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教育组织形式,也是中国教育史上极具特色的一种制度。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历时千载,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

无论宋代理学、明代心学、清代汉学的昌盛,还是学术思潮的演变,都与书院的发展密不可分,如宋朝程朱学派、明代东林学派、清朝乾嘉学派等便是以书院为主要基地形成和发展而来。书院还是当时文学家的讲坛,清代桐城派三祖之一姚鼐及弟子们就在书院讲学长达数十年。历代著名书院都有藏书,大量古代典籍因此得以保存,并形成图书收藏和维护制度。

湖南历代有岳麓书院、城南书院、船山书院和萍州书院等四大书院。缘自历代文化名人和开明绅士,经历数百年、上千年的培育和滋养,各自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办学风格。其中,享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美誉的岳麓书院,所培养的人才可谓灿若星辰,各个领域都不乏其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岳麓书院坚持“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在知识的传授中,又形成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的价值取向;国难当头,师生们秉持气节,挥戈而上。也正是它的教育理念和践行的操守,使它在学子中,甚至在统治者心中竖起了一块丰碑,多少跨出山门的岳麓学子,用自己的举止作为在增加这碑的高度。

湖南作为一个教育大省,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千余年来湖湘英才辈出,办学不辍。兴办书院的优秀传统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在近代以来成为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鸦片战争前后,湖南有曾国藩、左宗棠、贺长龄、陶澍、魏源一批人,在学术上和政治上都倡导变革;在维新运动中,出现了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变法志士;辛亥革命时期,黄兴、蔡锷、陈天华、宋教仁、禹之谟等更走在前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等一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从岳麓山下走出,站上了中国政治军事舞台。

开明湖南书院选址岳麓区学士街道桃花岭山谷之中,是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岳麓书院十里相望,立志再造书香门第,传延湖湘千年文脉。书院四周群山环抱,烟波粼粼的白鹤湖宛如人间瑶池,从高处俯瞰,恰似白鹤展翅,遨游天际。书院在尽量保持山水原貌的基础上,营造文化气息,设计风格和元素援引地方植被、奇石、水系和山地肌理,力求打造一个平和宁静、自然悠远的世外桃源,从协调生态、社会、人文关系和谐发展的大局出发,体现了对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的尊重。

开明湖南书院秉承“知书达理,继往开来”的办院理念和“立德树人,有容乃大”的人文思想,以传承民族文化、传播现代文化和传输未来文化作为办院宗旨,倡导谈古论今,将致力于人类五千年文明精髓的传承和交流,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打造开明文化思想传播的前沿阵地。

2021年3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刚一行莅临长沙,在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民进湖南省委会原主委、湖南省人大原副主任谢勇,民进湖南省委主委、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等同志的陪同下,出席“在正道上行”开明湖南书院座谈会。会后,王刚主席和谢勇委员亲自为“开明湖南书院”揭幕,并参观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院按照“南湖红船”1:1订制的红船。

参与本次座谈会的还有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刘文胜,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支边扶贫处处长郑滨成等同志,湖南方面有民进湖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马石城,民进湖南省委副主委、长沙体育局局长李平,湖南省文史研究馆文史研究室主任、长沙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胡智勇,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巡视员宋军,著名作家、湖南日报社(集团)高级编辑、原副总经理张效雄,国家一级演奏员、民进湖南省青工委主任、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张音悦,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民进湖南省委文化旅游出版专委会主任、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始人易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