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是逆龄艺人渴望二次发光。在互联网江湖,常在风口或者再度翻红也不容易。3月23日,中国互联网的老前辈新浪宣布完成了和全资子公司的合并,不再是一家美股上市公司。2000年IPO,2021年私有化,新浪起起伏伏:曾因门户的衰落而淡出公众视野,也因微博的崛起重回C位。但细算起来,微博爆火,也是近10年前的事儿了。此后至今,在电商、O2O、直播、短视频、AI、云计算等风口迭代上,没什么存在感的新浪,看起来不新也不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市之后呢?

3月23日,新浪宣布,新浪的全资子公司New Wave完成了对新浪的私有化,新浪在纳斯达克停止交易。

这是2020年7月公布的私有化计划最后一步,当时新浪董事会收到由New Wave发出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New Wave由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控制,该要约提议以每股41美元现金的价格,收购New Wave尚不持有的公司全部发行在外的普通股。

9月28日,根据各方签署的协议,新浪私有化价格提升至43.3美元,对应的新浪股权价值约25.9亿美元。截至3月22日美股收盘,新浪股价43.26美元,市值25.84亿美元。

根据曹国伟今日发布的内部信,新浪成为了一家由曹国伟和新浪管理层共同控制的私人企业,并改名"新浪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他还解释了新浪私有化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改变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新浪与微博作为母公司和子公司同为上市公司的这样一个不甚合理的资本架构;另一方面也是为新浪集团未来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业内人士对新浪私有化并不意外,"在新浪之前,已经有好几家选择私有化的中国互联网,比如巨人网络等游戏公司,这些企业大多是因为股价较低,私有化成本低,这也大概率是新浪私有化的外部原因",比达咨询分析师李锦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按照已经完成私有化的互联网企业发展的路径,大多会回A股或去港交所上市,不过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新浪相关人士对于公司是否有其他资本计划未予回应。

满眼都是微博

虽然新浪已经完成私有化,但是新浪持股的微博还是上市公司。曹国伟在内部信中也表示,"新浪的私有化对我们目前的业务不会产生任何重大影响。私有化之后,新浪集团依然是微博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新浪强调微博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微博是新浪最重要的业务。2009年,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后更名为"微博"),成为门户网站中首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此后新浪陆续PK掉了网易、腾讯、搜狐的微博产品,成为唯一一家还在运营微博业务的企业。

2020年四季度,微博实现营收5.134亿美元,同比增长10%;调整后净利润为2.12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765亿美元。2020年,微博实现营收16.9亿美元,较上一年下降4%,调整后净利润5.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375亿美元。

由于新浪并没有发布2020年三季度、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外界只能通过2020年二季度财报窥见新浪的业绩。2020年二季度新浪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5%至5.08亿美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新浪净利润3440万美元,同比减少36.3%。观察营收结构发现,不论是新浪还是微博,都严重依赖广告,新浪的主要营收则来自于微博。

在总市值方面,微博的优势明显。截至美国时间3月22日收盘,微博股价52.46美元,总市值118.8亿美元。新浪股价43.26美元,总市值25.84亿美元,只有微博的22%。

值得注意的是,"微博虽是新浪的现金牛,但是在社交市场,快手、抖音等新兴的社交平台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微博的竞争压力也很大,去年微博推出的社交平台绿洲,在应用商店榜单中排名靠前,和头部产品却还有差距",智察大数据分析师刘大伟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

赛道稍显狭窄

其实,除了微博,新浪还有其他业务。曹国伟也提到了私有化之后,新浪在业务上的计划:"以新浪移动为主体的原新浪门户业务将与微博业务更紧密地整合,而原有新浪的一些垂直业务,如新浪财经、新浪金融以及新浪体育等,将更加独立地发展。与此同时,新浪集团在未来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并购步伐,实现集团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这几个业务,大多是新浪的传统业务。从业务层面看,"新浪、搜狐、网易、腾讯这四家门户业务发家的互联网企业,当下的业务侧重不同,并不能直接做公司间的对比。从体量看,新浪和搜狐的规模更相近,但是未来两者的路径看起来并不一样,搜狐的重点业务是游戏、视频,相对的,新浪的垂直业务和行业的发展空间较小",李锦清说。

因为上述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新浪私有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结束的是传统门户的荣光。巧合的是,这边新浪完成私有化,那边百度回港二次上市。早于百度两年成立的新浪,如此境遇让人感慨。不过,曹国伟认为,"新浪公司的私有化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而是我们用一个新的架构更好地去开拓我们的未来"。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