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冀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河北省津南地区的部分县与山东省北部的乐陵市等部分县合并形成的一个战略区。冀鲁边区有深厚的红色底蕴。1939年秋至1940年春,冀鲁边为鲁西、鲁南输送了近20000名干部、战士,为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战期间冀鲁边有10万多抗日军民牺牲在这片热土上。
近年来,乐陵市扛起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中心县的历史担当,对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历史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建立了冀鲁边革命纪念园和党性教育基地等,为打造“南有沂蒙山、北有冀鲁边”的红色教育品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为进一步弘扬“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精神,大众网·海报新闻特推出“红色冀鲁边”专栏,分“革命”“抗日”“解放”三个板块,将连续刊登《大众日报》高级记者朱殿封老师的史志性报告文学作品《红旗飘飘》,敬请关注。
青年时期的郭宗凯(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七拨村突围,他们六连只剩下十几个人;大马家突围,他们“两条腿”拖垮鬼子的“四条腿”战马,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用刺刀、手榴弹杀出一条又一条血路,突围后他身边只剩下几个战士——
郭宗凯:越战越勇的“坚决抗”
朱殿封
郭家桥村紧靠津浦铁路,七七事变后,日本鬼子沿着铁路从北往南打,几乎天天都能听到鬼子的炮轰声和飞机投弹的爆炸声。看到鬼子凶残地杀戮中国人的暴行,年仅15岁的郭宗凯心里特别难过、悲痛和气愤。
拿起刀枪打鬼子
“共产党派人来招兵了,在家庙里作动员呢!”
郭宗凯听到这个消息,把放牛鞭子一扔跑到家庙,对正跟众人说话的这位共产党人说:“我要参加八路军。”
招兵人叫石景芳,是冀鲁边区第三十一游击支队政治特派员,受命来河北省东光县组建抗日武装大队,开辟抗日根据地,今天来到王喇乡郭家桥村。
石景芳看了看郭宗凯问:“你有多大?”
“15岁。”
“年龄小了点。”
郭宗凯把嘴噘得老高嘟囔说:“个把月前俺村来过共产党,召唤民众抗日,誓死不当亡国奴!跟大伙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咱穷人的队伍,要打鬼子保家乡,就去参加八路军!’当时俺报名,他们说俺年纪小没收。今天,你又嫌俺小。”
石景芳见此,转换口气问:“你说说为什么要参加八路军?”
“打鬼子保家乡,有饭吃不受气!”
感情朴素真挚,立场明确坚定。
石景芳听了笑起来。
郭宗凯说的是实话。看到鬼子凶残地烧杀抢掠,郭宗凯就想参军打鬼子。再就是他家太穷了,五口人守着三亩半薄地,父亲给人扛活,“挑八股绳子”——卖桃李、青菜、烤地瓜,挣几吊钱换粮食度日。他从13岁就到五里外的大吴庄给一家姓韩的地主放牛、干零活。为了生计,他姐也早嫁。家里走出一口人就少一口负担。边区抗日政府优待抗日军属,每人每月补助30斤小米,他家每月能得到90斤。
这时,旁边一个青年说:“这小子从十一二岁跟着名师刘二毛练大洪拳、小洪拳,生性刚烈,利索机灵,胆子也大,别看个子不高,很能打,是个‘枣木疙瘩溜溜球’(意思是又硬又滑抓不住)。”
石景芳见郭宗凯决心大,拍拍他的肩头:“我同意了。”
