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并未“事了”,黄峥不可能现在就真的“拂衣去”。拼多多这个叛逆少年,能否在陈磊带领下长成有为青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品:驼峰财经

作者:驼叔

没有任何预兆,拼多多创始人黄峥3月17日突然宣布辞任董事长,令外界感到惊讶。

黄峥在股东信中表示,自己辞任后,由联合创始人陈磊接任,其1:10的超级投票权也将失效。名下股份的投票权,将委托拼多多董事会以投票的方式来进行决策。

可能担心外界以为他辞职是为了套现,黄峥还承诺,其个人名下的股票,未来3年内继续锁定,不会出售。

此举有些意料之外,但看看行业大环境,再想想去年以来互联网圈发生的诸多大事,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黄峥为何突然急流勇退?拼多多如何走好下半场?

辞任的意味

对于辞任,黄峥本人给出了两个原因。

一是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要改变就必须在更底层、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

原因之二,是疫情等原因导致外部环境变化很大,加速了拼多多内部业务和管理迭代。

黄峥表示,自己辞任以后想去做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

外界众说纷纭,有人说黄峥境界高,格局大,提前抽身,懂得放手。

有人说黄峥拥有巨额财富后开始向往星辰大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一种超脱。

也有人说,黄峥是在向自己的恩师段永平学习,段永平就是在40岁左右的年龄急流勇退,移居美国“养老”,转身成为投资界的传说。

不管是黄峥给出的两个理由,还是这些外界的解读,看上去都很正确,很高深,也很高尚,但也很虚,很玄。

黄峥的辞任可能没有看起来这么高尚,除了以上这些原因,一定还在其他多方面的原因。

毕竟,能说出来的理由,往往不是最真实、最直接的那个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本人更愿意相信,经历了几年神话般的快速发展后,黄峥和拼多多如今正面临着内外各方面的多重压力,辞任或许有很多不得已的原因,甚至由不得黄峥自己主动选择。

而且,黄峥的辞任并不意味着真的离开。在拼多多今后的重要战略决策中,一定少不了黄峥。

因为拼多多并没有“事了”,黄峥不可能现在就真的“拂衣去”。这不合乎常理,似乎也不太符合黄峥的个性。

争议中崛起

无论在互联网世界,还是在电商领域,快速崛起而又争议不断的拼多多,算得上是一种奇怪的存在。

喜欢的人觉得拼多多的东西便宜,价格真香;不喜欢的人,对其病毒般的营销模式和令人反感的“砍一刀”做法深恶痛绝。

很多人,原本不用拼多多,但与拼多多的关联异常密切。

关联之一,就是在朋友要求帮忙“砍一刀”时极不情愿地被迫下载,并在砍完之后咬牙切齿地快速卸载。

哪个APP会像拼多多一样,逼着一个原本不使用的人不断在被迫下载和快速卸载之间来回跳转?

哪个APP会逼着一个与购买行为毫无关联的人,去参与别人的购物行为,莫名其妙帮别人砍价?

就算你会拒绝别人发来的“砍一刀”请求,但也很难避免与拼多多的另一个关联,那就是使用手机上网的任何时刻,都可能弹出各类充满诱惑又令人迷惑的拼多多广告。

手指稍不留神,轻轻一点,就会进入下载页面,提示你下载拼多多APP。一不小心碰触到手机屏幕,下载就在不经意中开始了。

糟糕的是,这样的情况总是不断发生,只要你经常上网,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一次或多次,因为拼多多的广告无处不在。

每次遇到这种带有一定欺骗性和诱导性的反人类推广行为,你甚至会恍惚,以为回到了20多年前那个流氓软件满天飞的互联网草莽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这些奇特的营销模式令人反感外,拼多多还有很多硬伤,负面缠身,问题不断。

