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的大军气势汹汹直扑洛邑,面对这只曾坑杀四十万赵军、威震天下的虎狼之师,周赧王姬延吓得魂飞魄散,只得举国投降,周朝至此灭亡。公元前249年,秦国丞相吕不韦再次率军灭亡东周国,周朝从此彻底消失在历史的劫灰之中。
七百九十年的周王朝,中国最后一个奴隶制、分封制国家,至此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传周朝的老祖宗叫“弃”,他的母亲姜嫄有一次踩了巨人的脚印,然后就怀孕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姜嫄很害怕:“这小子该不是妖怪吧?”于是跟现在很多未婚先孕的小姑娘一样,把小孩丢了。可奇怪的是,把小孩遗弃在巷子里,过往的牛马主动避开;丢到深山里,结果山里莫名其妙来了很多人,没丢成;丢到冰面上,天上就飞来一只大鸟用羽毛盖住婴儿。姜嫄很惊奇:“这孩子该不是神仙吧?”于是把孩子抱回去精心抚养,取名为“弃”。因为他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所以被人称为“后稷”。
忍不住吐槽一句,未婚生子就未婚生子,放现在多大事儿,说那么感人干什么,真矫情。
尧舜禹时代,后稷掌管农业,为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兴起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更何况,尧跟后稷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都是一家人。工作能力强、老板关系好,于是他的族人逐渐有了土地、奴隶,具备了一定的军事实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到了商代,周已经是商王朝的一个大封国了,雄踞在岐山之南的周原之上。
当时的华夏政权,远远不及今天版图的辽阔,仅仅龟缩在黄河流域一带,四周都是“夷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的包围。这也是夏、商、周实行分封、设置诸侯的现实基础。没办法,交通不便,实力不足,不给地方势力充分的自主权,人家哪里有积极性给你卖命呢?而周部落不会是搞农业起家的,“大生产运动”搞得风生水起,有了粮就有兵,在军事上更是不断征服四周的小部落,并把据点从周原迁到今长安区沣水西岸,建成丰京,不断进逼商朝。
当时的商王帝辛,也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与夏桀齐名的“超级暴君”纣王。但纣王是不是暴君呢?毛主席就有不同的看法,在他1958年11月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谈话里写道:
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为有了商品生产,这是郭沫若考证出来的。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做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史书说:周武王伐纣,“血流漂杵”,这是虚张的说法。孟子不相信这个说法,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从毛主席的观点,我们可以大致想像出纣王大概是什么类型的帝王了,嗯,大概是“许文强”式的老大吧,是一个非常猛的猛人。至于人们常说的“酒池肉林”,用各位的常识判断下,把米酒倒进游泳池,烤肉挂树上,过个几天会不会腐败到招惹一大群绿头苍蝇呢?
“年轻人嚣张跋扈!”这时的纣王,正在把东夷各部按在地上摩擦,不断开拓商王朝的版图。对于新生的周部落,年轻时还曾和野兽单挑过的猛人纣王还真没把它放在眼里。但这样的小弟,不教训下肯定是不行的。
老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首先,周部落的首领——西伯侯姬昌被关进了大牢,然后写了《易经》,创出了八八六十四卦。别人坐牢都是算命求平安,他老先生坐牢直接发明了怎么算命,真是不服不行。但姬昌的臣子都明白:您老人家别说写了《易经》,就是把十三经都写出来,以纣王那暴脾气都不见得能放您啊。想出去,做梦吧,哦不,也别做梦了,您梦见周公也没用,周公还是您嫡出的四儿子呢。
啥也别说了,周臣们赶紧搜刮财宝、美女孝敬纣王,纣王一看小弟懂事了,这才把姬昌放了。
“做人要低调,闷声发大财啊!”逃出生天的周文王姬昌感叹。
回到丰京后,姬昌暗地里不断扩充势力,密谋灭商,明面上却隔三差五给纣王送财宝、送美女。结果周部落年年都是商王朝先进集体,姬昌年年都是先进个人。在这一时期,姬昌寻访到一位绝世的猛人,一位足以扭转乾坤的大才——姜子牙(又叫吕尚、姜尚、太公望)。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大家都知道。在光荣的游戏《三国志11》最经典的mod“血色衣冠”里,姜子牙的属性极端恐怖,政战双绝,无人可比。历史上的姜子牙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绝对不是《封神榜》里时不时就要请外挂的菜鸡。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榜上有名的齐国的开国老祖,姜子牙因地制宜,重视商业的发展和盐业的开采,剿杀东海的夷人,令齐国率先强大起来。姜子牙还写了一部兵书《六韬》,后来的张良就是靠着这本书帮助刘邦练级打怪,开创了大汉四百年的。
