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几个人的演艺生涯能有张少华这样传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少华作为一名北京人,于本月23号于北京离世,这个消息无论对于观众还是圈内人士来说都是一个遗憾,作为大器晚成的演员代表,张少华在在接近二十年的影视生涯中获得不菲的成就。

一、难有如此传奇演员

张少华的离世对于观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可以说少了她之后国产演员的平均演技注定会下滑一点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国产影视圈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时刻,好的作品仍旧在靠着中年演员撑起来,于是我们能够看到钟汉良年近五十依旧接下古装偶像剧。而年轻一代的演员中,靠流量的往往欠缺演技的磨炼,拥有实力的年轻演员却难以得到参演正剧的资格。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优秀的演员依旧需要“绿叶”演员来搭配,一个好的配角能够让整部剧熠熠生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破冰行动》中的任华达、王劲松。年轻观众兴许会沉迷于主角的表演,而经验丰富的老观众在看剧时更会注重配角的实力,而张少华便是这样一个优秀的“绿叶”演员。

自从1993年进军小荧幕,张少华便成了演艺圈公认的“妈妈专业户”,能够得到XX专业户称号的演员少之又少,偌大的演艺圈之中,也只是张国立被称为“皇帝专业户”、吴孟达有着“金牌配角”的称呼。

往日里我们很少会去注意张少华这个演员,如今翻阅她出演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成为经典的作品当中,几乎都有张少华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许这就是演员,你或许不记得名字,但她的形象已成为你记忆中永恒的画面。

就我而言,第一次了解张少华是在《武林外传》中那个满脸透着精明的老太太,之后我才逐渐了解到她正是《我的丑娘》中的“丑娘”,而在记得她模样之后,我惊奇的发现从《还珠格格》到《铁齿铜牙纪晓岚》再到《我这一辈子》都能看见她的表现。

为什么我们会对老戏骨大加褒奖?只因这些人构成一部戏的骨架,守住“艺术”二字最后的尊严,让演员始终有成为“艺术家”的资格。

严格意义上说,我们并不能用“金牌配角”之类的名号形容张少华,如果她只是一位“妈妈专业户”,那我也不会称她为一名传奇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张少华的芳华时代

年幼丧父的张少华过得并不如人意,她在四岁进入中国评剧院后沉迷于唱戏,六年的青衣学习让她掌握了扎实的戏剧本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减重而来的历史变动让本该初露头角的她失去机会,懂得戏剧的应当都明白十岁左右的年纪对于唱戏的孩子有多么重要。

十年的变动并未抹除张少华对于唱戏的喜爱,只是她不再唱青衣,而是选择彩旦作为发展方向。不得不说优秀的人放到哪里都会出彩,在33年的评剧演员生涯中,张少华收获不俗的赞誉,《杨三姐告状》也成为她简历中不可抹除的一部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张少华并未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她本可以抱着成就在评剧圈熬着资历,逐渐成为受人尊敬的前辈,可她仍旧选择在47岁的年纪投身影视圈,在这片全新的领域中奋斗。

走出舒适圈是如今很多常挂在嘴边的短语,却鲜少有人能够做到,而早在二十多年前,张少华便用自己的行为践行了这句话。之后诸多话剧等领域的演员转行投身演艺圈,未尝不是受到张少华的激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张少华这样优秀的人物来说,只要自己愿意付出行动,就能够将绝大多数领域变成自己的舒适圈。

评剧的经历非但没成为她演戏的阻力,丰富的舞台经验和对于人物角色的把握让她轻易成名。一部《秘密》让她拿下“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那时候的她还没有成为“妈妈专业户”,从剧照上看她在当年仍旧拥有不俗的容貌。

张少华的起点都要不如大多数人,但她仍旧在逆境中不断挑战自己,用自己的天分和努力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成就,这便是她能被成为传奇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做一个真正的演员

真正的演员是什么?在我看来真正的演员绝对不是在成名后依旧守在曾经的成就中,对剧本不加挑剔只为了让自己的财富上涨几个数字。真正的演员既要有对于作品的“挑剔”,同样要有对于自己的准确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进军演艺圈后,即便张少华已经拿下白玉兰奖,她并未刻意守着少女形象或者女主角的番位,而是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倘若她早个二十多年进军演艺圈,我想她拥有的绝对不止是“妈妈专业户”的名号。

在合适的年龄饰演合适的角色,张少华未曾说过一个字,却用自己的表演实实在在给演艺圈上了一课,只是能看懂这堂课的人并不多,或者都不愿意看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四十多岁甘愿放弃荣誉以“老太婆”的形象出现在影视剧中,而有的演员年近五十依旧要去扮演豆蔻年华的少女,不用舆论的声讨,单单是观众投出来的分数便能说明怎样的演员才能收获大众喜爱。

