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超级大国地位的重要象征和坚实保证,覆盖全球的战区体系是美国最核心的军事霸权之一,也是让挑战者最望尘莫及的优势之一。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美国拥有以印太、欧洲、中央、北方、南方、非洲构成的六大战区,完整涵盖了包括南北极在内的地表所有区域。这些战区统辖近130万军人,运行多达1250余处大型基地设施,并形成了控制全球战略要地的15大基地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格的说,作为战略方向上的联合指挥机构,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战区都是以本土或海外领土为基础进行部署的,只有美国是以全球为基础进行划分部署的。美国战区体系完善和严密的程度,也是其他军事大国难以企及的。

战区早已不是一国之战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exels

当然,这一体系也是从无到有,经历了百余年时间的充分演变。从时间上讲,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二战前时期—保守而简单

可以说,受多种因素影响,美国从独立至二战前并没有建立战区体系。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归结于相对保守的战略思想,一直以来,受门罗主义和孤立主义影响,世界大战前美国主要的关注点在本土及周边地区,对美洲之外的野心并不大,也不追求广泛的军事影响力。

其实也是为了在美国实力不够强时,短暂的不索取

其他殖民地,只是消化南美作为美国的后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建立完善的战区体系不是迫切的战略需求。而1789年成立的战争部和1798年成立的海军部在总统领导下,各自履行了陆海军作战指挥和管理的职能。

除1898年对西班牙动手外,战前美国燃起的大规模战火也并不算多,类似日俄战争般血腥的赌国运之战,美国从未向其它列强主动挑起。

美西战争的陆战和海战由陆海军各自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此时英国、德国依旧强大,衰落的俄国和新兴的日本也都占据了欧亚海陆的很多关键地盘。美国虽逐渐握有经济总量的优势,但科技和军事尚未独冠全球。脱离两大洋保护,直抵前沿获取新的势力范围对美国人而言代价不小,相对简单的防卫需求也不需要在战争部和海军部之外建立独立的战区来进行联合指挥

不过,美国的一些做法逐渐拥有长远意义,比如针对美西战争中出现的军种分歧,西奥多·罗斯福于1903年建立了陆军和海军联合委员会,初步协调军种间的行动问题。

但实际上陆军和海军联合委员会并未在一战中发挥实际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机构后来在1919年重组为陆海军联席会议,但仍远未能实现类似联合总参谋部的权威职能,也没有催生总部—战区的垂直体系。可见,此时的美国战区体制只是处于萌芽状态

二战时期—军种的荣耀和烦恼

依托急剧膨胀的军事实力和无与伦比的综合国力,美国利用二战实现了军事辉煌。

随着美军逐渐深入到多个重要战场,美国协调盟国先后建立了欧洲、地中海和北非、太平洋、西太平洋、中缅印等战区。

美国陆军士兵在北非撒哈拉沙漠边缘观看女明星的慰问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战区总部,仍带有明显的“军种前指”的特征,即军种全揽行政和作战指挥大权,战区成了单一军种主导的分支机构。

美国马润:“我想要加兰德步枪,不想用春田步枪……”

陆军和海军:“不,你不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战争的推进,为了更好地统筹军事行动,特别是为与英军参谋长委员会进行协调并建立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于1942年成立了临时性质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并使之成为二战期间名义上领导美国陆海军的组织机构。

1943年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的

丘吉尔和美军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严格来说,此时的参联会根本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位。

但它的存在提供了总统能够和高级军事长官直接进行协调商议的机制,实实在在影响了重大军事问题的决策,促进了战争的进程。

丘吉尔:“总统还不能直接指挥军队是咋地”

罗斯福:“现在才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从华盛顿到夏威夷,再到前线战场,陆海军各级对于战役指挥权、战区主导权的竞争都十分激烈,高级将领相当一部分精力被耗费在军种争治上。

