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彩娜

沉寂多年的古都洛阳进入“高光时刻”,重大区划调整等利好消息接踵而至。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洛阳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县级偃师市,设立洛阳市偃师区,以原偃师市的行政区域为偃师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孟津县、洛阳市吉利区,设立洛阳市孟津区,以原孟津县、吉利区的行政区域为孟津区的行政区域。

公开数据显示,偃师市总面积668平方公里,总人口63.2万;孟津县总面积758.7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吉利区总面积8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7万。

经过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洛阳市区面积从803平方公里拓展至2229.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也将突破300万的门槛,一跃跻身全国Ⅰ型大城市行列。

诸多利好随之而来,比如,洛阳如今可以申报建设更多地铁。因为最新的地铁修建标准要求,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更大的面积,更多的人口,同时也意味着将能获得更多的公共资源,对洛阳的产业布局、空间优化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中原城市群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增添更多可能。

其实,近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城市通过撤县设区或是“兼并吃掉”的行政区划调整路径实现城市的外延扩容,比如成都、武汉、合肥、济南等。根据已有经验看,当城市进入发展瓶颈期,适时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已是大势所趋,有利于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优化配置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能够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正如《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所强调的,“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事实上,近两年来,在做强做优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郑州都市圈的同时,河南也致力于培育壮大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洛阳都市圈。《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25)》提出,围绕发挥洛阳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要素打造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推动洛阳、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一体化发展。

洛阳虽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但是近年来在城市竞争中的表现却是不温不火,特别是产业发展尚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阶段,引以为傲的文旅资源优势发挥得也并不充分……数据显示,2020年,洛阳地区生产总值为5100亿元,而昔日的“老对手”郑州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2万亿元,在过去的10年间,郑州与洛阳的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已经从1.74倍增至2.34倍,两者差距在不断拉大。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对于培育壮大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洛阳都市圈正是极大的利好。借此,有望加大公共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提升产业、人口、科技、信息等要素集聚配置能力,进而加快提升洛阳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真正实现郑州与洛阳“双引擎”驱动发展,从而为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引领支撑力量。

洛阳,是连接南北东西的交通要道、战略重地,也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此次调整的偃师、孟津、吉利三地均紧依黄河,特别是孟津区跨越黄河,促使黄河成为了洛阳市区的内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洛阳进一步向东北方向发展,提升洛阳为副中心在中原城市群的地位。与此同时,洛阳在黄河文明复兴中的轴心地位将进一步增强,为洛阳下一步围绕黄河两岸进行经济文化发展布局按下“快进键”。

“力争到2025年,洛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350万”,对于要加速成长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的洛阳来说,行政区划调整仅仅拉开了“大洛阳”建设的序幕,未来路阻且艰仍须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