言归正传,在猛人姜子牙的帮助下,周部落勤修德政,厉兵秣马,不仅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对外用兵更是百战百胜。到了周武王姬发即位时,早已不是任纣王宰割的吴下阿蒙,真正有实力与不可一世的商王朝决一雌雄。
此时猛男纣王在干什么呢?此时的纣王春风得意,打败东夷,掠夺了大量的俘虏。但客观上,抓的俘虏太多也导致商朝军队的主力无法回师。作为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姜子牙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千载难逢的战机:“老夫要的不是击溃,也不是胜利,而是一战定乾坤”。于是,武王九年,周武王大会八百诸侯于盟津(今孟津),统领大军直扑商朝首府殷都。
纣王虽然很猛,但毕竟不是奥特曼,单枪匹马,一记斯派修姆光线可以团灭周军。但殷都现在除了犯人,已经没有可以战斗的青壮年了。无奈的纣王只好把这十几万犯人放出来在殷都郊外的牧野与周军决战,一方面是毫无战心的囚犯,一方面是绝世猛人姜子牙指挥的虎贲之师,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纣王死,商朝灭。
“年轻人不讲武德啊!要是寡人的大军回来……”在鹿台自焚的商纣王帝辛悲从中来、破口大骂,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在这次灭商大战中,姜子牙可谓居功至伟,首先,他重视新武器的开发,尤其是“战车”这一新式武器的运用,在以步兵为主体的冷兵器时代,“战车”就相当于重型坦克,进可攻、退可守,打得纣王一点脾气也没有,还没反应过来,就兵败如山倒。
其次,直捣黄龙,闪电进攻,姜子牙伐商,根本不纠结于小的战役,而是抓住战机,直扑殷都,一剑封喉,可谓古德里安“闪电战”的鼻祖。
更重要的是,姜子牙对于胜利有着毫不动摇的信念,盟津誓师后,周军在进军的路上,遇到连日的磅礴大雨,而且涉水时有鱼突然跳入武王船中,很多人都认为不是吉兆。但姜子牙敬鬼神,更信人事,丝毫不为所动,抓住战机,成就了千秋伟业。这就非常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了,人家姜子牙何许人也?封禅榜都是他封的,尚且坚持实事求是、唯物主义,所以不要总是看什么星座、生肖、塔罗牌,而是要立足脚下,不断奋斗,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自此之后,姜子牙也被称为“兵家鼻祖”,唐高宗上元初,封为姜太公为“武成王”。我们都知道“文庙”祭祀的是孔子及历代贤哲。而与之相对的“武庙”祭祀的则是姜子牙及历代军事家。
西周灭商之后,商、周及诸多后来征服的诸多小国连成一体,疆域大大扩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崛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西周的版图以中原地区为轴心,在今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原地区都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中原逐鹿,得天下必先得中原。直到1946年解放战争的开始,也是以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的。
西周建立后,锐意进取的周朝统治者并未就此止步。此时,另一位不世之才——周公旦开始大放异彩。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殊不知周公才是被后世极端推崇的“元圣”(忠臣孝子推崇,企图改朝换代的野心家也推崇)。当时的人均寿命都不高,周武王在完成灭商的大业后,不久就辞世了,王位传到了他的儿子周成王手里。当时成王是个小屁孩,除了玩泥巴什么都不会。所以周公、召公、姜太公被武王任命为托孤大臣。有一次,成王和弟弟唐叔虞玩耍,成王把一片树叶递给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周公听说后,极为严肃地对成王说:“君无戏言啊,天子一定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于是在周公的授意下,唐叔虞真的被分封为诸侯,这就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韩、赵、魏三国的前身——晋国的由来。
