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之前有过这样一个采访:

教室最后面的小男孩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喊道,:“读啥书啊?”

说罢,台下一阵哄笑。

“你看那谁谁谁(指某主播),他小学毕业的,现在一场直播赚好几十万。”

‘读书无用论’在信息爆炸时代有了新的“支撑”。

而且这群孩子的“梦想”是当电竞选手、主播、有钱人、大明星...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20年5月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9%,农村未成年人达到90.3%。

未成年的世界观正是需要被指引的阶段,

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给了缺乏明辨是非的未成年人重重迷雾。

未成年人要怎么办?

答:阅读!

移动互联横行的时代,阅读真的无用吗?

英国弗兰西斯 · 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移动互联网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和我们的生活紧密契合。

当然其中也蕴含着不少的商机,赶上了时代大潮的“网红们”,赚的盆满钵满。

惹得一众后来者眼馋。

尤其是那些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型的未成年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读书无用”的想法。

比如因酷似马云而走红网络的范小勤。

令人惋惜的是,成了名的范小勤并没有继续学业。

因为不断有人上门蹭热度,找他拍电影 ,找他签约经纪公司等,范小勤的学习生涯就这样被中断。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世界观尚未建立的范小勤以及缺乏正确的指引,而沉迷于浮华与成名。

由于网红更迭迅速,范小勤的热度很快就消退了。

失去了热度就失去了商业价值,经纪公司毫不留情开除了他。

这不就是上面那些孩子们羡慕的网红吗?

但最终的结果仿佛并不尽如孩子们的意。

因一时的噱头爆红网络,但缺乏内涵与价值,终将被遗忘在时间洪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同样走红于网络的papi酱,自走红到现在已有几年的时间,不仅没有失去自身的商业价值,没有消失于大众眼中;而且自己的公司也是越来越好,视频一如既往地高质量。

但其实papi酱并不是一夜爆红,而是厚积薄发的红。

这种“红”离不开papi酱多年的读书生涯,离不开多年对于书籍深度的挖掘,离不开反复的揣摩书中内容。

凭借阅读、学习不断积累的人生厚度,拓宽的视野格局,增长的看事物的深度,贴近我们生活的洞察力...这些赋予了papi酱视频独特的价值,慢慢地积累起粉丝。

背后来自于书籍、阅读作为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也是一夜爆红的丁真,同样也是读书生涯比较少。

但不一样的是丁真在走红后,签约他的公司马上为他安排了读书学习。

同样是一夜爆红,丁真没有在爆红中迷失自己。

除了丁真本身,离不开丁真身边人(父母、签约公司)指引。

同样都是一些小朋友喜欢的“网红”,

一个迷失在网络中放弃学业,

一个却是因为多年的书籍浸润而走红网络,

最后一个是自身本来的学业生涯短暂,但当走红后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中时,不仅没有迷失网络中,反而开始沉淀自己增加自己的学业水平。

没有内涵作为支撑,终有一天会被观众、粉丝发现你只是一个没有“内容”的空壳,就会毫不留情的转身而去。

无论孩子未来从事哪行哪业,阅读都是一件百利无一害的事情。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不是单一划分书的性质

你看这个干什么,这个考试会考吗?

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我就把你那些“没用的书”全扔了。

整天看这些没用的内容,能让你考个好大学吗?

...

这些言论我们或许不会陌生,要么我们是说这些话的当事人,要么我们曾受过这些话的“毒害”。

为什么说是“毒害”?

因为其实书并没有“有用”和“没有用”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

比如一年级的小朋友肯定不能给他们买一本百年孤独。四年级的学生给他们买绘本看那肯定也是不适合的

前者不仅是书不合适,而且很有可能让孩子被艰涩抽象的内容吓坏,丧失对于阅读的兴趣。

后者来说,在一定的年龄、认知以及心智发展阶段,简单的绘本已然不适合孩子的学习成长。

这说明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不是拔苗助长急于求进式——破坏孩子的潜在天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重庆理科状元谢欣颖,从一岁多开始,家里就开始订很多幼儿画报、绘本等。小时候看不懂,父母就会给她讲,她先是看图。后来慢慢地她也能看懂了,就开始讲给爸爸妈妈听。再到后来她阅读的书籍越来越多,积累的知识与培养的思维逻辑让她逐渐优于同龄人。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节目之后。很多人都被董卿那知性优雅,极具丰富的内涵和高贵的气质所吸引。

甚至有网友说:董卿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我就能闻到阵阵书卷清香气。

这所有的种种离不开在小的时候董卿就被父母要求阅读书籍。

董卿回忆说父母从小就非常注重对她的个人内涵、学识的培养,甚至每天还会检查她的阅读情况。

正是父母从小的教育指引让她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古语有云: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董卿:如果自己几天没有看书,就好像几天没有洗澡一样难受。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起他们阅读的兴趣,长大后不用家长操心孩子就会把看书当作吃饭喝水一样自然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的阅读习惯决定了你是走路向前,还是坐着飞机向前

安徒生奖获得者、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回答“如何有效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这个问题时解释:

由于教材所能提供的阅读量是有限的,语文素养不可能真正得到提高。

孩子正处于阅读贫乏期不自知,家长不仅要重视还要营造孩子的阅读意识。

积累孩子阅读量之前,先培养起孩子的阅读习惯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的阅读习惯才能驱使孩子心甘情愿阅读。

趁着孩子还小,记忆力正是最好的时候一定要大量阅读,不仅要大量阅读而且要给与它最适配的习惯与方法。

适配的阅读习惯与方法对大脑来说如同孩子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芬兰的教育为什么被称为全球第一?

除了他们独有的教育体系之外,还有对孩子从小阅读习惯的培养。

芬兰有多注重与喜欢阅读呢?

有数据显示:芬兰人口550万,芬兰每年的借阅图书6800万册

每个孩子出生时,政府都会送一个包裹,里面有一套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阅读的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上学后的必备作业,是每天读书半小时,学校也会把阅读与写作视为极重要的学习技能。

他们坚信:好的阅读习惯,会帮孩子打开世界大门。

好的习惯让我们受益终生,打开的不仅是我们的“大门”,提升我们的视野与见识,增加我们内在的精神涵养。

内在深层的精神滋养和文学积淀,两者相互结合让孩子的成长得到量与质的飞升。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方法。

用对了方法到达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没用对则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类比到到阅读这件事身上就是好的阅读习惯。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同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优秀选手李浩源关于努力说了这样一句话:天赋是基础,天花板一样的东西。但是你没有努力,一辈子都够不到天顶。

同时没有方向的努力也是可怕的,如同我们之前所说,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后期的努力与好的方法,决定着孩子越来越好的速度和高度。

开始阅读吧,趁着孩子发育最快速的时候;阅读吧,趁着时光正好;阅读吧,为了以后熠熠生辉的人生旅途。

参考资料:《南方周末》孩子,你为什么不读书?——公益视角下的儿童阅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