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972年临沂汉简《晏子》的出土,流传已久的《晏子春秋》伪书说终于不攻自破。但是对于这本书的性质,还是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晏子春秋》是一本专门记载一人言行的人物传记,应该将它列入史部,称之为历史著作,可以说这本书是“虽无传记之名,实传记之祖也”。
也有的人认为《晏子春秋》实际上就是一本短篇小说集,用夸张和虚构的方式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重新加工整理。
那么《晏子春秋》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分开来看,《晏子春秋》全书共有二百多个短篇,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可以在其他史书中看到,但经过了一定程度加工的历史小故事;第二类是以晏子与齐景公的对话形式出现的各种治国安邦故事;第三类则是关于晏子的一些传说故事,这里面有他的日常生活,也有他的执政活动。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全书最为吸引人的。
在说中的晏子是一个智慧超群,体恤百姓的形象,最为让人熟知的就是“晏子使楚”的故事,这也是最能表现晏子聪明才智的章节,虽然书中他的形象被描写是“长不满六尺”,楚国人也以此来对他进行侮辱,但他却能依靠自己的机敏和雄辩反客为主,让居心叵测一心想让他出丑的楚王羞辱不堪。
在《晏子春秋》中有二十多篇是记录晏子个人生活情况的,晏子虽然身居高位,是三朝元老,但是他的生活却过得非常清苦,他穿的是“缁布之衣”,吃的是“脱粟之食”,坐的是“栈轸之车”,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景公曾多次想要给他换一个更好的住所,他都严词拒绝了。景公想要把女儿嫁给他,他也是“再拜而辞”。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书中的晏子形象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民间创作的,在史籍中是见不到,而且书中的齐国国君,众多大臣也都是为了反衬晏子的人物形象出现的,他们根本不是历史上真正的形貌。
历史上的齐灵公、庄公、景公等人虽然称不上是明君,但是也绝对不可能像书中描写的那样愚昧、昏庸。不可能连续饮酒七天七夜,每次打猎要打个十天八天。这种写法也很符合民间文学的特点,这些故事的创造者经常会赋予他们所讨厌的形象以各种愚蠢的特点。
并且,书中的晏子也是被过度的神化了,他不仅是智力超群,而且还无所不能,能够求雨、占星、预测各种自然灾害,这也让我们不仅想起了那些民间故事中料事如神的主人公,比如诸葛亮、刘伯温等。
《晏子春秋》在表现手法上有着很明显的传说故事的特点,每个人物都有他的性格特征,比如庄公的专横独断,景公的愚昧无知,晏子的聪慧机敏并且风趣幽默。这样的描写不仅使得故事意趣盎然,而且也增加了讽刺意味。书中大量使用夸张的对比,突出人物的智慧与愚昧、正直与虚伪、善良与凶恶。
所以综上所说,如果说《晏子春秋》是一部史书,似乎还有一些牵强,确切的说它应该是一部纪录晏子生平事迹和各种传说、趣闻的故事汇编,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人物传说故事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