当时,召公是周文王的庶子,管着北边的燕国,姜太公是武王的老丈人,管着东边的齐国,只有周公的鲁国当时是由他儿子伯禽代管的,所以只有周公有充沛的心力把周王朝治理好。
周武王死后,殷商的遗民自以为苦尽甘来了,在武庚禄父的领导下发动叛乱,更可怕的是,这场叛乱居然还有周王宗室管叔鲜、蔡叔度的参与。原因也很简单——看周公不爽呗。
周公是文王嫡出的四儿子,周文王的大儿子伯邑考早死,《封神演义》说是被纣王做成了人肉馅饼(纣王:我都不知道我还好这口儿?),武王姬发是二儿子,管叔鲜是老三。所以周公摄政,管叔鲜就很不爽:“老子骑马的时候,你小子还穿着开裆裤流着哈喇子呢,你凭什么总领国政?你配么?”蔡叔度是老五,坚决支持管叔鲜,他们沆瀣一气,和他们监视的殷商遗民暗通款曲,最终掀起了令天下震惊的叛乱。
要说周武王真的是很有眼光,他就认准了周公是姜太公之后文武双全的大才。面对训练有素的叛军,周公在得到了召公、姜子牙的支持后,调遣“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周军,仅仅两年就如秋风扫落叶般平定了管叔鲜、蔡叔度和武庚禄父,并再接再厉,东进征服了徐奄等东夷部落,进一步扩大了周王朝的版图。
赢得战争后,周公便在武王的基础上,进一步广封诸侯,他把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大等级,给予这些诸侯充分的军政自主权,让他们防范夷狄、开疆拓土。在八百年的周代,即使周王室衰微,他曾经的诸侯们仍在不断扩大版图——秦国削平西戎、义渠,由弱变强、问鼎天下。燕国呢,内战外行,外战内行,它的疆域直抵辽东,跻身“战国七雄”。还有楚国,不断吞并长江流域的部落,成为当时中国乃是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不仅如此,周公还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虽然这一制度没办法完全杜绝权力更迭造成的腥风血雨,但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也算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
但最重要的,是周公制定了影响中国人两千多年的礼乐制度,通过道德与礼仪约束人们的三观。当然,对于人性而言,没有法律的规范是难以为继的。但礼乐规范的制定,确实起到了匡正人性、稳定统治的作用。直到今天,进入了法治社会,常识与道德仍然是人们为人处世的重要标准。比方说,一个男的企图性侵一个女的,女的一脚把男的踹进河里,男的淹死了。一般来说,法律上都会判处女的是正当防卫。虽然女的保护的是自己“性的权利”,侵犯了男的“生命权”,“生命权”高于“性的权利”,但由于女的保护自己的行为被道德所认可,所以法律也一般认可女的保护自己的行为。法益可以作为入罪的基础,伦理道德可以作为出罪的依据。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在于周公确立了中国社会道德伦理的一般规范,这也是孔子极为推崇周公以及“周公制礼”的原因。
就比如说,人们常说的“周公之礼”,西周初年男女滥情,周公觉得这么做不行,于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后来人们就管这叫“周公之礼”。孔子也认为,周公制定的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让我们有别于“蛮夷”。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时候男女间的关系却似乎回到了西周初年的景况,这是不是一种讽刺呢?
言归正传,当时“周公制礼”的主要目的是区分尊卑贵贱,团结统治阶级。很显然,周公的目的达到了。数百年来,各诸侯国内修政理、外重军事,大大拓展了中国的版图。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达340万平方公里。从商周战争到六国一统,中华民族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初步勾勒出一个伟大国家的版图。
小故事:
周公摄政的时候,有一次,年幼的成王生了一场大病,生命垂危。周公心急如焚,于是祷告上天,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换自己这个侄子的命。或许是上天感受到周公的虔诚,成王的病好了,于是周公把祷词封存。
成王长大后,周公把大政奉还,重新成为臣子。后来,有人向成王进谗,说周公当年在你生病时诅咒你早死呢。周公听说后大为惊恐,不得不跑到楚国避难。后来成王打开周公封存祷词的匣子,被周公耿耿的忠心感动的泪流满面,连忙派人请回了周公。
西汉末年的王莽,礼贤下士、标榜仁义,最后却篡汉自立,被人所唾弃。唐代的白居易为此写了一首诗,诗里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文/甘旭扬 分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作协会员,文责自负、侵权必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