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深化“四史”教育,铭记英雄事迹,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遂宁新闻网微信公众号特开设“遂宁英模谱”专栏,发布遂宁英烈事迹,以教育和激励遂州儿女缅怀英烈、不忘历史、鼓舞斗志、奋发图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遂宁新征程、推动遂宁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敬请关注。

今天带大家走近

四川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创建者

旷继勋的传奇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旷继勋

旷继勋 (1897—1933),原名大勋,号集成,贵州思南县人,192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领导发动遂蓬边界牛角沟起义,竖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大旗,建立四川第一个红色政权——蓬溪苏维埃政府。后担任红6军、红4军、红25军军长、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1933年6月,因反对张国焘“左”倾路线,被秘密杀害于四川通江县洪口场。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四川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创建者

旷继勋的英雄传奇

旷继勋出身清贫家庭,自幼深受苦难。少年曾乞讨度日,稍长随父摆摊行医卖药,同情贫困群众,对封建官绅残害人民十分痛恨,誓为大众解除痛苦。

1916年,旷继勋随招募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义勇军入川,开始了一生的军旅生涯。因剿灭土匪作战英勇,旷继勋先后担任军阀部队排长、连长、营长,后到川军二十八军第七混成旅任团长。在军阀部队中,旷继勋看到军阀混战给人民群众和地方带来的生灵涂炭,思想发生深刻变化。他开始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于1926年经秦青川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者。在党的领导下,旷继勋在第七混成旅中下级官兵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等进步思想,逐步在团、营、连等建立起党的组织,加强党组织对军队的领导。随着党组织在部队中不断发展,第七混成旅逐步成为中国共产党掌握的一支武装力量。

党组织在第七混成旅活动,引起了军阀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等警觉,以各种借口对部队进行整训、整编未果,于是采取借刀杀人伎俩,命令第七混成旅参加上川东和下川东军阀战争,企图利用军阀混战来削弱甚至消灭该部队。第七混成旅借此机会,于1929年初移驻广安脱离军阀战争。此时,旅长刘丹五将旅长之职交由旷继勋代理,旷继勋随即将部队带到遂宁县射洪咀(现船山区永兴镇与蓬溪县大石镇交界),最大限度脱离军阀控制。军阀邓锡侯发现了旷继勋的目的,命令旷继勋把部队带回成都,企图加以控制。而旷继勋则一直借口部队休整,拖延不动。为了逼迫旷继勋部回成都接受整训,邓锡侯从经济上打击部队,停发军饷,减少军粮供应,停止补充枪支武器等,部队官兵生活受到威胁,粮食都需要向老百姓借,才能维持生活。驻扎遂宁地区的军阀李家钰等对旷继勋部的异常举动也产生警觉,纷纷部署兵力,企图吞并消灭该部队。面对军阀的打压,大多数官兵要求举行起义,认为不起义,部队将被军阀吞并,党组织将遭受破坏。旷继勋将情况报告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决定发动起义,建立一支革命武装力量,以回击军阀对部队的压迫和对人民群众的剥削。

1929年6月29日,在蓬溪县牛角沟(现蓬溪县大石镇牌坊沟),旷继勋集合部队,站在半山坡的巨石上,面对近3000名官兵,情绪激动、斗志高昂地大声讲到:“为反抗军阀对我们的压迫和剥削,保存和壮大革命力量,我宣布举行武装起义!不再为蒋介石和封建军阀卖命,只为工农利益斗争,为解除工农痛苦而牺牲!”全旅官兵欢呼沸腾,举手高喊:“反对军阀剥削!争取人民解放!”同时,打出有镰刀、铁锤的“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巨幅红旗,成立“四川工农革命委员会”和党的特别委员会,对部队进行改编,全军换上了工农红军臂章、帽徽,戴上红布条,作为起义标志。起义得到了四川党组织积极支持,起义发生后,中共四川临时省委立即印发了《为江防军第七混成旅兵士举行了革命兵变的宣言》,支持起义。

红军原计划攻占遂宁,沿涪江东下合川,进入大巴山区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但驻遂宁农村警卫司令部司令李树骅未按原商议响应起义,造成红军与军阀部队实力的巨大悬殊,加之夏季涪江涨水,渡江作战困难,因而红军放弃攻占遂宁,转而进攻不足1000人的李家钰部尹克诚骑兵团防守的蓬溪县城。

1929年6月29日晚8时许,红军向蓬溪县城进发,几小时后,红军到达距县城五里的双星桥。经过分析研究,旷继勋决定兵分两路攻打县城,一路进攻南门,一路进攻西门。6月30日凌晨2时许,红军发动攻城战,一时间城内城外枪声四起,尹克诚被枪声惊醒,慌忙命令守城官兵分头抵抗。红军迅速攻下城门进入城中,经过激烈巷战,凌晨6时左右,红军全部占领蓬溪县城。红军进入县城后,旷继勋命令没收县衙大印,烧毁县衙档案和征收局的粮册,打开监狱释放政治犯。同时,张贴布告,宣布成立蓬溪县苏维埃政府,任命四川工农革命委员会刘汉秋任苏维埃政府委员长。苏维埃政府随即开展大张旗鼓的革命宣传,沿街张贴“抗租、抗粮、抗税”“杀尽贪官污吏”“工农朋友组织起来暴动”“建立苏维埃政府”等标语;倡议农工大暴动,打倒地主财主、土豪劣绅,解放穷苦大众。红军攻占蓬溪县城的消息很快传到遂宁,李家钰迅速调集数倍于红军的部队阻截围剿红军。装备差、力量弱的红军难以在与拥有优势兵力的军阀直接对抗中取得胜利,旷继勋决定率领红军撤离蓬溪,转往大巴山区开展游击战。

1929年6月30日深夜,旷继勋率红军撤离蓬溪县城,开始转战于蓬溪、西充、南部、营山、梁平、达县等12县之间300余平方公里区域,开展了打土豪、分浮财的斗争,所到之处受到广大劳苦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沿途军阀十分恐惧,纷纷调集军队对红军形成合围之势。红军长时间转战,缺乏休整和补充,人困马乏,在各路军阀围追堵截下,在达县碗厂沟云雾山一带,因寡不敌众,起义最终失败。幸存的部分官兵按照党组织安排加入其他军阀部队,有的参加当地革命斗争,保存了来之不易的革命力量。经中央安排,旷继勋辗转到达上海参加党中央保卫工作,后到湖北组建红六军,与贺龙等一并在洪湖地区开展革命,并随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地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

旷继勋领导牛角沟起义是党的八七会议后发动武装起义反抗军阀统治,创建苏维埃政府的一次伟大尝试,在四川乃至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极大地鼓舞了四川人民的革命斗志。

启 示

面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困苦社会现状,旷继勋立志谋求工农解放,坚持共产党人崇高理想的追求,风雨如磐不动摇。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对理想信念的坚守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矢志不渝、勇于担当,谋求人民的幸福生活,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编辑:王 瑞 孙 各

责编:林 敏

审核:冉启香

终审:李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