演员不止是一个演角色的人,真正的演员更应该是一个艺术家,是要用自己的力量拱卫起一部作品的成就,用优秀的作品去满足、提升观众的审美,而不是将作品当作自己的独角戏,能够做到这点的演员要么少年成名,要么大器晚成,前者如龚俊,后者如张少华。

幸运的是我们有过张少华这样优秀的演员,遗憾的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张少华与世长辞之后,演艺圈内诸多演员发表了自己的哀思,在这些演员的哀思背后,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对于一位前辈的尊重以及失去榜样后的失落。

在演戏的成就之外,一位真正的演员只会将自己当成一名普通人而非明星。

细数张少华的微博,上一次的动态已经在2020年。而在她的每条微博下面,面对网友的评论她都会一条条进行回复,一个老人尚且有如此耐心,那些将一张照片当作牟利工具还美曰其名为“福利”的艺人理应惭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张少华的微博评论中,网友的评论也多集中于她饰演的那些经典角色之中,尤其在如今的评论中,一句“李大嘴,你真的没有娘了”是对张少华演技的最好证明,能够被观众记住自己的角色,这应当是每一个演员都会感到幸福的事情。

演戏是演戏,生活是生活,这一点张少华分得很清楚,兴许这才是“演员的自我修养”。

从发布的讣告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张少华即便在被病魔侵蚀的时候,依旧没有丧失自己乐观的态度,每逢节日她总会利用社交平台向网友传达祝福,这一点有多难做到我想很多人应当有所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遵照张少华生前意愿,葬礼一切从简,这样一位在评剧、演艺圈两个领域大放异彩的人,理应在观众的告别声中离去。

四、能否再有“丑娘”

在张少华离去之后,我们很难在影视圈再次看到“丑娘”这样的演员。在人人都想成名挡主角得时代里,愿意躬身担任配角的人物并不多。仿若绝大多数演员都在争夺靓丽迷人的角色,殊不知那些“接地气”的角色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再复刻张少华的成就。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现象,近几年成名的演员大多是厚积薄发,并且往往都拥有话剧表演的经历,真正意义上原生的演员很少,成名的更是寥寥无几。

原因也很简单,无论是评剧还是话剧,均属于较为冷门的艺术种类,演员几乎没有一夜爆红的希望,有限的精力几乎都被放在提升表演技术上,譬如张少华当年《杨三姐告状》和《花为媒》这两部评剧,单单是全国巡演便有上千场,倘若加上排练以及其他的作品,张少华登上舞台的次数只怕要以万计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算数,看一看自己从1数到10000需要多长时间。我们以一秒钟一个数字的速度来计数,也需要接近三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一场评剧《杨三姐告状》便有101分钟的市场,由此不难看出张少华在33年的职业生涯中几乎将全部的经历都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上。

这样的刻苦程度很少有演员能够做到。大家似乎都做着一夜成名的美梦,渴望自己能够被贵人一眼看中,而对龙套、群演之类的角色不屑一顾。殊不知没有时间的积累,没有人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丑娘”的角色已经成为国产剧中的经典形象,在同类型剧日益稀少的年代里,我们注定难以看到下一个“丑娘”,这不得不说是属于观众的遗憾,也是国产演艺圈的遗憾。

在流量剧充斥视野的时候,我们需要“丑娘”这样的角色沉淀自己的灵魂。

曾经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越是强调什么,就意味着我们缺少什么。在我们怀念张少华的时候,未尝不是在哀伤难以看到这样愿意为了饰演角色勇于付出的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气愤的是,总有些人抱着“无法做到便诋毁”的态度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在张少华离世之后,我们不难看到有那么一些人抱着捕风捉影来的传闻对她进行诋毁,仿若要凭此来否定她一生的成就。这或许就是“比烂”的时代:既然你比我优秀,那我便使劲往你身上泼脏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绝大多数网友都拥有足够理性的思辨思维,并没有因为一些莫须有的传闻而抛弃自己的观点,事实上无论别人怎么说,张少华塑造出的经典形象无法被抹去,也没有人能够否认她在这一生中的传奇经历。

总而言之,张少华的离去对于观众来说是一个遗憾,对于演艺圈来说便是少了一个如同灯塔般的人物。但我也对演艺圈抱有强烈的信心,如今新生代演员正在逐渐成长,最近爆红的《山河令》、《司藤》均展现出属于年轻演员的实力和朝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对于张少华老太太来说,她后半生奋斗的演艺圈能够始终涌现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是能够令她开心的事情之一。我是如此相信这一点,毕竟她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演员。

文 | 杨

文章由FancyMusic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