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清迈,一栋两层带小花园的别墅,月租金只要4000块钱,再花费2000左右的薪水请一个全职保姆,孩子到了三点半就放学......

这曾经是我接触众多家庭中,非常独特的一个,他们为了让孩子远离应试教育,选择泰国清迈。

从应试到素质教育的曲线救国。

国家虽然一直在推进教育改革,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很多家长、学生都讨厌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

很长一段时间内,海淀区拼娃、天价学区房、划片摇号择校、小升初排位比拼刺激着中国家长们的神经。

在这场无声无息的厮杀中,有人另辟蹊径,从中国现有的应试教育中退出,转头投另一条升学之路:国外。

对于条件不是很优渥的工薪家庭,泰国清迈满足了他们对“更好教育”的想象,比起国内的“贵族学校”它们费用更低廉,课程更西式,也更符合一部分家长“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认识的这位父母便是如此,借着聊天的契机,我问她离开中国的原因,以及孩子未来的打算。

五年前,他们的儿子还在成都念小学一年级,每天要面对数不清的作业和没完没了的补习班,教育内卷越来约严重,压力由家长传递到了孩子身上。

“学校考试太多了,要是成绩退步了,就会拖班级后腿,老师那边也催的紧。”

这位妈妈心疼的说,有次期末考试,老师布置12套试卷,2次实践课,学习压力很大,那段时间孩子都瘦了。

也正是这时,逃离应试教育的念头开始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事实上,和这位妈妈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她们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不是为了考高分,上名校,所以砸锅卖铁送孩子去国际学校,接受西式教育。

很多人称之为“曲线救国”

这样的教育真的好吗?

实际中,国际学校也不是说进就进,在一线城市,有名的国际学校报考人数非常多,排队一两年都是常事,所以她们把目光投降次于欧美的泰国清迈

“至少在这里,我儿子不用考高数。”至于孩子的未来,她希望孩子有留学身份背景,以后回到国内发展,或者干脆留在国外。

代价之一是她彻底放弃自己的事业,全职在国外陪读,留下丈夫一人在国内打拼,甚至为了生活保障将国内唯一的房子卖了。

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家庭情感的割裂是她永远也无法弥补的。

除此之外,仍有很大一群人支持应试教育。

存在即是合理,为什么中国依然实行现有的应试教育?

有人回答说:“中国还有10亿人从来没有坐过飞机。”

对普通家庭或着农村出身的孩子来说,应试教育是他们提升自己成本最低的途径,因为它能淡化经济上的差异对给教育的影响。

现在的社会,个体追求教育资源成本越来越高,尤其处于劣势。

前几年有一档非常火大的节目《爸爸去哪了》,里面黄磊说,他的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外教学习,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普通家庭的孩子很难有这样的条件和机会。

我接触很多三线城市普通工薪家庭的父母,他们的思维方式比较保守,当然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支持孩子念国际学校,学校教育是寄托他们望子成才的唯一方式。

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相比较一朝土鸡变凤凰的吸引力,其他的不足反倒可以忽略不计。

选择什么教育方式,每个家庭有自己的想法,有不同的体验,撇开这个标签,教育本身无好坏,有好坏的是整个环境。

当这个外在环境消失后,真正考验的是人的本身。

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学习本身的意义,是一个人不断持续做一件事的快乐,成长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