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一天,我们一行再访白玉蟾的故乡,踏寻真人的仙踪。村口,炎炎赤日下,聒噪的夏蝉长鸣不已,斑驳的古屋阒无人迹。蓦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吸引了我们探究的脚步。

壅羊为媒

走进办喜事的吴家,笑容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一把把遮阳伞撑起主人的喜兴,一张张圆木桌围起宾客的祝福。

新郎名叫吴多贵,正是白玉蟾的小老乡,典读村村民;新娘芳名李海雯,家乡是澄迈县白莲镇罗亦村。说起吴、李的联姻,缘起于石山壅羊。两人在广东开着一间食店,主要菜品就是火山壅羊,两人一道回乡买壅羊,又在一家餐馆卖壅羊,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一来二去就暗生情愫。这不,一场喜事就像一条红绳,将二人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在早些时候,火山地区有许多奇特的婚俗,譬如“数缸订婚”、“嫁女哭婚”等。当地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不嫁金,不嫁银,檐下缸多就成亲。”在此,水缸成了婚姻的筹码,成了幸福的象征。

至于“嫁女哭婚”的风俗,是因为过去羊山地区生活艰辛,儿女长大成人不易,父母更是含辛茹苦。因此,吉日前三天,即将出嫁的女孩就要邀请姐妹、婶嫂等,到自家尽情嬉闹一番,而后便一同抱头痛哭;待嫁新娘一面哭,一面数落父母的狠心肠……其“哭嫁歌”无非是一些哀怨之词:“阿妈呀阿妈,狠心的阿妈,女儿还没长大,您怎忍心赶出家?阿妈呀阿妈,短视的阿妈,人家水缸多,您就把女儿嫁?阿妈呀阿妈,慈善的阿妈,女儿伺候您到老,女儿绝对不离家!”哭得愈是伤悲,就愈是出彩!

而父母听后,则是窃喜,认为女儿是一片孝心,不忘养育之恩,堪比羊羔跪乳。石山的哭婚,一般要持续三个晚上,也够人折腾的了。但比之云南傣家姑娘的“哭嫁”,就显得轻松多了,傣家待嫁新娘要一连“哭”一个多月,而且是“哭唱”,得“哭”出内容和故事,“唱”出旋律和韵味。否则,就要在两边村里受到嘲笑、歧视,庶乎无法立足。

不过,随着商品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传统习俗都已经淡出文化视野——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数缸订婚了;哭嫁的习俗也很少一见,只在极少数村落尚保存着这一婚俗。至于吴、李联姻壅羊为媒,听起来倒是蛮新鲜的。

古屋新婚

石山人吃喜宴很奇特,不在家里的堂屋,而是在空旷院落搭起帐篷,来一拨人,开一批席,也就是常说的流水席。

喜宴上吃的东西也不精美、奢华,却都是海南人的喜好。一桌10个人,人够了就开席,先是海南粉垫底儿,同时桌面摆好边炉,放入生姜和黑豆腐;待到水沸之际,再将羊肉、牛肉、猪肉、鱼块和青菜集中向窝里投,水开了,打开窝盖,一阵阵香气氤氲,勾起人们的味蕾。

主人不时地过来斟酒、敬酒,每到一桌便一个劲地劝:“尽管吃,不够了再加,吃好喝好。”酒足饭饱,打着饱嗝的人们就期待着主角的登场。一大早,新郎吴多贵带着帮手就去了罗亦村。吃过中饭,大家都在盘算着,前去迎亲的该回来了吧?

片刻之后,一阵鞭炮,几多喧闹,迎亲队伍姗姗来迟。前面有人挑着澡盆、被子和电视机等嫁妆进了村门,每件物什都贴了一个大红的囍字。于是,亲朋好友都涌到村口,小孩们跑得快,早已跑到迎亲的队伍里。这不,新郎、新娘已站在路边,等待着仪式的开始。新郎是一个结结实实、虎头虎脑的小伙子,而新娘则显得格外苗条、秀气。

在城里举行婚礼,无非是请亲朋好友聚到一个酒店,新郎、新娘喝喝交杯酒、切切蛋糕,调谑一番。然而,在火山村落却别有着一套规矩。一马当先的是一位花甲老者,红光满面,带着新郎、新娘及伴郎、伴娘来到祖屋,环绕祖屋走上一圈。于是,斑驳的古宅,崎岖的石道,迎来一对新人,后面尾随着一队喜笑颜开的观众,比过节还热闹。

领头老者名叫黄有海,是今天的婚礼司仪,做这一行已经有了三十多个年头了。他说,做司仪要脑子转得快,能说会道,还要会造势,活跃气氛。正因为黄大叔的这一才能,远近的村子有喜事,总会想到他,而他总是不计较报酬多少,随叫随到。

别样婚礼

堂屋里,黄大叔先是给吴家的祖先上了几炷香,然后请新娘的父母上座,接下来,唱婚仪式就开始了。

黄大叔用海南话有板有眼地唱了起来,不仅唱到新郎、新娘的姓名,在哪里相识,而且唱到两位新人的恋爱故事,最后再奉上自己的祝福。在黄大叔吟唱之间,比肩接踵的观众不时爆发出哄堂大笑和雷鸣般的掌声。原来,黄大叔虽然是以琼剧的腔调吟唱,唱词却是自己现编的,幽默诙谐,满屋鼎沸。唱罢两人的爱情故事,就该行大礼了——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均是戏剧里常看到的经典情节。

在大家的一片吆喝声中,吴多贵大方地亲了亲新娘,新娘双颊绯红;再就是要向父母敬茶了,新娘敬公婆,新郎敬岳父、岳母。不过,这茶不是白喝的,老人们早已备好一个大大的红包。随着司仪抑扬顿挫的腔调,婚礼一步步地进行,喝完交杯酒,人群大批往外涌,新人进入了新房。新房不过是十平方米的样子,摆放得满满当当的。

晚上,他们还要开始新一轮的喜宴,不少年轻仔酝酿着要让新郎大醉一回。看来,晚宴也是一次痛苦而甜蜜的历程。而不过三天之后,他们又要远赴广东去打工,为生计而奔忙了。

【作者王振德,系纪实文学作家,全国诗词征稿一等奖、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耕海》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