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国民经济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经济质量会大幅度提高,企业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两个浪潮中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近日,京东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博士参加了由中新经纬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天眼查举办的第七届财经中国V论坛,讨论产业数字化等相关话题。沈建光认为,在数字化的过程当中,一方面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最重要的是,这些现代化、数字化的程序以及系统的应用会极大地触发对一些基础科技创新领域的推动,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和区块链等。

以下为全文:

来源:中新经纬

3月18日,由中新经纬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天眼查举办的第七届财经中国V论坛在北京开幕。其间,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国民经济在科技创新引领下,经济质量会大幅度提高,企业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两个浪潮中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在沈建光看来,“十四五”规划纲要会对很多领域在发展新格局、新理念、新模式的征程上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碳中和、碳达峰,这都是一个开始;在巩固扶贫这个领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沈建光称,“十四五”对企业来说,孕育着巨大的机会,因为在新格局、新模式、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很多经济领域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数字经济这次受到了极大关注,建设数字中国,这里面又有新基建在打通供给侧的改革,使中国今后的基础设施都是数字化。企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对需求侧也会产生很大影响。整个国民经济都是在数字化转型的轨道上。”他说。

沈建光认为,在数字化的过程当中,一方面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最重要的是,这些现代化、数字化的程序以及系统的应用会极大地触发对一些基础科技创新领域的推动,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和区块链等。

沈建光说,“整个国民经济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经济质量会大幅度提高,企业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两个浪潮中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从产业数字化角度来看,其更重要——即把传统的,所有线下的业务线上化、智能化、数字化。沈建光称,现在很多工厂也进行数字化改造,变成柔性生产,要根据客户实时需求,不仅能快速生产出大批量的货物,也能生产出小批量的,更精准的,可以定制化的需求。这就是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出现的巨大改变。

沈建光进一步说到,在制造业当中,比如商店,现在中国基本上所有的商店都在考虑如何线上化,数字化。因为在疫情冲击下,没有线上的业务,受到的冲击就会特别大,优先上业务的,反而在这次疫情当中业务得到了扩展。所以,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给产业数字化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产业数字化不光是制造业、服务业,还有基础设施,很多政府服务,其实都是可以数字化的。

沈建光认为,产业数字化的基础还是要数字产业化。因为没有数字的产业化,就很难有大批的先进技术和应用用于企业数字化改造。数字产业化像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区块链、5G这些综合的应用,让它不仅成为科技的突破,而且还可以把技术成果转化成在工业生产和服务业当中或者基础设施当中可以广泛使用的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支柱。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会催生出一大批企业,给企业提供巨大的机会。

“中国在这当中已经走到了非常前沿的地步。‘十四五’规划也看准了这一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让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中能够占领先机。如果确实做到这一点,就能给中国千万家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在沈建光看来,“十四五”给企业孕育了巨大的机会,也给企业提供了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

财经中国V论坛是中国新闻社旗下财经新媒体中新经纬举办的系列活动,此前已成功举办了六届。第七届财经中国V论坛围绕“‘十四五’:未来的企业”这一主题展开,吸引了数十位学界、企业界人士参会,共同探讨未来企业发展新机遇。本届论坛期间,还举行了“未来的企业”系列报道和图书出版项目的启动仪式,该项目由中新经纬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发起。

开白转载、采访合作请联系微信(ID:yxj615901)

往期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