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听到别人谈论,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都很自私,完全不会为别人考虑。

我的朋友安子在教育她孩子的问题上就经常头疼不已。她的女儿圆圆从小就被爷爷奶奶带着,直到上小学时才被带回到安子的身边。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爷爷奶奶一般都是如捧着皇帝般地宠着孙子、孙女。圆圆的爷爷奶奶也不例外,以至于圆圆回到安子身边时,如淘气的小皇帝一样难伺候,并且不懂得尊重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安子把一道圆圆不喜欢吃的菜搬上了饭桌,圆圆瞥了一眼后,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就摔了筷子离开了饭桌。安子追了过去,圆圆就很生气地冲着安子大声嚷嚷。

比如圆圆和小伙伴们玩耍时,她看中了小伙伴手中的玩具,小伙伴不舍得给圆圆玩。圆圆当即抢过那玩具,“啪”地一声摔在了地上,自己扬长而去。

当孩子出生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会用大哭向父母宣告他的到来,他会用哭声召唤来父母对他的关注。他还不懂得顾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为人父母的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界线,也包括尊重自己父母的界线。

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一些事,如不伤害别人;尊重别人说“不”的权利;当别人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时,他可以难过,但不可以迁怒于人。

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不只是属于他,为了使他将来的生活更美好,他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他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他,首先他要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中我们有的爷爷奶奶为什么会把孩子带成了一个“飞扬跋扈”的小皇帝?那是因为他们只是负责带好孩子,而没有培养孩子“好动机”的界限。

什么是动机?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发现孩子在哇哇大哭时,我们不仅会赶紧安慰孩子,使孩子停止大哭,还会去追问孩子为什么会大哭。孩子哭的原因就是他哭的动机。

再比如,我们的孩子在做功课时,一会儿起来去拿个东西,一会儿又起来去喝杯水,无法专心做功课。这时,我们开始不断地在他的身后唠叨,让他赶紧把功课做完。

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只是暂时赢得了小胜利,却失去了更多。因为我们的孩子完成功课的动机,是为了不想让我们在他的身后唠叨,而不是想好好学习,拿到好成绩。如果哪天我们不在他的身边,他又会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孩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光要注意这个有问题的行为,还要关心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

我们做父母的不仅要帮助孩子培养为自己的行为做主的能力,也要帮助孩子为正确的理由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因为害怕处罚才去完成一件事情。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动机呢?

首先要确定我们提供给孩子的爱是真实的、长久的。比如,我们是不是常常恐吓孩子:“如果你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长此以往,孩子会因为害怕失去我们,而让自己做出没有正确动机的事情来。当孩子确定了我们给他的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时候,他才不会害怕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其次,如果我们对孩子太严厉或者太权威,甚至是暴虐,那么就会在孩子心中造成他们胆怯和恐惧的意识,这会使他们变得非常沮丧或者有罪恶感。另一方面,他们也有可能会为了反抗残暴的父母,而以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这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孩子在生下来时都不会走路,他们需要父母扶着他们来学会站立,然后开始慢慢跨出一条腿来学会走路。

这其中很多人都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可能孩子会摔跤无数次,也可能会跌破腿皮、手皮等,但是孩子的父母和孩子自己仍然不会因此而放弃学习走路的。

在这过程中,孩子摔跤,跌破皮肤,就是孩子受到的“伤痛”,如果做父母的不愿孩子受到伤痛而不去教孩子走路,那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可能永远不会走路,这种后果给孩子留下的就会是永远的“伤害”,所以,就算孩子跌得再严重,父母也不会让孩子去避免这种“伤痛”的。

我们做父母的若要培养孩子的界限,就必须学会区分这两种。我们要确定,很多时候,“伤痛”带给孩子的会是让他成熟并成长的伤痛,而“伤害”可能会是阻碍他人生发展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