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之珠

曾经的香港是繁华的代名词,是走在时代最前沿的城市。

早在1988年,香港的人均GDP就迈进了1万美元俱乐部,这一时间比内地早了将近30年。

在上世纪90年代,香港一座城市的GDP就接近内地的1/4,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最发达城市。

然而近年来这座号称亚洲四小龙之一,被称作东方之珠的城市却发展得不尽人意。

根据香港公布的2020年GDP数据:2020年香港实现本地生产总值27107.3亿港元(约2.4万亿人民币),同比下跌了6.1%,在中国一众城市GDP增速的数据中显得十分扎眼。

如果把香港和内地城市进行比较,那么这座曾经中国最发达城市的GDP仅仅只能排在第6位,只领先排名第7位的苏州约40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发展态势来看,苏州的GDP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超越香港。

光芒渐暗?

曾经的香港是繁华、发达的代名词,但这颗“东方之珠”近年来为什么光芒渐暗,看起来似乎渐渐跟不上全国共同发展的步伐?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来回顾一下香港的发展史。

虽然现在提起香港的支柱产业,大家的第一反应都会是金融行业、贸易行业或者是旅游业,但事实上真正支撑香港发展起来的行业却是制造业。

在上一轮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中,由于欧美国家的消费能力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需要将制造业向外转移;

而香港凭借着大量来自中国内地的廉价劳动力(当时内地遭受西方国家封锁),承接了来自欧美的制造业,其出产的玩具、纺织产品等风靡全球。

正是凭借着名声大振的“香港制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轻工业产品制造基地迅速发展了起来,也带富了一大批人。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李嘉诚,他就是在当时靠做塑料花生意发家的。

不过我们也知道,伴随着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当地的消费能力和人力成本将会不断上升。

因此当香港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他们也和欧美国家一样需要进行产业转型。

恰逢当时中国内地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因此香港将大量低端制造业向珠三角一带转移,而自身则大力发展金融贸易等服务行业。

可惜的是“成也萧何败萧何”,香港虽然凭借着产业转型在90年代初就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但是随着实体经济的大举撤出,香港的经济却跟金融和房地产行业越捆越紧。

并且随着市场的投机行为逐渐升温,香港的房价也开始一步步飙升,整个香港都充斥着投机风气,资产泡沫化问题日益加剧。

这样一年年发展下来,香港虽然表面上高楼林立,看起来一片繁华,但是产业危机的魅影却已经无限逼近这座城市。

比如现在面对香港动辄四五十万一平的房价,许多普通老百姓都只能蜗居在所谓的“笼屋”“筒楼”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会有疑问:香港在实现产业转型中出现了问题,难道当地政府和我们的国家都不知道吗?为什么不适时做出改变呢?

事实上国家当然知道香港出现了问题,也曾做过众多转型的尝试,可惜的是香港确实有点“脸黑”。

比如香港曾经提出过一项“八万五计划”(每年新建房屋单位不少于85000套,10年内解决全港7成家庭居住问题),试图抑制高涨的房价,解决住房问题。

可惜计划刚出来就碰到了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港币汇率和港股承压暴跌,房价亦扭头下行。

到了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香港经济再次下行,楼市、股市持续出现三级跳的下跌现象。

在经济最低迷的时候香港房价下跌将近7成,许多居民上街抗议,闹得满城风雨。

因此,香港只能无奈取消“八万五计划”,大幅缩减土地供应。而在供求失衡下,香港房价重启上涨之路,并且“一涨不可收拾”。

此后香港也曾多次尝试转型,但不是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就是在实施过程中遭到现实因素的制约,最后全都落空了。

受此影响,香港从1997年到2017年这2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大约只有3%,发展速度远远无法和内地相比,曾经的“东方明珠”光芒渐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隧道的尽头

现在的香港面临着众多棘手的难题,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不过由于香港的发展对于我们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对香港的未来也有着很高的期许。因此,我国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体化战略。

虽然在产业的意义上,香港在未来很难继续扮演窗口或者跳板的作用。

但是如果让它融入到大湾区的建设中,重新设定自己的城市和产业定位,那么香港就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就是强化自己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的功能,同时和位于大湾区内的深圳广州、佛山等地区形成更好的产业协同作用。

而对于内地同样有好处,现在很多城市正处于转型时期,大湾区的建设有利于内地城市借鉴香港的经验,避免内地重走香港老路。

简单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助于融合多城市的优势,促进大湾区内所有城市共同发展。

并且无论是对香港这座城市还是对于香港居民个人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都是让他们重新绽放光芒的最好机会。

这里我们以房地产为例:大湾区将运用超长距离、超高速度、超大密度的轨道交通网络来连接都市圈,未来能够将住房需求分散到轨道交通沿线上,避免过度集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大湾区内也很可能全面放开对香港居民的限购,如果香港年轻人愿意向内地跨出一步,那么在通勤距离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南沙、珠海、中山等地方的房子不比香港好买?

当然,想要真正实现这一切就需要香港方面积极配合。

如果香港方面的居民、既得利益团体能够发自内心的认同中央政府采取更积极的策略参与香港经济和民生事务,用经济福利来夯实政治稳定,用民生福祉来寻求社会的认同,那么在黑暗的隧道里走了这么久的香港应该很快就能看见隧道尽头的光亮了。

铁憨憨特朗普虽然败选了,但是他给拜登挖的大坑依然帮了中国大忙!

财经无小事,慧眼辨其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