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白酒、医疗等高估值的抱团板块遭遇了晴天霹雳,不少热门基金像吃了泻药,至今还没爬出厕所。

而沪深300更是走出一波夺命周线五连阴,也就是说,连续跌五周。

上次如此,还要追溯到2016年1月,也就是大盘熔断那次。

这种几乎没有抵抗的下跌,足以说明形势的险恶。

然而,我发现,有一只成立仅两周的指数,它的走势竟然是这样的:

逆势上涨超26%,这是什么大宝贝儿?

0 1

什么是碳中和?

没错,这只就是碳中和指数

碳中和?

不就是少排二氧化碳,不就是新能源,光伏、电动车这些吗?

不科学啊,新能源基金年后都跌成什么鬼样子了。

且慢,你可能对碳中和还有一些误解。

碳中和

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划重点,核心是碳,主要是二氧化碳

不是不排放,因为人呼吸都要排二氧化碳,而是中和。就是有生产,有消费,总量上归零。

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也就是说,未来十年,排放量还会比较大。2030年,到顶,从此以后,慢慢减少,直到2060年,归零,实现碳中和目标。

40年时间,两代人,可以说,是时间非常长的逻辑。

那么,具体怎么实现呢?

“源头减量、能源替代、节能提效、回收利用、工艺改造、碳捕集。”

这是碳中和六大路线,名字高大上,我们降维再降维:

源头减量:就是让排碳大户们少排点,排太多的就别干了。

能源替代:就是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取代高排放的煤炭、石油等,这是去年下半年的主线。

节能提效:就是通过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无谓消耗。

回收利用:能再生的就尽量回收再利用,免得扔了还得再生产,又得耗能。

工艺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比如电池的技术升级。

碳捕集:如果实在要生成二氧化碳,就把抓它回来,弄成液体存着,起码不往空气里去。

那么,碳中和跟哪些行业有关呢?

0 2

有哪些行业?

基金投资,主要是投行业、板块,可能不会太细。

我们就瞄准碳中和的“碳”,跟着它走,可以分成这三个主要环节,再去找相关行业。

第一类,碳源头,也就是清洁能源对传统能源的取代。

光伏风电核电不用多说,靠阳光、风力、核反应产生能源,清洁环保,不排碳。

前两者之前炒的比较厉害,估值也贵一些。

除了这三个“新”一点的,别忘了一位老熟人,水电。别看它用得早,人家一样既是清洁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

其次,电力行业

前面几个发了电,就需要输送、调配。其中,有个技术是特高压。

就是用很高电压的输电技术,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和经济性等特点。

还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龙头,重点,龙头。

等等,不是取代它们吗,怎么反成受益的了?

的确,长期来看,这些行业不太乐观,少有新玩家愿意进入。

但短期看,能源主力还得这哥几个,新能源的取代是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行业里,小一些的公司,高污染的,会被逐渐淘汰。

所以,就是这样一种局面,小公司离开,大公司进来,只剩龙头。

长期看,这些能源会越用越少,但不至于消失,因为光伏、风电对天气条件有依赖。

前段时间,美国德州大雪,极端天气下,光伏电池板被雪埋了,风电涡轮被冻住了,还得留着传统能源。

第二类,碳应用,也就是在能源的使用过程中,效率高一些,节约多一些。

电动车电池充电桩,人尽皆知,也炒得很高了。

低碳、环保建材行业。

环保的,不用多说,这名字就大有可为。

传统的建材龙头,也会受益,逻辑类似上面的传统能源。

像水泥这种,本身是个高排放行业,但又不可或缺。

一强调环保,技术领先,能耗更低的龙头会吃掉小企业的份额。

钢铁有色金属化工

这三个是排放大户,比如冶炼就非常消耗能源,碳中和下,产能会受限一些。

但是需求不减,各行各业都少不了,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需求源源不断。

供不应求,就有涨价预期。

另外,环保要求高了,小企业被抬走,行业龙头也会受益。

第三类,碳排放,也就是生产、使用之后,废物、废气中注重净化处理。

这部分主要算在环保工程板块。

能源该产的产了,该用的用了,环保要把好最后一关。

比如,清理新能源行业的垃圾、废料;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还有一个最明显的,种树的公司,靠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0 3

有哪些基金?

所以,碳中和,主要有这么两类行业:

直接受益的光伏、风电、核电、水电、电力、电动车、环保工程。

光伏、风电、电动车前一轮炒过了,比较贵,这段时间就是其他的在涨。

间接受益的类似供给侧改革:传统能源龙头,建材,钢铁、有色、化工。

这部分叠加顺周期属性,有色、化工炒过了,最近是其他的在涨。

相关行业基金如下,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