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年,我卧底一家汽车公司。当上高管,差点不想回来。”

说话这人,叫老K。

是3·15晚会记者。

他曾演过一部现实版《无间道》。

老K为揭露某二手车销售平台欺骗消费者黑幕。

他甘愿做卧底,潜入该公司,成为一名销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从开始不适应,到后来得心应手。

老K真的做出一些成绩。

但他发现,做销售对调查工作帮助不大。

毕竟,公司核心资料,老K没权限查看。

他一着急,在销售上使使劲。

工作绩效蹭蹭飞涨。

只是普通销售的老K,眨眼间给提升为公司二把手。

这不仅仅是职位上的变化。

“我的收入一下子增加好多,比我在单位拿的高出好几倍。”

“我手底下多了十几个小弟,大家都改口叫我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有这个身份,老K开展调查工作顺利得多。

作为公司高层,他能够查阅所有资料。

不会有人起疑心。

也没人敢说不。

老K在公司混得是风生水起,卧底工作进展很快。

可总导演慌了。

老K卧底的待遇,比单位高。

手底下十几名小弟前呼后拥。

要钱有钱,要势有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换做谁,都很难保持理智。

为了稳住老K,总导演每天都打电话给他,嘘寒问暖。

生怕老K突然叛变。

说起这件事,老K忍不住笑起来。

他打趣说,自己差点就叛变。

要不是总导演承诺,下次卧底的公司比这家待遇更好。

他都不打算回来。

许多网友评论:

“想起了卧底警察,你再不收网我就成老大了!”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玩笑归玩笑。

卧底记者,绝对不是一份轻松工作。

挨耳光,被皮带抽,深夜涉水逃命。

这不是电影情节。

而是实打实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叫崔松旺。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首席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东方今报道

他的名字,国内媒体记者很少人没听过。

《智障奴工》系列报道播出,震惊社会。

崔松旺的名字,也在圈里传开。

2011年8月14日,河南电视台筹划了一次高度机密暗访。

准备揭露黑心砖窑用智残者做奴工的事实。

崔松旺与其余4人组成采访小组。

整个河南电视台,只有一人知情。

他们提前半个月,在新乡和驻马店等地调查。

8月9号中午12点。

崔松旺来到郑州登封市,告城桥西侧的一个砖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刚进入砖窑,工人刚刚下班。

令崔松旺意想不到,是他们的伙食。

白水煮面。

清蒸茄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如此高强度工作,就吃这些寡水清汤?

更恶劣的,还在后面。

这些面条、茄子,很多都已经过期,甚至腐烂。

煮熟出来,一阵阵馊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工人盛完饭后,必须集体回到宿舍。

说是宿舍,甚至还不如养牲口的棚子。

房间阴暗潮湿,闷热难忍。

空间不足8平米,至少住4个人。

工人只能半蹲着打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床是用木板拼凑出来。

沾满煤灰,油渍。

散发股股恶臭。

生存环境,一个惨字就可以形容。

身边智力正常的工人告诉崔松旺,这里多数是智残者。

他们要在监工看管下,超负荷工作。

严重驼背。

肩膀、腰部变形。

在黑砖窑里都见怪不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做多不奖励,做少就要惨遭毒打。

“做活,做活,工头光锤我,要我干完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此番景象,我想起司马迁说过的一句话: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松旺小组暗访过多家黑窑厂。

也掌握它们奴役智残人的证据。

可智残人士是如何被卖进砖窑?

他们的日常又是如何?

直接证据缺乏细节,很难定罪。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是崔松旺脑海里闪过的念头。

他决定,扮成智残人士。

8月14号,崔松旺化好妆,戴着隐形眼镜在驻马店火车站外“乞讨”。

头发凌乱,神情呆滞。

背着脏旧单肩包。

浑身邋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可“乞讨”一整天,也没有进展。

第二天,崔松旺改变策略。

他捡地上的烟头玩。

时常像路过人讨吃的。

被人骂也无动于衷。

更像精神不太正常的“流浪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果然,方法奏效,猎物上钩。

下午5点,一名灰色衣服男子,在崔松旺周围徘徊。

确认安全,灰衣男子才走向崔松旺。

问了句“干不干活”。

可他并没立即带走崔松旺,而是独自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这个人出现,给崔松旺很大信心。

8月16号,又出现一名白衣男子,询问同样问题。

崔松旺猜想,这两人可能有所联系。

果然,白衣男子离开后,就和灰衣男子接头。

他们接头地点是一家凉皮摊。

崔松旺知道对方盯上自己,但心里有所顾虑。

为了顺利进入黑砖窑,他做了件这辈子都没想过的事——

他端起别人吃剩的半碗凉皮,吃得精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这个举动,两名人贩子看在眼里。

最后一丝警惕,也打消了。

8月17号14:50,崔松旺被灰衣男子推上出租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3个小时,他被带到西平县吕店镇宋庄,一家黑砖窑场。

崔松旺还不知道,这里,是人间炼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砖窑场的包工头,叫万成群。

看到灰衣男子送来“智残人士”,万成群哈哈大笑起来。

他把崔松旺带到一间小房子。

里面昏暗、邋遢。

万成群死死盯着崔松旺,像匹老狼,狠戾、阴险。

企图从崔松旺身上看出什么端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家是哪里?”

