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乡村振兴主题系列发布会,临沂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临沂市2021年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稳步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作为硬任务,扎实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突出重点项目保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一、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健全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
(一)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在当前财政收入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严格贯彻落实“四个优先”要求,对乡村振兴给予“优先保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一是加大市级支持力度。持续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优化资金支出结构,设立了15亿元的市级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增长36.36%;二是指导县级加大投入。强化财政业务指导,督促县级履行主体责任,推动整合县级涉农资金32亿元,增长23%;三是全力争取上级支持。抓住中央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机遇,争取上级在资金政策上对我市更大的支持,集中财力保障“三农”领域硬任务的落实。
(二)强化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落实担保费补助,支持省农担临沂管理中心在保余额突破35亿元。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对2020年度工商资本新增投资1亿元以上的乡村振兴项目,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奖补支持。稳步提高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宗农产品保险覆盖面,探索水稻、小麦、玉米3大主粮作物基本险保险费财政全额补贴政策,实现农民“种粮保险不花钱”。引导县区因地制宜开展地方区域特色农产品保险,逐步实现“一县一品”的目标。
(三)加快培育产业发展基金。加大政府引导基金对乡村振兴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提高市级引导基金出资比例,推动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等“十优”产业发展。支持中地投资基金、昆润投资基金投资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打造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基地。
二、保持支持政策稳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持续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需要,我们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设立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确保过渡期内财政投入保持总体稳定。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继续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进行帮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项目,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二)用好济临扶贫协作专项基金。构建多元化的扶贫协作投入机制和资金滚动使用长效机制,年可帮扶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动态性返贫人口和因病因灾新致贫人口2万余人,有效保障和巩固脱贫成效。
(三)通过示范试点探索推进衔接。支持选择部分县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美丽乡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乡村振兴“三步走”等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推动融合发展。开展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试点,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提高乡村综合治理水平。
三、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重点保障粮食安全。把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作为财政支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每亩1500元补助标准支持新建高标准农田45万亩,落实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做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二)稳定畜产品供应。继续实施生猪生产贷款贴息政策,指导县区及时做好养殖和屠宰企业贴息审核,做好资金兑付工作。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政策,落实防疫人员经费保障。
(三)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以优质高效为导向,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建设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100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12个,规范提升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21个,加快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
(四)推动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支持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耕地质量提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市级水肥一体化试点片区5个。
(五)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农机装备研发创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团队建设,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力实施农业信息化、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保障工程,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支持乡村生态振兴,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一)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消除隐患、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一般预算、专项债券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河道治理、重大区域防洪除涝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
(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聚焦农村人居环境重点领域、突出短板和群众关切,支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建立健全农村厕所运行维护和公共服务机制,带动农村无害化厕所规范升级,实现建管并重、长效运行。
(三)促进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支持集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2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5个,创建市级“美在农家”示范村100个、“美在农家”五星级示范户2000户,建设乡村旅游重点村30个以上。
五、支持乡村组织振兴,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一)强化村级组织运转保障。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标准,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履职能力。
(二)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支持全市200个村因地制宜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探索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强化集体资产管理,增强村级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
(三)壮大农村党组织队伍。落实激励政策,支持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加快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支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组开展工作,努力建设党组织坚强、治理有效,产业发展好、村居环境优的示范样板村。
六、支持乡村文化振兴,大力传承弘扬沂蒙精神
(一)推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百姓宣讲行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乡村、进社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二)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支持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建设红色美丽乡村。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支持蒙阴县垛庄镇西孟良崮村、沂南县青驼镇青驼社区充分依托红色资源建设红色美丽乡村,更好的传承弘扬沂蒙精神。
七、支持乡村人才振兴,加快培育乡村实用人才
(一)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支持高素质农民培训,鼓励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现代农业从业者进行职称认定,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二)支持乡村人才招引工程。健全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医、支农、支教一线。持续推动“四雁”工程,鼓励吸引优秀外出人才和农民工返乡创业。
(三)支持健全乡村人才培育基地。依托浙大山东(临沂) 农研院、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设“三农”人才培训基地,年培训乡村振兴各类人才2万人以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临沂市财政部门重担在肩、使命光荣,将坚决贯彻中央、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担当、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临沂市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财政力量。
记者提问
问题1:刚才提到,2021年市级预算安排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15亿元,增长36.36%,请问今年投入增幅高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专项资金投入规模增幅高,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一是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任务目标相匹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真金白银。去年6月份,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细化了加快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补齐乡村发展短板、打造沂蒙特色的乡村振兴高地的目标任务。为更好的保障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我们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把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等19项涉农资金打捆使用、形成合力,集中更多的财力支持乡村振兴“三步走”。
二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要求。去年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中办发〔2020〕32号),要求从今年开始,当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逐步达到10%以上。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确保2021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提高到6%以上,到“十四五”末达到10%以上。
问题2:今年,财政在支持乡村振兴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金,发挥好资金的使用效益和作用至关重要,请问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出效益来,是财政部门的职责所在,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
一是科学编制项目预算。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预算申报前置审核,坚持规划先行,准确把握当前财政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梳理涉农政策,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从源头上整合涉农资金。以实际支出需求为导向,加快项目库规范化建设,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增强资金安排的集中度和项目布局的契合度,真正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最急需的领域,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二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全过程、全方位的涉农资金监管制度体系。严格规范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刚性约束,明确管理权责,规范资金分配、使用、管理。依托扶贫资金动态监管平台,综合运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实行“日监控、旬调度、月通报”制度,做到资金全过程实时监控、流程追溯和及时预警,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三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目标与预算项目同步申报、同步审核机制,对相关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硬化预算绩效管理约束,健全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资金激励机制,全面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辉升 实习生 殷伟杰 报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