就这样,刚满15岁的郭宗凯,在1938年1月正式成为东光县抗日武装大队第一批27名战士之一。次年2月的一天,由牟治成和韩天伦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郭宗凯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连续作战,是在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肖华指挥下三打灯明寺。1939年2月初,驻东光县城的日军第五师团一部鬼子和汉奸400多人,在大队长滕井指挥下到灯明寺修建据点。他留下山本中队驻守灯明寺,自己带兵包围了距离灯明寺18里处的“河北省民军第二路”驻扎的枣王庄。司令张国基惊恐无计,连忙派人向“挺纵”求救。张国基当时还打着抗日旗号,算属友军。于是,肖华采用围魏救赵计策,率部攻打灯明寺,派遣东光县大队配合在灯明寺附近袭扰敌人。
首战灯明寺毙伤日伪军100多人,缴获敌人的弹药、物资,烧毁敌人准备修建据点的材料,藤井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东光县城。
数日后,滕井带着150多个鬼子和200多个伪军又回到灯明寺再次修据点,这次敌人加强了防守。肖华欲擒故纵,麻痹敌人,把主力部队北撤到沧州、青县一带,同时部署东光县大队继续骚扰敌人。县长兼县大队长石景芳特别给郭宗凯交代任务说:“你是本地人,熟悉当地的地形和周边环境,马上去组织一个由本地人编成的班,到敌人驻地外围展开袭扰行动,让鬼子不得安宁。”
夜晚,郭宗凯带着“本地班”摸到敌人附近,在北边打上几枪,日伪军慌忙爬上房顶,朝野外胡乱开枪打炮。过了一会儿,日伪军见村外好久没有动静,以为八路军撤走了,纷纷打起盹来,有的握着枪就睡着了。突然,南边军号声、枪声和呐喊声又响起来,日伪军睡眼惺忪地仓促还击。接着,西面传来炒豆般的激烈枪声,日伪军糊里糊涂又打到拂晓。其实,“本地班”不是真打枪,是把鞭炮放进煤油桶里点燃炸响。
接连两夜,闹得敌人心惊肉跳,疲惫不堪。滕井派出便衣特务侦察才弄明白,原来是县大队在捣鬼。滕井断定八路军大部队确实撤走,命令继续抢修据点。
第三天晚上,号声、枪声、呐喊声又一阵一阵地闹了半宿。日伪军开始还了几枪,后来干脆无声无息了。日伪军困倦极了,一个个抱着枪充耳不闻,呼呼大睡,连哨兵也瞌睡懵懂,跌跌撞撞。
此时,肖华、邓克明带领部队踏着冰雪朝灯明寺扑过来。肖华对县大队说:“你们袭扰鬼子三天三夜了,已经立了大功。这会儿先在这里休息一下,攻打村子没有你们的任务。”
大家一听这话都急了:“首长,这咋行呢,我们只放枪吓唬鬼子,不拿枪打鬼子,还算什么八路军?首长……”
肖华见县大队战士求战心切,就说:“那好吧!你们继续在村北、村西组织袭扰和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打得越热闹越好。主力部队从村南攻击敌人,一定要把这股日伪军消灭掉。”
战斗在县大队有力配合下按预定计划展开。一夜间,肖华指挥部队攻打——撤出——再攻打,两战两胜,共计消灭100多个鬼子和200多个伪军,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和大批粮食、服装及其他物资。这是冀鲁边区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受到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副总司令员来电嘉奖。
从此,日伪军说:“灯明寺就是‘灯明死’,灯一亮,就死了死了的。”再也不敢去灯明寺安据点。
青纱帐中的抗日战士(图片来源于网络)
激战打出英雄魂
1939年6月,“挺纵”抽调第五支队第五大队、东光县大队和盐山县大队组建八路军冀鲁边军区长沙支队,同年8月改名运河支队,郭宗凯从此进入八路军主力部队。
郭宗凯首次立功,是参加乌马营伏击战。1940年6月上旬的一天,三四十个日伪军乘一辆汽车,从南皮县城到刘夫青村一带扫荡。运河支队决定在敌人路过的乌马营村西设伏。郭宗凯所在的第二中队担任正面阻击,阵地选在村西一条小河沿上,是汽车沿公路行驶的必经之地。
