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国民政府为了抗战做准备,特派何辑五到贵州任职建设厅长,命其打通川黔、湘黔、贵黔、滇黔四条公路。晴隆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县城,距离省会贵阳市160公里,距离云南昆明市280公里,距抗战时期的中国“陪都”重庆420多公里。县域内有当年滇缅公路的延伸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4道拐弯道全长约4公里,有效路面宽约6米,从山脚第1道拐到山顶第24道拐之间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路坡的倾角约60度左右,乘小汽车由下至上,爬完全程约需8分钟,由上至下约6分钟。由关口向下俯视,24道拐公路仿佛游蛇下山,欲饮山谷之清泉;从关下往上仰视,24道拐公路犹如巨龙盘山,高耸入云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除了有名的“驼峰航线”,供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俗称“飞虎队”)空运之外,主要的国际援华物资和远征军的兵员,军需运输都必须经过川滇黔这条大动脉。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及滇西抗战,这条唯一的公路就是军需补给的战略支撑。而晴隆县城—莲城——也成了抗战军需物资的集散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24道拐特殊的地位和它曲折蜿蜒盘旋上升的美丽形象,美军随军记者当年拍摄了24道拐的照片,并发表在《世界画报》上,照片下用英文标注的拍摄地为“An nan”。1941年11月民改名以前,晴隆县名叫“安南”,而抗战时期越南也叫安南,故当年国际援华物资的往来电报常将两个“安南”混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期“安南”和晴隆,24道拐声名赫赫,但抗战胜利后,渐渐被人们淡忘了,24道拐上发生的许许多多悲壮惨烈的动人故事渐行渐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4道拐,这条蜿蜒而雄浑的路,表现了抗战岁月的艰难,也表现了中美盟军的英勇团结。它是“史迪威公路”的象征,更是历史的弯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4道拐: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古称“鸦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

位置:贵州省晴隆24道拐附近

24道拐拍摄导航地址:晴隆24道拐东门停车场。

门票:30/人,观光车50/人,自驾停车10/一车

拍照tips:相机防水措施一定要做好,水雾比较大尽量避免起雾,推荐广角镜头搭配无人机拍摄。24道拐观景台推荐长焦镜头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