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开始,家天下的格局正式形成
为何夏禹要破除尧、舜时期形成的禅让制呢?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看,这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剩余价值和贫富差距的拉大,就此整个社会的阶级分化也愈发明显。
原来那种氏族部落联盟制度,已经不再适合新的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个以契约形式出现的暴力机关,即国家就此诞生。而国家政权出现的一个很重要标志,便是其有一个强大的统治集团。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强大的统治集团,如果想要完成政权的长期统治的话,那么必然就要将权力,交给自己信任的人,那么还有谁比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更亲近,更值得信任呢?
当然没有了,特别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嫡长子,更不会有人能比这样身份的人,更值得享有自己的权力和殊荣。
如此一来,夏禹自然也就将自己的王位,传给了嫡长子启了。不过也有的人说,起初的夏禹是想要通过禅让制,传给另外一个与夏禹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却有着比较杰出的政治才能和统治力的人。
只不过是因为启不愿意外姓人,夺取夏朝的统治权,就此发动了夺权政变,由此完成了对夏朝的掌控。
从此以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开始,在同姓血缘家族内部继承下来,实现了家天下政治局面的确立。
在封建时期,家天下的形式可以说是利大于弊
不管启究竟是自己通过武力夺取政权,还是夏禹真的将自己的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嫡长子启,这对于此后家天下历史的发展和深化,并没有根本性地影响力。
因为无论真实的事件是怎样的,在以后的国家政权当中,嫡长子继承制以及家天下的政局,都是得以确立下来的。
这既是历史事实,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私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阶级不断分化的直接结果。
视野回到中国的封建历史时期,从秦朝建立之后,一直到清朝灭亡,家天下的政局从未间断过,这也是封建王朝历史演变和前进的一个重要特点。
家族式的统治模式客观来说有利有弊,准确地说笔者认为利大于弊。因为在一个皇族内部,这应该属于内部矛盾,可以通过调节的方式来解决,当然特殊时期也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但是不管怎样解决,整个王朝的统治权还是在自己的血缘家族手里的。
像中国的各个朝代,秦朝属于嬴氏家族,两汉属于刘氏家族,两晋属于司马氏家族等等,每个朝代都是一个家族集团的天下。
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方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减少由于外姓人通过某些手段,窃取王朝控制权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保持社会平稳发展,因为一个家族集团的政策,往往是具有延续性的,这使得社会经济,能够得以平稳发展和进步。
不过家天下的统治模式,并非百利而无一害,正是因为王朝的控制权,掌握在皇族的某个人手中,这使得其逐渐成为整个家族集团的核心。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个核心在受到家族人的支持之时,也会遭遇家族人随时的掣肘。
而一旦皇族内部,由于争权夺利而爆发政治斗争,甚至进一步恶化为军事交战的话,那么这个王朝率先从皇族内部开始瓦解,对于整个王朝的统治必然也是不利的。
家天下的形式,同样存在诸多弊端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争权夺利一直都是统治集团,内部的重要政治主题,这不仅仅是因为在那个专制社会当中权力的重要性,更是因为封建专制体制,存在的天然弊端。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家天下的传统一直都是延续下来的,并且从夏禹开始延续了长达五千年之久,这种家天下政治局面的最初形成,对于稳固一个王朝政权的稳定,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是一个家族作为政权的最高统治集团,其内部自然也会因为权力的争夺,而爆发出尖锐的矛盾。
西晋建立之初,司马炎为了能够巩固司马家族的势力和权力,因此分封了大量的同姓诸侯王,这本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这种方式作为一种过渡阶段可以适用。
但是如果是被认为一种长期推行的政治模式的话,那么必然会引发统治集团的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即便是血缘关系在亲近也是不可避免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