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郑州广播40周年,郑州经济广播特别策划“河南文化,记者带你看早期中国”融媒体直播,今天下午两点半,记者带网友看“织机洞遗址”。
本次活动通过“郑州经济生活广播”抖音号进行了云直播,听众参与热情高涨。
织机洞遗址位于荥阳市区南约25公里的崔庙镇王宗店村北一座浅石山西侧的半山腰上,面积约600平方米。
织机洞地处嵩山北侧的低山丘陵区边缘,海拔452米。其周围丘陵绵延,沟壑纵横,以石灰岩构成的喀斯特地貌较为发育。洞为自然形成,呈开放性石厦状,口宽13—16米,原洞深40米,现存进深约22米,面积300平方米。洞前有宽30—60米的季节性河床,洞口高出河床底部30米,洞下为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的半月形河谷台地。
原郑州市文物局局长、历史文化学者 阎铁成 向郑州经济广播常务副总监路研介绍织机洞遗址
织机洞遗址最初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确认于1985年的第二次全国文物大普查。1990年—2004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为郑州市文物工作队,现称为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先后多次对其进行科学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余平方米。遗址地层堆积深厚,发现了极其丰富的遗迹、遗物和动物化石,获得了重要收获,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综合织机洞遗址的历次考古发掘情况和初步研究成果,其收获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地层堆积
遗址最深厚处地层深达24米以上,从底部向上划分为23层,其中第23至第19层为全新世土状堆积,第18至第1层为更新世遗存。
(2)动物化石
在发掘的旧石器时代地层中,出土各类古脊椎动物化石1万余件。这些化石多破碎,早段石化程度深重,晚段石化程度较轻。经初步研究鉴定,这些化石属于哺乳类和鸟类两大类动物。哺乳类中有丁氏鼢鼠、似狗獾、中国鬣狗、斑鹿、肿骨大角鹿和原始牛等等,鸟类中有鸵鸟等。
(3)文化遗迹
在目前的发掘区中,从9个地层中共发现17处用火遗迹,其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在层面上有灰烬堆积,灰烬下有烧烤痕迹。
(4)文化遗物
发掘中发现的文化遗物主要有石制品、石器和骨器。
综合研究表明,织机洞曾是古人类长期居住和生产制作石制品的场所,也是一处属原地埋藏型的重要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从织机洞遗址旧石器的特点可以看出,织机洞遗址的旧石器文化受到北方中国猿人技术的影响,并且有新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织机洞遗址是继北京猿人洞穴遗址之后,北方地区发现的位置最偏南、时代较早、石制品最丰富、最重要的一处洞穴遗址,故被誉为“河南第一洞”、“中国第二洞”。由于织机洞遗址地处中国的中部,因此,在研究旧石器时代中国南北方文化交流中,处于有利和重要的地位。
1987年5月6日,荥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荥阳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1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每周,记者都将会带您走近历史遗迹,
感受早期中国。
本次活动特别感谢郑州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
记者:路研、宇阳、嘉璐
图片:刘婕
视频:子然
编辑:翔子
统筹:海锋
监制:罗丽铭、路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