比如假货与质量问题,垄断与二选一行为,强迫员工加班,劳资关系紧张,员工猝死和员工跳楼等。

尤其是在压榨员工、劳资矛盾方面,拼多多更是绕不过的一家典型公司,并一度被推到风口浪尖,质疑与谩骂潮水般涌向这家互联网的新晋巨头。

但这些因素似乎都没有妨碍这家电商后起之秀的快速崛起。

靠着所谓“五环外”下沉市场的独特定位,拼多多硬是在竞争激烈、巨头林立的电商红海市场,生生闯出一条血路。

2015年才创立,成立仅仅三年就快速上市,如今已坐拥近8亿活跃用户,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目前市值约1700亿美元。

2020年6月,40岁的黄峥身价就高达454亿美金,约合人民币3200多亿,超越前中国首富马云,仅次于当时的中国首富马化腾,也被称为“最强后浪”。

拼多多的成长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也有些不可思议。

无论从电商市场竞争格局看,还是从营销模式看,或者从用户体验来看,甚至从企业文化来看,拼多多似乎都不出彩,也不惊艳,甚至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硬伤。

拼多多也似乎缺少互联互巨头应用的基因和气质,很多人对这家公司充满鄙视与不屑,按常理,这样一家公司不太可能长成现在的模样。

但事实就是,它成长起来了,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为巨头,打破了电商原有的市场格局,也让阿里和京东这两大资深电商巨头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封闭的世界

那么,拼多多为何能如此快速地强势崛起呢?

靠的就是黄峥的狠辣,以及对社会底层需求和人性弱点无比深入的洞察力。

每个时代,穷人远多于富人,生活在底层的人总是占大多数,多数人买东西时对价格的敏感远强于对质量的追求,而且很多人有占便宜的心理。

到菜市场看看,你就会发现,只要卖得够便宜,再烂的菜都有人抢着拿回家;到超市看看,不少中老年人为了领到超市一小盒免费鸡蛋,甘愿天不亮就饿着肚子去超市门口排长队等。

这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行为,这是人性的弱点,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甚至充满鄙夷。但黄峥不一样,他不但深入了解这些心理行为和人性弱点,而且大胆加以利用。

这就是五环外的底色,这是淘宝和京东曾经看不上的市场空白,也正是拼多多崛起的战略要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峥对人性弱点的洞察远不止这些,还表现在对员工深层心理的掌控。

虽然打工人形形色色,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各异,但几乎所有打工人的终极目标就一个:多赚钱。只要给的钱够多,活再多再累也不怕,拼命也愿意干。

所以,拼多多就迎合了这样的心理,给高工资,提高要求,工作量超大,上班时间超长,你要我发更高的工资,就得给我干更多的工作。

虽然很多人对此不满,非常反感,很多人打工人认为,生命比工资更重要,但不得不承认,我们身边有太多愿意选择这种拼命赚更多钱的打工人。

大多数打工人都想在更短的时间里买得起房,买得起车,成得了家,养得起娃,不是吗?

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互联网大厂都实施996的原因。尽管这样做不尽合理,甚至不符合劳动法,但愿意加入的大有人在,因此也就成了常态。

黄峥的狠辣还在于其铁腕式的管理和超强执行力,他能让拼多多一直处于大干快上、疯狂奔跑的高效率运转状态。

大家知道,马云喜欢对外发话,传播阿里经营之道。马化腾不算高调,但精益求精的产品经理特质明显,也总能让外界听到腾讯的声音。

刘强东是霸道总裁,但对京东同事有时也会称兄道弟,对外也会偶尔流露真性情。

黄峥比这三位年龄小很多,但个性表现完全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峥看上去异常低调,很少露面,偶尔出现,也是不苟言笑。

整个人看上去非常老练,面相看上去也深不可测,有着与自身年龄不太相符的阴冷气质。

黄峥不但自己很少对外发言,也不鼓励员工对外交流。有媒体此前报道,拼多多管理层一旦发现有员工对外议论公司存在的问题,甚至会开除。

拼多多虽然是一家年轻公司,但更像一个封闭的世界,外界一直试图了解它,但始终无法看懂它,更无法穿透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外界几乎看不到这家公司的真实面貌,也很难听到这家公司发出的声音,甚至不知道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有离职员工在社交媒体总结, 拼多多是一台引擎强劲的效率机器,它高度集权、高度扁平、严进严出、末位淘汰,而领导层的意志总能原封不动地自上而下传达,以最快的速度落地执行。

