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8日的阜阳,正经历着今冬首场寒潮的袭击,在持续低温冰冻的天气里,有人戏称“出门5分钟,冻僵2小时!”毕竟这句话也不是空穴来风,华夏丝绸博物馆门前的亲水长廊已经结冰,早晨最低气温已降到零下10度。

紧邻汰头废水处理池旁的工棚——公司专门焊接的地方迎来一位男子,他刚把从车间推来的小车放好,便打开电焊机,时而弯腰把焊条对准焊点打出火花,时而蹲下仔细查看焊接点的牢固程度,在四面漏风的工棚里干得热火朝天。这位男士便是兰恒亮师傅,只用了一会功夫,他就把这辆刚刚推来的小车扶手处焊接得紧实牢靠。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兰恒亮不仅是这辆小车的维修者,更是它的发明者。落绸是绸缎织造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把织造完毕并卷曲好的绸缎从机台分离,移动到车间一角堆放。这部分工作是车间挡车工的任务之一。每个落绸辊重量大概有100多斤,以前是用一个底座拉着移动,十分费劲,加之挡车工都是女性,拉起来更加吃力,而且长时间拉拽,车间地面也被磨损得坑坑洼洼。大约五、六年前,看到这个情况的兰恒亮,为了减轻挡车工的工作负荷,找来三角铁、铁管、万向轮等物料,自己动手焊接制作了两辆手拉车,现在用它落绸,就十分轻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兰恒亮还加工制作了码绸机、验绸机等设备,极大节省了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正是凭借着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和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工作韧劲,2016年,兰恒亮作为发明人之一,一口气向阜阳市经开区申报了四项实用型专利,并最终获得审批。

2007年,为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公司决定逐步淘汰原有的有梭织机设备,引进更加先进的意大利剑杆织机。在没有任何相关知识的背景下,兰恒亮远赴外地考察学习,肩负起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兰恒亮说:“当时我什么也不懂,白天安装时我向外地师傅们请教,晚上回去便开始查资料,学习电路故障排查与维修知识,凡是与剑杆关联的设备,从工作原理到内部结构,从运转状态到故障现象,从机械性能到电器线路我都一一研究,甚至有时还要通宵达旦……”

回忆起那些岁月,兰恒亮坦言从有梭织机到剑杆织机的转变,以前所掌握的机械、工艺知识全部都要随着一起更新改变,设备的长度、宽度跟以前的机器都不一样了,经丝的张力、拉伸控制等工艺都需要重新摸索。即便是去外地学习,有些关键部位关键技术,厂家依然遮遮掩掩,问东说西。那时候为了弄懂一个构件原理就成天想着,连睡觉都在想着如何才能攻克技术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己实在弄不懂了,虚心向同行请教也是兰恒亮的必备“功课”。车间开始安装剑杆织机的时候,厂家临时派驻一位驻点工程师来,等到设备安装好之后,他便会离开。这期间大概有七、八天的时间,兰恒亮白天仔细看工程师安装,暗自记下一些疑惑的问题,等到晚上就跑到驻点工程师的宿舍,陪他下象棋、聊家常,拉近情感后再问一些机械设备上的问题,对方就会耐心详细地解答。兰恒亮说,在车间里机器吵,人员也多,有时候解答不是很清楚,这样先跟人家做朋友,离开车间嘈杂的环境,在轻松的氛围里去请教一些问题就相对容易多了。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里孔圣人这样自述其心态,兰恒亮在工作中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剑杆织机电源箱里有一块SFC电路板,它正常运转才能给机器提供直流电源。最近兰恒亮发现有一台设备报警,显示的故障代码虽然把问题指向SFC电路板,但是拆卸下来的一整块电路板上有很多芯片,并且密密麻麻分布着各种线路接点。到底是哪个线路或者元器件出错?这需要排查几十、上百、甚至几百种可能导致问题发生的故障。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听到这就放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兰恒亮却偏要较劲,他一点一点尝试,反而把这当成学习电路知识、了解电器元件的绝佳机会。最终通过一遍遍试错的“笨”方法,兰恒亮认真摸索、仔细记录,初中还未毕业、没学过丁点电器知识的他已经能够解决大部分的电路故障。变频器是剑杆织机电源箱里的“大个头”,它是驱动电机的核心部件,以前出现故障只能寄回厂家维修,维修周期长、来回拆卸、搬运费时耗力,而且3000元的维修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兰恒亮摸索着掌握技术后,自己动手维修,仅仅300元就能维修好。

正是凭借着满腔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兰恒亮多次被公司评为技师、标兵、先进工作者,还获得了颍州区“工匠之星”、阜阳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