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由刘涛、周渝民、归亚蕾、赵文瑄等人主演的历史古装剧,《大宋宫词》正在热播中。

该剧是以宋真宗赵桓与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的感情纠葛为主线,同时围绕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主视角,带领观众领略1000多年前,北宋初年精彩纷呈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熟悉历史的同学应该清楚,宋真宗赵桓是北宋的第三代皇帝,他的父亲是宋太宗赵光义。提起宋太宗赵光义,这可真是一位毁誉参半的皇帝。

公元976年11月14日,宋太祖赵匡胤离奇驾崩于汴梁皇宫。第2天,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即位,成为北宋第二代皇帝。

民间传言,身体壮健的赵匡胤之所以会突然驾崩,皆因赵光义鼓动哥哥大量饮酒。酒醉后,赵光义趁机用斧子将赵匡胤残忍杀害,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悬案“斧声烛影”。

后人对赵光义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宋史》称赞赵光义:“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

但伟人毛主席认为:“不择手段,急于登台”。“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赵光义泯灭人性,又无任何军事才能)

当然,本篇文章并不是和大家探讨赵光义的是非对错,而是这部《大宋宫词》第1集的开场部分。或许有细心的同学,已经发觉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

该剧第1集的开场白,先是介绍了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弟弟赵匡义即位后,改名赵光义,成为北宋第二代皇帝。

乍一看上去,这部分的开场白并无任何不妥,属于影视作品当中常用的回溯留白手法。可正是这第1集的开场白,就犯了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史》里有过这样记载:“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讳炅,初名匡义,改赐光义,即位之二年改今讳。”

这段话的意思是,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赵匡胤刚黄袍加身,他就把弟弟赵匡义改名为赵光义。封建时期,皇帝是整个国家最尊贵,亦能掌控所有人生死的统治者。

皇帝的衣食住行,包括各方各面都要显得与众不同,这样才能凸显出与众不凡。从夏朝开始,古人就需要避讳帝王之名。

譬如,唐玄宗李隆基和清朝康熙皇帝的本名爱新觉罗·玄烨有冲突,清朝的人们称呼唐玄宗为“唐明皇”。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后,虽然他与弟弟赵光义关系莫逆,兄弟二人发起陈桥兵变。

但今时非同往日,赵匡胤必须要巩固自己的权威和统治地位,于是便把弟弟赵匡义改名为赵光义。当时,不只是弟弟赵光义需要避讳改名,赵匡胤的四弟赵匡美,起初也改名为赵光美(后来又更名为赵廷美)。

从史书细节来看,赵光义之名是建隆元年宋太祖所赐,《大宋宫词》开场白却赫然写道——赵匡义即位后,他才主动改名为赵光义。这根本不符合祖宗礼法,更违背了真实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除了开场白这部分有硬伤之外,还有许多让人无法直视的槽点。比如剧中兵部尚书卢多逊与人交谈时,居然称赵光义为“太宗”。

从这个桥段来看,《大宋宫词》的编剧显然不明白什么叫做“庙号”。简单来说,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后人供奉时称呼的名号。

隋朝之前,并非所有君王都有庙号。宋朝时期,皇帝死后,继任者会为其授予专属的庙号。大致无外乎太祖、世祖、太宗、高宗、中宗、仁宗等等,有的君主死后还会获得各种各样的谥号。

庙号的存在,就是让子孙永世记住前代君王的好,更让天下万民永远膜拜。

如此说来,庙号只有在君王死后才会存在。而赵光义刚刚即位后不久,卢多逊怎么可能能口称他为太宗呢?

这样的桥段是不可能发生在现实当中,编剧也是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原则性错误。

目前来说,《大宋宫词》的剧集播放数只有总集数的1/3,却已经出现了好几处硬伤。

例如宋朝皇帝宣读圣旨时,第一句并不是“昊天明命,皇帝若曰”。宋代也没有尚方宝剑,更没有奏折。宋朝官员彼此之间不会互称大人,宋朝皇子会称呼父皇为“爹爹”。

从目前来看,《大宋宫词》确实是有许多让人不忍直视的错误,也因此在网上引起很多网友的吐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除了这些错误之外,《大宋宫词》还是有许多值得点赞的地方。本片最开始,导演和编剧将各位演员植入《韩熙载夜宴图》的片头。

这则片头相当惊艳,能看出《大宋宫词》道具精美,力争还原历史细节,剧情紧凑,主要演员演技在线。战争场面较为波澜壮阔,一看就是花了心思制作的大场面。

刘涛扮演的刘娥,抛弃了以往“女强人”的形象,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眼光。周渝民扮演的宋真宗赵桓,凸显出了这位皇帝一生优柔寡断,处处被人牵着鼻子走的秉性。

但话又说回来,《大宋宫词》毕竟是打着历史正剧的旗号,观众朋友也不是吹毛求疵,故意鸡蛋里挑骨头。

古装片虽然不能完全照搬史书,可是在重大史实方面,《大宋宫词》还是有诸多不严谨之处。尤其是细节方面,犯了几处原则性的错误,这就有点误导了一些对历史不太熟悉的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关于宋朝题材的古装剧层出不穷。比如《大宋宫词》、《清平乐》、《知否》,都是描写宋朝时期的历史剧,这些影视作品统一保留了历史上的真人真事。编剧又加以合理的想象,既让同学们了解到了真实的历史故事,又不觉得枯燥乏味。

但戏说并非胡说,历史古装剧千万不可违背史实,只有依托真实历史为蓝本,进行合理艺术加工,才能制作出让观众喜爱的古装剧。

《大宋宫词》这些硬伤,还是有些无法自圆其说。虽然电视剧只是供大家茶余饭后消遣娱乐作品,但还是希望尽可能地尊重史实,同学们也千万不要将影视剧当成是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