上午10点左右,日伪军进入伏击圈,八路军突然向敌人猛烈射击,紧接着发起冲锋。郭宗凯一跃冲到了前面,两个鬼子朝他开枪,子弹打伤他的右脚,鲜血直流。他没容鬼子再开枪,急速掏出手榴弹奋力扔过去,“轰”的一声,两个鬼子见了阎王。他顾不上伤痛,兴奋地跑过去,缴获两支三八大盖枪。这时,他看到五六个鬼子携带着一挺机枪边打边撤,忍着脚疼追击。鬼子火力猛难以接近,追出一里地,鬼子钻青纱帐跑了。
这次战斗打死日伪军12人,俘虏伪军7人,缴获三八大盖枪10支、掷弹筒一具、汽车一辆(当场烧毁)。郭宗凯受到支队通令嘉奖,由副班长提升班长,还奖励了他一块大洋。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河北省民军第二路司令张国基在严酷的抗日斗争中原形毕露,叫嚣“宁亡于日,勿亡于共”。他指使手下向根据地村民强索粮款,毒打、绑架、活埋抗日人员。八路军115师教导六旅周贯五政委和边区党委以抗日大局为重,多次进行调停,仁至义尽,张国基全当耳旁风,进而暗里投靠日寇,欲联手消灭八路军。
周贯五果断用兵。1940年11月20日夜间11点钟左右,八路军4000多人将张国基分驻在彭庄、老鸹张、牟家庵、许连九村的2000多人团团围住,凌晨6时许发起攻击。
当时,郭宗凯率领全班靠近一座炮楼,炮楼处在一个四合院的大院中间,院墙较高,是张国基的一个大队部驻地。郭宗凯和几名战士依树顺势爬到一座瓦房上,往下一瞅,几乎满院子都是敌人。突然,他看见有一个顽军军官举起手枪朝他瞄准,急忙一闪,子弹打飞了。他大喊一声:“投弹!”刹那间,手榴弹、手雷爆炸时火光一闪,敌人就倒下一片。敌人哭爹叫娘,高喊:“我们投降。”郭宗凯活捉了开枪打他的军官——第三支队副支队长兼一大队大队长徐列三。
战斗结束,打扫战场俘虏中没有张国基。郭宗凯他们四处搜寻,发现张国基办公室的后面还有座院子,院门紧闭。他们搭人梯翻墙而过,见张国基躲在里面瑟瑟发抖。一个战士上前将他拎了起来:“你就是张国基?”张国基哆嗦着说:“我、我、我知罪,知罪。”
此战毙伤顽军800多人,俘虏千余人,缴获迫击炮2门、机枪10挺、长短枪2000多支、大批弹药、电台一部、一箱军用地图和机要文件等。罪恶累累的张国基被处决。
郭宗凯在回忆录《从冀鲁边到海南岛》中说,大七拨村突围,是他在抗战中经历的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战斗,也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和中国人的骨气。
那是1942年7月6日,时任第十八团六连连长的郭宗凯,奉命随团接应从冀中突围出来的我军部队和零星人员,进入沧县城东南的大七拨村后不久,遭到日伪军包围。
情况万分紧急。团长杨柳新与团政委杨爱华商量,立即向东南突围。杨柳新对郭宗凯说:“你带一个排负责断后,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说完率领团主力向东南方向冲去。
突围部队与敌军主力相撞,敌我双方混战在一起,厮杀声此起彼伏,战斗异常激烈。敌众我寡,十八团主力多次突围不成,许多连、排被打散,团部人员大部分牺牲。
这时,殿后的郭宗凯二排和还未撤出的部分后勤人员,要按原计划从东南方向突围已不可能。怎么办?危急之时,团部一名通信员跑回来向郭宗凯报告说:“村东南突不出去了,政委命令村内的部队分散突围。”
郭宗凯辨析敌人枪声火力情况,判断村西方向是战斗力较弱的伪军,他当机立断,带领二排向村西突进。突围中,敌人的炮弹炸伤他的右腿膝盖。
出村不远发现敌人。生死关头,狭路相逢勇者胜。郭宗凯高喊:“手榴弹!隐蔽前进靠近投。”“轰,轰,轰”,手榴弹连续爆炸,腾起团团烟雾。郭宗凯大吼一声:“跟我冲!”战士们高喊着“冲呀!冲!”沿交通沟向西一路猛打,拦阻的伪军惊呆了,不等缓过神来,郭宗凯和战友冲出了第一道包围圈。
随后多次遇敌阻截,战士们拼死连续冲杀,激战三个小时,终于突出重围进入东光县前李村。就在快突出最后一道包围圈时,郭宗凯的右腿又被手榴弹炸伤。
这一仗,部队遭受重大损失。杨爱华政委率领200多人从东南突围出来,郭宗凯带领二排从西面突围出来,全团600多人伤亡三分之二,郭宗凯的六连只剩下十几个人。老红军杨柳新团长把自己的最后一滴鲜血,洒在了冀鲁边的大地上。时至今日,还没弄清他到底是江西人还是四川人。
壮哉!我英雄的冀鲁边抗日战士!