“干过这种窑厂活没?”

“干过啥活啊?”

......

谈话间,又在暗中套崔松旺的话。

实在没有收获,万成群才作罢,不再问话。

给了灰衣男子500元,当成报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从验货到交易完成,只花了十多分钟。

对那些智残人士来说,这可能是一场永远醒不来的噩梦。

崔松旺以为蒙混过关,刚准备松口气。

下一秒,他的心脏都要跳到嗓子眼。

因为暗访,崔松旺特意带着两套偷拍设备。

一套在上衣,一套在袜筒里。

这时,一名监工要上来搜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崔松旺赶紧假装摔倒,将上衣的偷拍设备顺势丢到远处。

这才逃过一劫。

可监工盯的太紧,他根本没法使用袜筒里的偷拍设备。

这也导致偷拍的画面,并不清晰。

崔松旺被安排去推板车,装泥胚用的。

工作环境,惨不忍睹。

昏暗潮湿,一阵阵刺鼻异味在空气里张牙舞爪,横冲直撞。

砖窑厂里也没有任何安全措施。

智残人士光着膀子,打着赤脚。

集中干活,集中吃饭。

监工时时刻刻看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在黑砖窑厂呆了3小时。

崔松旺已经觉得精神要崩溃。

在这里,智残人士就像牲口,被奴役、驱使。

稍微有些怠慢,就是一顿毒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个别监工下手特别狠辣:只要出手,就是拿三角皮带从下往上抽打下阴。

单是文字,就已经让人生理不适。

短短几个小时,崔松旺就惨遭多次毒打。

一只隐形眼镜脱落,影响他干活速度。

监工对着崔松旺脸上就是一耳光。

用三角皮带狠抽背部。

甚至,这些监工会随时随地脱下鞋子,抽打别人的脸。

晚上9点,崔松旺脑海里只有一个声音——

我要离开!

伙房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向厂房外的玉米地。

借着喝水机会,崔松旺朝着玉米地方向,拔腿就跑。

逃亡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色里的玉米地,簌簌作响。

似乎有着什么东西在动。

“快点报警,快点报警啊!”

崔松旺努力压低着声音,喘着粗气,对着电话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此刻,崔松旺又痛又怕。

原来,刚从厂房跑出百米外,他就跌进深沟,脚崴伤了。

忍着剧痛,他拖着伤脚,一瘸一拐地挪着。

他怕,他真的怕。

因为窑厂的人,很快就会发现他不见了!

突然,面前出现的东西,差点让崔松旺崩溃。

一条河横在面前。

对面才是大片的玉米地。

走不走?

他大脑已经无法思考。

顾不得那么多,崔松旺慌忙冲进河里。

杂草丛生,淤泥深深。

对于受伤的崔松旺,无疑加大逃跑难度。

他拽着水草,吃力地游到对岸。

慌乱之中,他的隐形眼镜掉了,眼前模糊起来,很难看清路。

接应记者也无法确定崔松旺方向。

天色又黑,他们只能根据窑厂的轰鸣声,大致辨别方向。

以窑厂为中心发散,顺着河边,沿着玉米地寻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届时,耳边传来了一阵阵轰鸣声。

由远到近,一点点,一点点逼近。

黑窑厂发现他逃跑了!

崔松旺连忙匍匐着,不敢乱动。

接应记者也没办法打电话,只能用短信和崔松旺联系。

“如果渴的受不了,就吃玉米秆,坚持就是胜利。”

“好兄弟,如果半个小时还找不到我,就去白天我们路过的那座桥。”

“我顺着河跑,你们顺着河找,总能汇合。”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这样一条条短信,成了崔松旺坚持的动力。

他不知道自己爬了多远。时间过了多久。

8月18号,凌晨0点15分。

崔松旺终于和接应记者汇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障奴工》

那一刻,这个魁梧男人,哭了。

有委屈,有喜悦,有劫后余生的庆幸......

2011年9月4日,《智障奴工》系列报道在河南电视台播出。

根据报道线索,警方成功抓获8名黑砖窑老板和招募人。

30名智残工人获救。

这也意味着,他拯救的不只是30条人命,而是30个家庭。

有人问,崔松旺干这事值得吗?

这个问题,我不想去讨论。

有些事情,它不是用得失去衡量。

更像是一种觉悟。一种责任。

就像崔松旺说的:

“这就是职业荣誉感。”

什么是崔松旺们的“职业荣誉感”?

最近一次《调查记者行业生态变化报告》给出了答案。

调查显示,吸引调查记者入行的因素,排名前三的是:

“揭露社会问题、维护公平正义”;

“表达百姓呼声”;

“传播新思想、启迪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媒体环境下调查记者行业生态变化报告》

而崔松旺的同行,全中国仅有175人,比10年前少了近一半。

这175人中,愿意继续从业1-5年的,占41%;

不确定的,占37%;还有2.5%的人一天也不想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媒体环境下调查记者行业生态变化报告》

珍惜吧,留给中国的崔松旺,不多了!
作者:阳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