨恨,夫妻重归于好。

五、共评共治 选最美家庭

定期开展“五好家庭”和环境整治综合评比,按照个人自荐,组长提名,群众投票,村民自治委评议、考察,村党组织和村委共同审定,张榜公布等步骤,每半年开展一次最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表彰会,事迹报告会,张贴大红榜等形式进行宣传表彰,增强了村民讲卫生、讲文明的自觉性。现在每到重要节假日,外出返回的乡友都自觉出资购买红灯笼、福字、绣球等喜庆物品,装扮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支部+自治委”的成立,有效延伸了农村工作的“触角”,激活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走活了农村发展的“毛细血管”,得到了村民广泛的信任和支持。万庾镇将“涛湖样本”向全镇推广,通过发挥农民这一乡村振兴治理主体的作用,推动基层党建、村民议事、为民服务三个阵线前移,提升基层组织的善治力,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华容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