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3月24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终结结核流行,自由健康呼吸”,旨在倡导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动员社会广泛形成全民防治结核的强大合力。为实现终结结核目标共同努力,落实抗疫防痨,共同防控肺结核。

什么是肺结核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常见的慢性传染病。除了头发和指甲外,身体任何其他部位,如淋巴结、骨骼、关节、皮肤等都可以被结核分枝杆菌侵犯,但最常侵犯的部位是肺部,称为肺结核。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位居第二位。

肺结核常见症状

肺结核是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超过2周,咯血或痰中带血;另外还有胸痛、呼吸困难症状,同时可能还会出现疲乏、食欲减退、午后低热、夜间出汗、体重减轻等。当咳嗽、咳痰大于两周,使用一般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就要高度怀疑是否患上了肺结核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的传染源主要是病原学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另外,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怀疑得了肺结核怎么办?

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国家免费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提供四种一线抗结核药品和部分检查。我县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为盐山县人民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疫苗可以预防吗?

预防肺结核一般在出生时接种卡介苗,对于婴幼儿有比较好的保护作用,但这种抵抗力维持的时间不够长,一般到15岁以后,疫苗就不再能起到保护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结核病,我们可以做什么?

1.及时发现病人,规范治疗病人

已有症状者(咳嗽、咳痰≥2周,伴或不伴咯血),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已确诊者,应到居住地定点医院接受足够疗程(至少6个月或更长)的规范治疗。

如果不能坚持规范且足够疗程的治疗,将容易导致耐药结核的产生,从而增加治愈的难度,增大传播的风险。

传染期肺结核患者应该停工、休学,隔离治疗,独居一室,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封闭场所。

传染期的患者去公共场所时应主动佩戴口罩,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卫生习惯,用纸将痰包起来进行焚烧。病人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肘部掩住口鼻,避免直接面对他人,减少结核菌的传播。

2.健康人群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尽可能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当要进入较高危险场所时,比如医院、结核科门诊,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勤洗手(流动水、洗手液洗手),室内经常通风以保持空气洁净。

日常生活要作息规律,饮食健康,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

有症状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预防集体生活场所结核病的传播

预防集体生活场所(如民工宿舍或学生宿舍)结核病的传播。如发现集体生活场所某房间有传染性的结核病患者之后,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尽快使肺结核患者离开集体环境并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

对该房间进行消毒

保持房间的通风及阳光充足

同室居住人员应注意自身是否有咳嗽、咯痰的症状,尤其是这些症状超过2周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检查,一旦诊断为肺结核,应立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