这种矛盾对二战战区的划分和运行产生了显著影响。比如,海军认为,欧洲地面战场已经交给陆军将领艾森豪威尔指挥,那么以岛海作战为主的太平洋地区理应作为一个整体交给海军指挥,但陆军直至参联会主席马歇尔都坚决予以反对。为平衡矛盾,结果就是成立了以麦克阿瑟为总司令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和尼米茨为总司令的太平洋战区,并各自以陆军和海军作为主导力量。

1944年7月罗斯福、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罗斯福在调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便在同一战区,联而不合的情况是普遍的,陆海军各级指挥官对于配合彼此间行动并不热衷,具体行动中互相默契愿意配合的情况虽不少见,但最终互吃闭门羹袖手旁观也不是罕见现象。从瞭望塔行动到菲律宾海战,再到日本受降仪式,整个太平洋战争只要涉及两个军种利益的地方,总会经历一番争强斗狠般的口水仗。不仅有损作战效率,也给最高层面的决策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和挑战。因此,在重重矛盾下,这种以军种主导的战区体系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不合理性。

后面的陆海军站队可大有讲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麦克阿瑟还特别喜欢摆拍抢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冷战时期—完善联合体制

空前的军事胜利,东西方对峙局面的出现,军种间日益难以弥合的矛盾和联合作战的客观需求,给战后美国国防体制的革新发展带来了强烈的信心和动力。美国战区体制真正全方位走向成熟完善就是在这一时期。

柏林前线,战争随时可能一触即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期间,美国政府陆续动用一连串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了一系列规模空前的国防改革与重组。最终使得军种被逐渐排除在军令系统之外,而战区则被赋予了作战指挥上的真正权威。

首先,1947年杜鲁门签署的《国家安全法》及其后续修正案从法律上正式启动了改革的进程。参联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正式明确并大大加强,同年,原有的战争部被拆分为陆军和空军部,陆存机构与海军部组合成立“国家军事机构”,最后于1949年更名为国防部。

杜鲁门负责签字,而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

负责扯皮,他到五角大楼上任后,为了完善国防体制、

实现军种真正的联合做出不少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基础上,更关键的一步是美国国会于1958年8月通过的《国防部改组法》,明确了军政和军令分离的军事体制,确立了建立“总统—国防部—作战司令部”的作战指挥系统和“总统—国防部—军种总部”的行政管理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措施促使战区摆脱了军种主导的局面,逐渐朝着军种联合的方向发展。例如,1952年8月1日成立的欧洲司令部,作战上直接向参谋长联席会议负责,改变了之前美国陆海空三军在欧洲保持独立司令部的现状,真正成为统辖三军的联合司令部,成为美国奉行遏制战略的重要保障,使得美国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来自苏联欧洲方向的全方位挑战。

相比于陆军直接退出欧洲指挥权,太平洋方向的改革来得稍晚,1947年1月1日,太平洋司令部成立,但太平洋舰队司令仍然兼任战区司令,直到1958年1月后,随着远东陆军的并入,太平洋舰队才改组成为战区下辖单位,舰队司令才不再兼任战区司令。

但是,越南战争的失败,再次显示出军种之争和指挥混乱的消极影响。1980年美军营救伊斯兰革命中扣押的美国人质行动(鹰爪行动)惨痛失利,更是暴露出其联合特种作战机制的种种弊端,使美国人意识到必须再次对指挥体系进行改革。

鹰爪行动的惨败和炸毁在伊朗沙漠中的RH-53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一同炸毁的EC-130残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压力推动下,最终完善战区体制的举措是1986年颁布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重组法案》,该法案彻底从上而下扫清了联合作战的体制机制障碍,简化了指挥系统和指挥链,赋予战区司令指挥战区所有军种部队的彻底权力,并以法律形式保障战区司令部在联合部队编组、联合作战计划拟制、联合作战指挥上的权威性。

1986年颁布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重组法案》

也经历了许多扯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海湾战争可以说是对这次改革的一次检验,在取得辉煌胜利后,战区的威望得到了空前提振,从参战部队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上将获得的巨大荣耀可见一斑,此时,人们已经不再关注他的军种色彩,却牢牢记住了他是中央战区司令—一位成功的联合作战指挥官。而从实战中看,各军种单打独斗和针锋相对的问题也确实得到了良好的解决。可以说,海湾战争显示出美国战区体制走向完善和成熟