手枪队敌后显神勇
“日伪扫荡枪炮寒,所到之处起祸烟。奸淫烧杀施酷刑,仇恨哭声震平川。”这首民谣逼真地反映了冀鲁边平原在日寇浩劫下的悲惨情景。
从1939年,日寇对冀鲁边根据地实施“囚笼政策”,到处安据点、设岗楼、挖洪沟(封锁沟),把根据地切割成块,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将八路军抗日武装堵死、饿死、困死。据不完全统计,到1942年冬,日寇在冀鲁边区挖封锁沟1300多公里,修公路4000多公里,平均每8个村庄有一个据点,总占地12万多亩。抗日军民被困在“囚笼”里,损失惨重。
1942年入秋后的一天,一军分区司令员傅继泽把郭宗凯叫来说:“鬼子五一大扫荡后更加疯狂,抗日军民遭遇严重困难,老百姓吃野菜掺少量粮食充饥。战士们衣不解怀,鞋不解带,甚至背靠背坐着睡庄稼地、坟场、河沟、草丛,经常一夜换几个地方。战士们连条毛巾都没有,现在缺单衣,冬天棉衣更成问题。伤员无处安顿,无药医治,有的战士腿部负伤化脓,为了保住生命,医生只得用木工锯忍痛将伤腿锯掉;有的战士胸口负了贯通性枪伤,没有消毒药,只得用纱布沾点盐水,把纱布条从前胸伤口穿到后背伤口外,两手捏着纱布头来回牵拉消毒,伤员疼痛得都快昏过去。还有,部队弹药十分缺乏,咱们的兵工厂造手榴弹没有铁。”
郭宗凯心情沉重地问:“首长,让我执行什么任务?你下令吧。”
傅司令员停了停说:“我们一定要打破敌人对边区的全面封锁,战胜眼下的困难。分区党委研究决定组建一支手枪队,由你任队长,张兴珠同志任政委,从你连抽调15名精干战士,每人一支驳壳枪、四枚手榴弹,驳壳枪不够从分区里给你们凑。具体任务,一是到敌占区购买枪支弹药、布匹、医药、铁等紧缺物资,二是惩处铁杆汉奸,除掉鬼子的眼睛和耳朵,威慑敌伪人员。”
郭宗凯领命,决定先上泊头镇购买药品和布匹。泊头镇是津浦铁路上一个较大的火车站,由100多个鬼子兵把守,还有几百个伪军和一支汉奸特务队。这天晚上,手枪队战士化装进镇,分工部署就位,郭宗凯由地下党员引路找到泊头镇商会张会长。张会长不知底细,鞠躬作揖,敬烟献茶,询问“有何要求”。
郭宗凯开门见山地说:“我姓郭,是八路军一分区手枪队长。”张会长顿时脸变色手发抖。
郭宗凯放缓口气开导说:“你不要害怕,今晚是为了抗日才来找你。抗日是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的责任,你们商人也要为抗日出力,让你帮我们买药品,特别是治‘红伤’的药,数量不限,还需要洋布50匹,7天内由你负责送到王八家村公所。你接触日伪军人员多,也请你帮忙买一些枪支弹药,这些物品我们用‘袁大头’购买。”
张会长听罢脸色变青,嘴里不停地说:“好,好!”
郭宗凯跟进一步说:“张会长一诺千金,为免你危险,我们就告辞了,后会有期,今后还要常来麻烦你。”
7天后,张会长用大车送来药品1吨、洋布30匹,带信说:“郭先生,十分抱歉,我只能送来这些物品,你交代的事正加紧办。”
之后,郭宗凯又两次找张会长帮助购买各类禁运商品和子弹数千发。第三次找他购买500口生铁锅(制造手榴弹)时,他表示为难,数量大不好办,不停地对郭宗凯说:“泊头镇尽是一些做小本生意的,国难时期做生意难呢!”
