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殷建 陈兴隆 王婷婷 许雯 曾珠

距离《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团长也从成都市城管委了解到,目前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覆盖率达100%,学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每月学校组织开展的校、家、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互动实践活动在1000场左右,参与人数达14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团长也了解到,成都的学校在垃圾分类的引导和教育上,可谓花样相当多,从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到垃圾分类自编歌曲演绎,从可回收垃圾的服装制作再到社区公益活动……可以说,为了让孩子们学习理解生活垃圾分类并产生浓厚兴趣,并培养起环保意识,成都各个学校可谓想出了众多妙招。

哪些区县和学校的活动更让人刮目相看呢?赶紧跟着团长一起去瞧瞧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盐道街小学东湖分校“垃圾分类我能行”情景剧

2021年春季学期之际,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垃圾分类先行实践学校多年实践操作经验为基础编写《垃圾分类校本实施指导手册》,从垃圾分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三个方面,呈现了一所学校该持续推动垃圾分类教育的全过程,并辅以科学数据、课程建议,活动案例、资源推荐等丰富内容,给每一所学校提供了落实垃圾分类活动可借鉴的操作策略。

目前,锦江区全区的学校、幼儿园还结合本校(园)特点,积极研发环保课程,将垃圾分类教育内容纳入到课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中国际部的同学们正在学校操场分类处理垃圾

在成都七中国际部有个特殊的房间,这个房间放置的不是书本也不是实验器材,而是一排排整齐放置的垃圾回收袋,这就是由成都七中国际部学生自发组织的TIC(垃圾回收社团)社团的“秘密”基地,每天会有班级负责人到这里领取垃圾回收袋,然后到班级进行可回收垃圾的定点回收,再由社团负责人联系回收公司对同学们收集的可回收垃圾进行统一运输处理,仅上一学期,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回收了900千克可回收物,减少了1.75吨的碳排放。

作为社团发起人之一的李宇霄同学介绍,“成立社团是源自宿舍6位成员之间的一次聊天。通过聊天发现了一个现象:学校摆放了很多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同学们也有垃圾处理的意识,但是缺乏精准的分类意识,垃圾桶没有被赋予意义,所以我们想成立一个组织,让同学们真正参与进来。”

从参与筹备组建到社团正式运转,李宇霄收获颇多,“社团纳新需要到每个班级进行宣讲,每个班宣讲时间也很有限,通过不断宣讲,极大锻炼了我的语言沟通能力和信息精炼能力。”

在成立社团这件事上,李宇霄的父母、学校老师都给予了帮助。学校老师介绍,“在上学期开学之初,李宇霄和余寅玮等表示想要做垃圾回收社团的时候,找到学校表示需要一个专门放垃圾袋的空间,学校总务部门第一时间找了储物房间进行装修以及改造水电等以便使用。”

从去年9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TIC社团从原来的6名成员,发展到40余名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堂小学二八中队开展“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的主题队会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同学们垃圾分类回收意识,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学校切实有效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近年来,草堂小学借用国旗下活动、班会课、队会课等契机,向全校孩子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数学课堂用现学的知识进行垃圾量的计算;美术课堂进行垃圾分类小报绘画制作;体育课堂进行垃圾分类趣味接力赛;英语课堂学习垃圾正确投放的生活用语,让孩子们能用英语讲给外国友人听……学校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2年级学生课程,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标语、手抄报,并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胜西小学老师利用学校广播朝会宣传垃圾分类

为了更加深入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倡导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理念,成都市胜西小学利用广播朝会时间,分别对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了详细讲解,对常见的生活垃圾分类、四步“排除法”的口诀进行了介绍,同时还让全校师生共同欣赏并学习传唱了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创编的歌曲《垃圾分类要记牢》。

学校表示,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积极强化孩子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同时建立起小手牵大手亲子联动体系,为垃圾分类贡献出学校的一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河源小学正在开展的棋盘式垃圾分类游戏

“土豆是可回收垃圾吗?树叶是厨余垃圾吗?眼药水是什么垃圾?”在成都市沙河源小学,学校针对垃圾分类中的众多问题进行解释。

为了让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问题更加清晰明了,老师们精心设计了趣味游戏让孩子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学校自行设计棋盘式垃圾分类游戏、动手分类小试验等体验游戏,也是希望能够更好地增强垃圾分类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创造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师范银都小学的同学们来到社区参与公益环保活动

除了在学校里开展多样化的垃圾分类活动,成都师范银都小学的同学们还纷纷走出教室,来到神仙树社区参与以“社区我的家,人人都来爱护她”为主题的进社区公益环保活动。

在谈到参加这样的活动时,不少同学表示,通过进社区活动,确实让更多人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列五中学的同学们向市民们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在成华区双园巷,列五中学红十字会老师们和蓝叶志愿者协会同学们便搭起了宣传站,向来往市民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我们在家里也要给父母讲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家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垃圾也进行分类打包。”“垃圾分类需要家里每个人参与起来”为了让过往的市民树立起减量化的理念,争当垃圾分类典范,列五中学的师生们纷纷带动家庭成员、社区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了解环保,做好减排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岸小学的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带来的《垃圾分类我在行》表演

本学期开学之际,美岸小学的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带来了表演《垃圾分类我在行》,用生动的语言和欢快的曲调展现了对于垃圾分类的深入理解。

除此以外,学校还特别将教学楼顶400余个花箱分给各个班级,并赠送了种子,期待孩子们播撒希望,见证生命,收获未来,也寓意着祝福孩子在美岸美好教育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府三中附小举行的原创垃圾分类童谣《四个朋友》发布会

与其它学校的活动有所不同,天府三中附小在春季开学典礼上举行了原创垃圾分类童谣《四个朋友》发布会暨垃圾分类行动启动仪式。

为了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早前成都少先队就布置了一份有趣的寒假作业,随后天府三中附小少先队积极响应,并组织队员们在寒假自主创作垃圾分类童谣。最终《四个朋友》在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被选作学校代表歌曲,并在开学典礼上进行了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立幼儿园的老师正在向孩子们讲解垃圾分类循环知识

成都天立幼儿园将垃圾分类循环利用课程、财商课程、艺术创造课程与生活教育课程有机整合、渗透进孩子的真实生活之中。

学校表示,为了让教师们对环境保护、垃圾分类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将环保课程真正的落到实处,学校特别邀请了专业环保机构指导师为全园教师进行系统垃圾分类回收培训,了解垃圾分类回收意义、途径与方式,体会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筑职中的学生将厨余垃圾变为有机肥料

近日,成都市建筑职中运用来自学生食堂里的厨余垃圾,通过技术手段,让厨余垃圾通过学子的劳动变成了美化校园环境的有机肥料,成为了助力绿色发展的黑“黄金”,并用来滋养学校的小花园。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特色垃圾分类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园垃圾资源利用,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从而真正做好垃圾分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