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钉,不只是门上的一种装饰,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讲究

文/成长新视点

门钉,是钉于大门门扇外面的圆形凸起装饰,是中国古建筑大门上的一种特有装饰。无论是古建筑雄厚的实拼木板门,还是现代钢木大门,钉上一排排硕大的门钉,既显得更加紧固,也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发现在门钉的背后,也蕴藏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

一、门钉的来源和种类。

门钉,源自墨子所说的“涿弋”,长二寸,钉入门板一寸,留一寸。门钉的材质,有铜、铁、木和石等四种,形状有圆形和花瓣两种。门钉在制作时,分为钉帽和钉身两个部分,使用时再铆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宋时期,多为铁质门钉,是用在早期寺庙建筑的板门上。明清以来,开始大量使用铜质门钉,并在铜上馏金,显出金黄色,与朱门颜色相匹配。

在一些城门上,一般会有门环和门钉,门环主要用来敲门使用,而门钉多为加固和装饰作用,且门钉多为铜制或铁制。为了防止敌人攻城,还会在门钉上涂上泥,用来防火。

清末,也有木质门钉出现,用圆木旋出钉形,涂上黄色,用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小门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大门上使用门钉的数量和排列的事情,在清朝以前的各朝代,并没有进行明确规定。

二、使用门钉的讲究。

自清朝入关之后,对门钉的使用有了明确规定及要求,演变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并作为封建的恩封制度使用。门钉的具体使用,主要有皇家、亲王、郡王、公侯、四五品官员和五品以下官员、老百姓等六个等级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皇家,为纵九横九。皇家宫殿的门钉,是纵九路,横九路,共八十一颗门钉。九是阳数之极,是阳数里最大的,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寓意为“九五至尊”。帝王庙,也是供奉历代帝王的,所以也用九纵九横。

然而,并不是所有皇家建筑门钉,都是九纵九横。最著名的故宫东华门,为九纵八横,共七十二颗门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是因为皇帝灵柩走此门,故而减少一路。从阴阳学说上来讲,生为阳、死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所以东华门的门钉用偶数。

2、亲王,为纵九横七。门钉规格,是纵九路、横七路,共六十三颗门钉。

3、郡王,为纵七横七。门钉规格,是纵七路,横七路,共四十九颗门钉。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及一至三品官员,均与郡王同等规格。

4、公侯,为纵七横五。门钉规格,是纵七路,横五路,共三十五颗门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四至五品官员,为纵五横五。门钉规格,是纵五路,横五路,共二十五颗门钉。

6、五品以下官员及普通老百姓,不得有门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