郭宗凯对张会长说:“国难时期你经营日本货,向国统区走私禁运货,你的生意不小嘛。”
张会长听了含蓄地威胁郭宗凯说:“我这里出门不远就是车站。”
郭宗凯一听拿小鬼子来吓唬他,顿时火了,拔出匣子枪往桌子上一拍,吼道:“怕小鬼子老子就不来了!来了就不怕,今后还要来!”一下子把张会长给吓住了,他连连满口答应照办。不出一个月,他就把500口铁锅运到了指定地点,解决了根据地兵工厂制造手榴弹急需。
郭宗凯多次化装去敌占区执行任务,从天津弄来军分区电台急需的电池和零件材料,从德州“取”回冈村宁次自济南到天津的津浦铁路上调兵遣将,准备大规模扫荡冀鲁边区的情报,为冀鲁边区抗日军民粉碎鬼子大扫荡赢得了宝贵时间。
敌情险恶,环境艰难,危机四伏。
一次,手枪队夜宿敌占区东光县大柴村,拂晓遭到100多日伪军包围。郭宗凯、张兴珠带领战士分头突围。事后查清是该村地主刘旺发和伪村长发现了手枪队,连夜跑到据点给鬼子报告并带路。
手枪队寻机除害。这天,郭宗凯得到情报:刘旺发今天在家过生日,他在东光县燕台村据点当汉奸的儿子、在燕台据点当汉奸队长的女婿都回来了,还请了一个姓周的东光县鬼子据点翻译官,伪村长也去捧场。
机不可失。郭宗凯带着手枪队当晚摸进村,刘旺发等人正在家中大摆宴席。郭宗凯将外围兵力部署停当,他一个人大摇大摆地走进刘旺发家院子,进屋后右手掏出二十响匣子枪,左手撩开东间门帘。酒席上的人猛然看见一个持枪的陌生人站在面前,都愣住了。郭宗凯二话没说,手上的匣子枪射出复仇的子弹,这5个坏事做绝的铁杆汉奸当场毙命。消息传出,伪军、汉奸个个心惊胆战,老百姓拍手称快,郭宗凯和手枪队声威大振。
郭宗凯1992年参观“铁帽子五连”连史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铁帽子五连”震敌胆
“端起三八枪,刺刀闪寒光。带上铁帽子,叫敌把命丧。英雄的铁五连,是冀鲁边的好儿男,坚持在边区,战斗在平原……”
这首歌是唱“铁帽子五连”的。1941年,八路军115师教导六旅第十六团二营五连被冀鲁边军区授予“铁帽子五连”称号,是抗战中冀鲁边军区部队唯一被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
所谓“铁帽子”,是指日军的钢盔。整个连队全部用缴获日军武器装备起来,人人头戴钢盔,手持三八大盖枪,身着日军军服,战斗人员始终保持150人以上,与日军的区别是在臂章上订有“八路”字样的符号。这支英雄连队在冀鲁边区无人不知,日伪军对这支“假鬼子真八路”连队谈虎色变。
郭宗凯是“铁帽子五连”第五任连长。1943年六七月间的一天,是郭宗凯有生以来最难忘的一天。
那天,为了跳出日伪军包围圈,傅司令员带领机关和“铁帽子五连”准备转移到山东乐陵县大马家村一带活动。一夜急行军走了几十里,刚到大马家,拂晓又被敌人合围,部队向西北、向南两次突围都没成功。
郭宗凯提出向西突围,西边有洪沟、岗楼,敌人在这个方向不会有重兵,也没发现有大的敌情。
傅司令员思考片刻说:“可以。”
郭宗凯当即命令:“一排长,你带两个班拿上铁锹赶快沿洪沟挖台阶,一三排保护首长和机关过洪沟突围,二排跟我断后。”
郭宗凯带二排战士刚爬出洪沟,鬼子骑兵就从两侧快速追来,将他们夹在中间。鬼子骑兵顶着我军的迎头痛击,挥舞着马刀,狼一般号叫着,强行从两侧向前冲,转眼间与我军平行和超过。
不好,鬼子企图抢到前头拦截我军的退路。郭宗凯急令:“停止前进!就地两面展开阻击,集中火力打马!”枪响马倒,马背上的鬼子纷纷摔下来,有的连滚带爬往回逃,有的摔得不能动弹。郭宗凯乘机指挥战士后撤,鬼子骑兵又追,停下再打。几个回合后鬼子骑兵不再猖狂,与我军相距三四百米尾随跟进,想慢慢地消耗我军战士的体力,进而拖垮、消灭。
