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鼎臣 见习记者 陈锦

1961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12周年的那一天,湘潭湘江公路大桥(一大桥)正式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自此,湘潭因湘江阻隔,过江只能在轮渡码头停车待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通车仪式上,数十辆大小汽车列队轰隆隆地从桥上驶过。那年刚满20岁的黄清华是车队的驾驶员之一,她驾驶国产解放牌汽车第一个通过大桥。

湘水悠悠,时光流逝。如今,黄清华已至耄耋之年。回忆过往,往事仍历历在目。在她看来,她只是当时参与新中国建设的众多普通劳动者之一,却成为了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参与者、见证者。人生之大幸,莫过于此。

重任

在湘潭“千里湘江第一湾”,有一个与窑湾隔江相望、因航运形成的老商埠——东坪古镇,如今是岳塘区东坪街道,黄清华家便在这里。站在江边远眺,一侧是车水马龙的一大桥,另一侧是正在建设阶段的杨梅洲大桥。

然而60年前,从东坪古镇到窑湾老街,只能走水路。

为解决湘江两岸群众的出行问题,1959年11月2日,湘潭湘江公路大桥正式开工兴建。为了支援大桥的建设,全市调动了大量资源,工人、干部、学生和驻潭部队官兵等积极参加劳动。

那一年,黄清华从湘潭市四中毕业,成为湘潭地区物资局储备运输科的一名普通职工。年轻的她,充满朝气。虽然生活中有些调皮,但工作时却精明能干,也吃得苦、霸得蛮,一点不弱于男同志。

“我看小黄同志活泼机灵、动手能力强,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就让她去学习开车吧。”当局长作出这样的决定时,黄清华半天没回过神来。让一个女孩去学习开货车,这是黄清华和同事们都没想到的。

虽是意料之外,但她转念一想,也在情理之中。那个年代,很多人连车都没有碰过,更别说驾驶汽车了。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任务繁重,物资局缺的不是物资,而是能运输物资的司机。因此,货车的驾驶舱,必须要有人上,而且越快越好。

领到任务后的黄清华便跟着师傅赵在湘学习驾驶技术。赵师傅之前没教过女同志开车,头一天只向黄清华教授了一个最基本但又最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分清油门和刹车。黄清华牢记在心,开着车在单位坪里“打转转”时总是很小心,生怕一紧张或者犯糊涂,踩错了地方。等练到一定程度时,赵师傅便带着她上路练习。当时城市道路上车辆很少,视野开阔,这让黄清华胆子又大了起来。她像是鸟儿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没有了之前的紧张拘束。

局长果然没有看错人。胆大心细的黄清华上手很快,不到半年便顺利出师,一名女司机就这么诞生了。

随着湘潭湘江公路大桥建设工作的推进,刚学会驾驶的黄清华便承担起运输建设物资的任务。那时候,开车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一个苦力活。为了不延误工期,黄清华每天至少来回跑两趟,运送建桥所需的钢材、石料等物资。这样的工作量对一个20岁的女孩来说,无疑是较为繁重的,但黄清华没有半句怨言,“很多工程都是靠人力肩挑背扛,我们能开着车子工作,相比起来已经很好了。”

荣光

“大桥将于国庆通车,请你准备一下,到时候驾车参加通车典礼。”就在1961年国庆节前几天,黄清华突然接到了领导的通知。

这是一个光荣的任务,更是一份莫大的荣誉,黄清华激动得好几天都没睡好觉,比她学开车时还紧张。

那些日子,她只要一有空,就一遍又一遍地整理为当天准备的工作服和白手套。作为女司机,平日里她已经很爱惜车辆了,她驾驶的车总是最干净的。但典礼当天,她还是一大早就起来,把车身擦了又擦,生怕有半点邋遢印。细心检查车辆后,她便驾驶着国产解放牌汽车从局里仓库出发,按照既定路线,缓缓驶向大桥。

大桥通车,正值国庆,整个湘潭市都沸腾了,成千上万的群众涌上崭新的大桥两侧,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黄清华引领着车队,缓缓驶向大桥。

“你看,前面开车的是个女司机!”“真的嘞,真的是个女同志!” 围观的群众看到这个年轻但驾驶技术娴熟的女同志,又是好奇、又是赞叹。她驾驶着汽车,从河西开到河东,掉头后返回河西。一路上,群众欢呼不断,掌声不断。她驶过的是一座新桥梁,踏上的是一段新里程,翻开的是一个新篇章。

“当天还是华国锋同志为大桥通车剪的彩,看到我时还说了句:‘湘潭第一个女司机!第一个女司机!’”黄清华回忆,受到领导和群众的肯定,让她激动不已,更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榜样

正是肩负着这份使命感和责任感,大桥建设好后,黄清华工作更加努力。她运用自己娴熟的驾驶技术,为湘潭建设运输忙。

上世纪60年代,黄清华夫妇响应党的号召,从湘潭地区物资局下放到市郊的霞城公社万福大队。在她看来,大桥竣工,只是一个起点,湘潭处处在发展,自己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发展得靠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当时有着高中文化的黄清华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在大队的支持下,她与另外两名同志一道创办了万福小学,她从女驾驶员转变成为了民办教师。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解决民办教师的待遇问题,决定选拔优秀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给了万福小学一个名额。

黄清华工作能力强,出身贫农的她“成分”也好,在同事看来,这个名额毫无悬念是她的。但她却将这个宝贵的名额让给了一位年长的同事。

“身份”关系到晋升和退休等方方面面,黄清华不是不知道,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让给别人。“我还年轻,有的是机会。”面对大家的疑问,黄清华回答得很干脆。

第二年,当时分管教育的市领导得知她的情况后,为她的精神感动,“这样人品高尚的同志,如果不能转正,那就是组织对不起她。”在组织的关心关怀下,次年黄清华也转为了公办教师。

黄清华待学生如儿女,培养了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学生成绩下滑,她就将学生接回家辅导;学生父母不和,她就上门家访做思想工作,帮两口子破镜重圆,孩子也放下了心理负担……但她从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功绩,而是坚守自己教书育人的本分。评定职称时,她也不愿将这些事例写进个人材料。“我没什么可写的,就不参评了。”后来还是校领导和同事们反复劝说,黄清华才愿意参评。

就在前不久举行的“月秀越开心·百年巾帼梦”——湘潭市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活动上,开了24年公交车的女公交驾驶员罗敏见到了她之前只听过、没见到的前辈黄清华老人。“很骄傲,我们都是为社会服务的湘潭女司机。请您放心,我一定会牢牢把握好安全的方向盘,服务好每一位乘客。”罗敏拉着黄清华的手,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