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轨电车的主要用途

现代有轨电车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在大中城市作为地铁和轻轨的补充,地铁负责区域间客流,有轨电车承担区域内的主要客流,公交负责最后几百米。

第二种是在小城市,因为达不到申请地铁的标准或者因为财政原因,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有轨电车,作为干线,承担城市的主要客流,公交依然是负责最末端。比如南京的有轨电车,就属于前者,淮安的就属于后者。

淮安有轨电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苏州有轨电车的现状及问题

苏州有轨电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的有轨电车目前有两条线,一号线从老的苏州乐园到西洋山,二号线从龙康路到文昌路。包括已经列入规划的所有线路都在高新区,明显属于对地铁(苏州叫轨道交通)的补充。但是苏州有轨电车客流情况并不理想,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虽然运营公司没有公布数据,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数据也不会怎样。这点苏州轨道交通公司做得很好,每天各条线路的数据都会公布。在网上看到一个有轨电车一号线的日均客流量数据为0.75万人次/日。而新区的有轨电车也似乎停止了建设,近期更是有苏州的地铁远景规划指出新区也要修建几条地铁。其中9号线与有轨电车的一号线有很多路段是重合的。

苏州有轨电车线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一下,大家对新区有轨电车的吐槽分为四类:

1.新区自己的玩具

名为地铁的补充,但是只有高新区做了有轨电车,其它区域根本没有半寸,市区各个区包括吴江都对地铁比较上心。其实这个算不上大问题,只要操作运营得当,照样能玩得起来,问题就是玩不起来。坊间流传,当年新区为了和园区区分,选择有轨电车,现在发现情况不妙,但是木已成舟,只能撑下去。

2.线路走向以及站点设置不太合理

以一号线站点为例,从苏州乐园出发,在新区建成区内沿线基本都是工厂,而到了太湖大道后沿线更没有居民区了,这样通勤客流就受不小影响。推测原因是接近居民区的地方很难再划出空间来建一条轨道,另外噪音也需要考虑。

3.速度慢

虽说苏州有轨电车的速度在全国都算快的,但是实际上乘客并没有太大感觉,总感觉和公交差不多。原因是行车间隔较长,高峰期最小间隔也要接近7分钟,意味着大部分情况下不能做到随到随走。

与自驾相比,新区的有轨电车更没有优势。以一号线从苏州乐园到新区管委会为例,这一段15公里的路,交通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开车最短只要17分钟,而有轨电车就要49分钟。电车的优势也就是环保和便宜了吧。

4.半封闭运营

这一点是大家吐槽比较多的,坐车还要和汽车一样等红绿灯。轨道并没有完全封闭,与汽车通行有交叉,随之而来的就是发生事故的概率大了,尤其是现在部分驾驶员素质不高的情况下。

三、苏州有轨电车未来何去何从

苏州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其他城市的有轨电车也有类似问题。比如珠海甚至打算拆除轨道,但是本地又被车辆制造企业捆绑,有点骑虎难下的意思。相比之下,苏州的情况还算好。其实回归有轨电车的居于地铁和公交的定位,在特定场景下肯定还是有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

比如找准有轨电车的定位,与地铁、公交错位发展。

还有一个方向是以旅游为特色发展有轨电车,将其作为串联新区景区的交通方式。这一点也是国内有成功案例的。

朋友们,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