这是体力、速度、耐力与意志力的比拼!“两条腿”的人怎能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奇迹在八路军里会随时发生。郭宗凯他们边突边打,边打边突,敌我双方在运动中对峙了25公里,鬼子的马匹渐渐跑不动累倒在地,暂时停止了追击。
下午5点多钟,部队撤到一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郭宗凯和战士们累极饿极渴极,见到村民的洗衣水趴下就喝。不待喘口气,鬼子骑兵又追上来了。
郭宗凯对傅司令员说:“这样跑下去不行。我带部分兵力依托村庄吸引和挡住敌人,争取时间,掩护首长和机关先转移。”
傅司令员和政委同意,由郭宗凯带三排阻击和吸引敌人,一二排掩护机关转移。
临走,傅司令员对他说:“宗凯,你顶到天黑后,如能突围出来,到二分区找我。”
“是,首长放心。”郭宗凯即刻部署兵力,尽可能摆出与敌决战的架势,引敌上钩。
很快,百余名鬼子骑兵冲到村头,下马沿街搜索前进。郭宗凯一声“打!”十几个鬼子当场毙命,剩下的逃到村东头。
顿时,村庄四周枪声大作,鬼子开始多点攻击。战士们先后打退鬼子七八次冲锋,死死地拖住敌人。
夜幕降临,鬼子暂停进攻。三排原有42人,此时加上轻伤员还有18人,郭宗凯左手中弹负伤。
郭宗凯叫大家立即作好突围准备,把重伤员隐藏起来。卫生员跑来报告,“坚决抗”(绰号)双腿被打断,他坚决不隐藏。
郭宗凯赶过来急问:“你要干什么?”
“坚决抗”说:“连长,给我4颗手榴弹,我掩护你们撤退。鬼子上来,我就用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你快带队伍走!”
郭宗凯说:“不行,我带你走!”
“坚决抗”说:“我动不了啦,确实走不了啦!”
“把你藏在柴垛里去。”
担任警戒的七班长急匆匆地跑来说:“连长,鬼子又要进攻了,快行动吧!”
“坚决抗”一把拉住郭宗凯的右手说:“连长,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连累同志们,你们突出去后记着给我报仇!”
时不容情!
郭宗凯看着“坚决抗”那恳切坚决的神情,痛苦地咬牙答应了他。
多么伟大的战士啊!
郭宗凯记得,“坚决抗”是沧县人,家里很穷,靠卖包子为生,父亲去世早,有个母亲,他是个孝子。35岁参军,当时问他姓名,他答:“坚决抗!”就是要坚决抗日。从此,同志们都这样叫他,真名反而叫得不多了。
郭宗凯忍着伤痛集合队伍突围,走到村南头与偷袭他们的鬼子遭遇,18支枪口喷出仇恨的火焰,打得鬼子晕头转向,战士们冲出村子。鬼子见人数不多,以为八路军大部队还在村里,只让一队骑兵追打。郭宗凯他们乘夜色很快摆脱这股追兵,一路西突,几次遇敌,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用刺刀、手榴弹杀出一条又一条血路。第二天天亮时分,郭宗凯与傅司令员在二军分区会合。这时,他身边只剩下几个战士。
大马家突围,“铁帽子五连”死伤60多人。“坚决抗”与敌人同归于尽,一军分区追授他为“英勇模范战士”。郭宗凯受到军分区通令嘉奖。
战争残酷无情,民族解放事业伟大光荣。牺牲的和幸存的八路军战士都是“坚决抗”!
郭宗凯在冀鲁边区战斗到鬼子投降,而后战东北,打江南,1950年海南岛战役结束,他先后7次负伤。当初和他一起进入主力部队的百余名东光县大队战友,除了个别转到地方工作的同志外,只剩下他一个人。
“铁帽子五连”现整编为某旅十一连,驻防海南。这是八路军冀鲁边军区部队在我军编制序列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个连队。原冀鲁边军区授予的“铁帽子五连”锦旗,现陈列在连队的荣誉室里。
郭宗凯1987年离休前任广东省军区副参谋长。
原载《大众日报》2017年6月14日第12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