在这个封闭的世界里,员工们被要求严守本分,埋头苦干,因为他们只是高速运转机器上的螺丝钉。

正是通过超高压的严格管理,使得拼多多像一台超高速运转的机器,效率至上,永不停歇。

这样的企业,管理者可能没空出来讲大道理,企业文化和人文关怀短缺也不难理解。较长的加班工时,恶劣的办公环境,拿不到的离职证明,也就在所难免了。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到目前为止,除了财报和固定的股东信,有关拼多多经营理念、战略战术之类的深度分析内容几乎没有。

一家如此快速崛起的年轻企业,竟然在商业史上还没有留下一点思想的痕迹,是不是有些奇怪?有些不解?

是拼多多的管理者不屑?不愿?还是不便?值得深思。

未来的重压

黄峥此前全力以赴投入的社区团购业务,也受到来自政府的监管和同行的竞争压力。

前不久,拼多多和其他四家社区团购平台因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过度补贴,一起接到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罚单。监管部门认为平台们的做法扰乱了市场秩序。

拼多多原本要赞助2021年的央视春晚,但最终选择退出。

这些因素叠加到一起,意味着拼多多当前面临多重压力,黄峥此时选择辞职,从哪方面看都不太合乎常理。

真实原因,也许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事实上,拼多多通过烧钱和高压式管理走到现在,取得了现在的成绩,的确很不一般,但在电商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在,这样的方式还能继续下去吗?

从财报看,拼多多2020年实现营收594.9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7%;非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29.6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9.68亿元大幅收窄。

可喜的是,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较上一年底的5.852亿同比增长35%。同期阿里巴巴年活跃买家数为7.79亿,京东为4.72亿。

尽管活跃用户大增,但如何留存用户是拼多多面临的挑战。

与阿里相比,两家模式接近,年活跃买家数量也差不多,但阿里巴巴2020年GMV7.053万亿元,营业收入5097.11亿元,而拼多多仅为1.668万亿元和594.92亿元。拼多多的用户含金量有待提升。

事实上,拼多多用户的黏性不高,现有用户留存很大程度是归因于补贴。一旦减少或停止补贴,部分用户便会流向品类更多的阿里,或者体验更好的京东。

而“百亿补贴”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既是拼多多用户和收入增长的驱动力,也是导致拼多多长期亏损的主因。

从深层看,拼多多与阿里和京东的差距还很大。

一方面,阿里除了有电商,还有阿里云,本地生活,还是支付宝的大股东,阿里的体量远超拼多多。京东也有京东物流和京东金融。

另一方面,在电商行业三巨头中,阿里进行长期盈利阶段,2020年净利润达到779.77亿元,净利率超过15%,京东多年亏损后也步入稳定盈利期,拼多多离真正的盈利还较远。

目前来看,电商未来的竞争不再限于线上电商之间的竞争,而是涉及行业更宽度和更深度,重模式的竞争,光靠烧钱难以持续。

这涉及到商业的底层逻辑,涉及到源头供应链,线下实体布局,产业整合能力方面的竞争,也涉及物流以及数字化赋能方面的竞争实力,这方面拼多多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现在,这些艰巨的任务都交给了陈磊,这位接替黄峥担任拼多多董事长兼CEO的高管。

陈磊是黄峥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校友,2007年黄峥从Google离职创立欧酷网,他就是研发架构工程师。后来黄峥的数次创业经历,他都是技术负责人,算是核心执行人。

黄峥认为,现在的拼多多已从刚上小学的“小孩”,变成了 “进入青春期的少年”。

接下来,这个叛逆少年能否在陈磊的带领下,顺利长成一名有为青年呢?我们拭目以待。

(驼峰财经原创,转载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