中央战区军事基地分布(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拉克军队成建制被俘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任参联会主席科林·鲍威尔和中央战区司令诺曼·施瓦茨科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今—平衡、调整与再改革

伴随苏联解体,美国的战区体制发展进入了一个复杂的全新时期,其发展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冷战胜利带来的战略平衡调整。苏联的消失,使得美国国家战略的问题逻辑发生根本变化,谁是新的敌人?乍眼望去,能够分庭抗礼的对手已不存在,除了平衡兵力,怎样对原有的成熟战区机制进行新的变革?

而突如其来的911事件,让美国突然发现,传统的防御体系出现了巨大漏洞,横贯全球的战区,竟已无法确保本土核心区域的绝对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exels

在此情况下,本土重新成为美军最重要事项,防范非传统威胁也成为战区的一项重要任务。2002年起,美军对战区体系进行调整,北美防空司令部和联合部队司令部被改组为北方战区,重点针对核心区域的恐怖袭击。2007年,非洲司令部成立,也将反恐列为重中之重。

美国本土防御力量分布(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恐战争调整了冷战后的美国战区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exels

其次是新的地缘格局影响战区布局。随着世界地缘重心不断向亚太地区倾斜,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出于维护自身绝对霸主地位的考虑,美国逐渐改变以反恐为重心的安全战略,特别是特朗普政府2017年上台后,将大国竞争确定为国家安全首要任务。

在这种思路下,美国对战区体系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简并了部分冗余战区机构,2011年裁撤联合部队司令部,并将欧洲陆军司令部降格为中将级;2011年裁撤驻伊美军司令部;同时强化了对潜在对手的遏制能力,2013 年将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升格为上将级,2018年将太平洋战区更名为印度—太平洋战区,还将非洲和中央战区的部分兵力调往该战区,赋予其更多的任务内涵。

印度-太平洋司令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是领域拓展促进新的改革。近年来,在安全领域不断拓展的情况下,除完善传统的战区体系外,美军先后成立了网络和太空司令部,还提出需从“空地一体战”“空海一体战”转向融合更多要素的“多域战”,认为多军种和多领域大融合是大势所趋。

诀窍就是多打“维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exels

为此,战区体制又有了革新的需要,2016年8月,参联会发布了第二版《战区指挥官指挥控制组织结构选择》,指出目前美军战区还是以战区军种指挥机构为基础遂行作战任务,这样的设置仍会产生复杂管理,并影响融合效果,因此需改革军事指挥和控制手段。

在此基础上,2017年,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在年度国防授权法案中提出了改革战区体系结构的提案,指出“要求国防部进行试点改革,以联合任务指挥机构取代战区军种指挥机构,作为实施军事行动指挥任务的主体”。

这项提案旨在促进指挥机构的作战行动融合,精简管理层次,其核心做法是将战区的指挥体系配置由通常的下属军种司令部改为灵活的联合任务司令部。

经过选用非洲司令部进行改革试点,美军初步评估认定,联合任务体制责权简约,指挥控制效果良好,体制下的部队更具有协同性,因此比传统基于军种指挥机构的战区指挥体系更具优势和潜力,是未来美国战区体系的一个重要转型方向。

非洲司令部利用打击索马里极端组织行动进行体制改革检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exels

由此可见,直到当前,美军的战区改革仍在从立法的高度尽力淡化军种的烙印,这一认知是基于长期的战争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宝贵经验和教训,美国的做法对其他进行国防和军事体制改革的国家而言,也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作者:海的那边 南亚地缘政治爱好者

参考资料:美军战区指挥体制改革——非洲司令部将成试验田 。 张策编译;美军战区体系发展演变与主要特点分析。 利剑;美军如何改革联合作战指挥体制。 邹振宁;海湾战争验证美军“战区主战”改革 。 李晨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