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何金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我们都知道,心脏是一个复杂的器官,有肌肉,有血管,有瓣膜,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电路。电路虽然肉眼不可见,但其实非常重要,欲有机械收缩,先有电学传导,正常的电路传导顺序是这样的,窦房结产生的激动传导至心房(图1),形成P波,P波沿着房室结和希氏束传导至心室,产生QRS波,进而整个心室规律一致地收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患者在运动试验过程中出现了2:1房室阻滞

当房室传导之间出现问题后,即发生了房室阻滞,P波不能下传心室产生QRS波,没有QRS波,就没有了心室收缩,轻者导致黑曚,重者造成晕厥甚至猝死。 因而对于晕厥的患者,怀疑到心脏电路有问题时,需要对电路进行检查,有问题时及时修理。

一位66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因最近3个月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和乏力而就诊。入院后常规体格检查和心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片和心脏超声也大致正常,最明显的异常在于平板运动试验,在运动当量从Bruce II级增加为III级后,发生了2:1的房室阻滞(图2),并且发生了和临床类似的症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患者未出现胸痛症状,心电图未见ST段压低,未出现室早和室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电生理检查之前,发现了文氏现象,提示二度I型房室阻滞

运动后出现的房室阻滞,伴有呼吸困难和乏力,无明确胸痛,下一步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是把问题的重心放在心脏的血管,还是电路呢

患者无明确胸痛症状,运动过程中无ST段变化,并无心肌缺血相关的证据,但发生了房室阻滞是显而易见的,因而电路出问题的可能性更大,决定对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评估传导系统的功能,也就在情理之中。

所谓的房室阻滞,说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也就是P波到QRS波之间的传递出现了问题,可能是生理性的,可能是病理性的。而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结构包括了低位右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等多个结构,各个结构的异常,都可能造成房室阻滞的发生,笼统来讲,可以分成房室结阻滞和希氏束及以下的阻滞。

患者在电生理检查的过程中,记录到的第一份心电图显示为二度房室阻滞,并且存在PR间期逐渐延长,而后P波不能下传的现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氏现象。文氏现象提示阻滞部位在房室结,但运动后的2:1阻滞提示阻滞部位在希氏束及以下,到底哪个更加准确呢

当我们把电极导管放在了希氏束附近,其上面清晰显示出了心房、希氏束和心室的电位,使得问题变得一目了然。我们发现,在所谓的文氏现象过程中,希氏束电位H波发生了分裂,出现了两个希氏束电位H1和H2,H1、H2开始重叠在一起,而后延长,最后H2和心室波脱落,这提示阻滞部位在希氏束,而不是房室结。PR间期逐渐延长,是由于H1、H2分裂造成的假文氏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电生理检查证实希氏束分裂,阻滞部位在希氏束,而不是房室结

回头来看,患者虽存在PR间期的逐渐延长,但延长量很少,和我们通常所见的文氏现象并不相同,因而其阻滞部位不在房室结,也是情理之中。希氏束的阻滞,很容易进展为三度房室阻滞,并且三度房室阻滞后的逸搏为室性逸搏,慢而不稳定,所以为患者植入了双腔起搏器,一方面缓解患者活动后的乏力症状,另一方面预防突然进展为三度房室阻滞导致的死亡。

运动后的2:1房室阻滞,提示阻滞部位在希氏束及以下,虽然存在文氏现象,但PR间期延长量不够时,是为假文氏现象,阻滞部位也不在房室结。希氏束的分裂,为希氏束阻滞提供了直接的证据,需要植入起搏器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Ragupathi L, Johnson D, Greenspon A, Frisch D, Ho RT, Pavri BB.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intra- His block with narrow QRS complexes. Heart Rhythm. 2018; 15: 1372–1377.

2. Mangiardi LM, Ronzani G, Gaita F, Presbitero P, Conte MR, Di Leo M, Commodo E, Brusca A. Clinical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features and long-term results of electric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isolated His bundle disease. Am Heart J. 1986; 112: 1183–1191.

3. Raghav Bansal, Chetan Rathi, DNB Yash Lokhandwala. Where Is the Level of Atrioventricular Block? Circulation. 2020; 142: 1684–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