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街口15号出口出来,穿过石鼓路的地下通道,站在明瓦廊的瞬间,有些恍惚。

只是隔了个春节而已,又上新了不少新店。人潮汹涌的排队阵仗,无不在暗示着:吃货的春天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瓦廊往南,走到易记皮肚面门口,再往南,就属于外地游客们不会涉足的范畴了。

「开在明瓦廊却不为人知」「9年老店」「南京最正宗的贵州米线」,围绕着香村米线的每个关键词,都充满悬念。

店开在明瓦廊和三元巷交叉路口,确认过眼神,是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板王建平,是个地地道道的南京人。2012年开了这家店以来,已经不止一次被误会是贵州人。

咋说呢,几乎贵州人吃过这家之后,都要发自肺腑地肯定一句:家乡的味道。

下一句是疑问:老板,你是不是贵州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建平做米线的手艺,是从舅舅舅妈那学来的。

舅舅舅妈在贵州和上海先后开了七八家米线店。最知名的一家叫王明玉三村米线,开在上海宝山区,是上海大学学子们心头的白月光。

王建平手机里,珍藏了一张撒贝宁到宝山店打卡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王建平自己的米线店在三元巷开张。

三个老师傅,从上海跑来南京,手把手教怎么做一碗地道的贵州米线。没想到,因为地道,第一年并不是很被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店主打贵州特色。最特色的三碗,区别于满南京的酸菜鱼或者水煮肉片米线,带着显著的贵州DNA。

分别是遵义羊肉米线,花溪牛肉米线,贵阳肥肠米线。三个地名,三碗代表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遵义羊肉米线遭到了南京人不信任的diss:羊肉这么膻,也能做米线?

新街口方圆两公里,地道的贵州人有限。来这里打卡的,大都是尝试之后被真香套头的南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遵义羊肉米线的汤底,是羊肉和羊汤煨炖的。只有上好的羊肉,才能保证香而不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山东的羊肉价格便宜,口感达不到王建平的要求。

开店9年,店里一直只用内蒙古羔羊,虽然价格贵一些,但口感没得挑剔,鲜嫩得几乎入口即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线在开水锅里烫开盛碗,盖上薄薄的羊肉片,再浇上滚烫的羊汤,淋上秘制辣椒油……

是的,一碗滚烫热辣的遵义羊肉米线,拒绝接受任何批评。尤其冬天一碗下肚,整个人都通体舒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阳肥肠米线,其实在贵阳当地叫肠旺米粉。

肠旺,谐音“常旺”。肠是猪肥肠,血是猪血旺。鸡架筒子骨吊出浓香汤底,加入香而不辣的红油,配上肠旺,就是一碗极具贵阳特色的米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建平每天早上9点半开门,到店第一件事,就是用高压锅压一锅肥肠。

市场买回来的半成品肥肠,切成一截一截,翻出内里,去掉油膜。红油卤过之后,入味又圆满。

这碗贵阳肠旺米粉,王建平还是稍微本地化处理了:猪血旺换成鸭血旺,毕竟鸭都人更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香村米线店,意外点到了云贵当地人的乡愁食物。

鱼腥草,菜单上的名字叫折耳根。新客第一次上门如果点凉拌折耳根,老板娘都会反复确认:是不是第一次吃?

如果是冲着尝鲜的,老板娘一般都不推荐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贵人爱的折耳根,味道独特,存在感强烈。跟香菜一样,喜欢它的,停不下筷子。吃不惯它的,大概一口就能凝固笑容。

吃不惯也别懊恼。王建平开店以来,折耳根一直保留在菜单上,自己至今都没习惯这个味儿。

每次看到有人一单能点上三四份鱼腥草,王建平就会琢磨:贵州人的乡愁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块钱一碟的酸萝卜、七块钱一碟的酸辣笋尖,都值得被推荐。

都是王建平自家腌的。笋尖切好腌好,用红油烧,又嫩又脆,配米线吃,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门头朝着吃货疯狂排队的明瓦廊,整整9年了,香村米线只能算小众的私藏宝藏店。

那么,我就挖出它,假装吃懂了「嗦粉大省」贵州。

一碗遵义羊肉米线,一碟酸辣笋尖,严重怀疑那些年都被酸菜鱼米线给骗了。

摄影 / 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