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准”?什么叫做“不准”?再优秀的调律师,恐怕没有人敢说,他调出来的“准”,就叫做“绝对的准”!再好的软件或者仪器,恐怕也没有开发者敢说,它的量化检测及数据显示就是“没有误差”!

准与不准,永远都是相对的概念,需要划定一定的范畴和适用场景。而我们和机器亦或是人工智能,都是在追求完美又永远无法达到、但却永不会放弃的路上……

作为一个现代钢琴调律师,我想再次强调: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传统听觉调律,还是借助于软件或者仪器的视觉调律,这都是属于方法范畴,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就目前现实状态而言,既不能用传统听觉调律来全面否定新兴的视觉调律,也不能幼稚地以为现在就能用软件或者仪器全面取代传统听觉调律!我更加主张的是,现代调律师,应该既掌握传统听觉调律的方法并不断精进,同时也应该掌握视觉调律的方法并不断精进……就像想要穷尽武学真谛的习武者,既愿意驾驭屠龙刀,也不介意掌握倚天剑……

事实上我不但不反对运用现代视觉调律,实际工作中,我还会根据琴况,结合运用听觉调律和视觉调律各自的优点……

你比如说,现实生活中,基层人民群众由于认知或者重视程度的不同,家庭里面的钢琴常常出现音准误差很大的情况。每年的调律工作中,我总是会遇到好多低于标准几十上百音分、甚至低于标准大二度的琴……这样的琴,如果按照传统听觉调律的方式会需要调很多遍,甚至间隔一段时间再次上门复调,那台琴的音准才能达到标准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个情况如果运用软件调律过拉模式,按评估情况设定一定百分比去超过标准值进行粗调,然后再以听觉调律方式进行精调、复检,疲倦的时候,还可以结合软件和听觉配合来检校特别是最高音区和最低音区……这样操作,可以至少减少一两遍粗调的时间,而且可以做到后续不用隔段时间再到客户家里复调……这样结合使用两种方法优势的模式,大家觉得是不是更有效率、非常实用呢?

如果完全依赖软件调律,那会容易形成耳朵的惰性,那是不可取的……但作为辅助工具,软件会起到传统方法所没有的作用。事实上,现在学调律的不少年轻人,他们会借助软件检测来帮助自己提升耳朵训练水平,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在调律考试、比赛评判中,也可能会用到仪器来检测“失点”;现在不少工厂也在运用视觉调律手段……这些都是视觉方法的应用实例……

所以,请大家千万别误会了,没有否定软件调律的意思!

以上是我对于视觉调律(软件或者仪器)肯定的方面,但吃瓜群众千万不要据此以为那就可以拿个APP,自己的钢琴自己调就好了,不是那么简单一回事!其实无论是听觉判断还是视觉判断,那都只是判断方法手段的不同,最终的调律效果、音准稳定性等结果,还需要仰仗运扳手法、调律师的经验积累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以仍然需要经过大量训练积累的专业调律师来操作……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客户,是个理工男,自己买了工具拿个音准仪尝试自己调琴,结果花了几天时间也没调好,弄来不单自己不满意、老婆也一个劲儿埋怨他调乱了。末了还是打电话给我,花了500元请我去给他收拾残局……

而且吃瓜群众往往不知道,其实调律只是“调琴”工作中的一部分内容,甚至只是一小部分内容,一台钢琴并不是单单调好音准就可以很好地演奏了!一台琴,除了音准,“手感”也很重要啊!一台键盘、机芯、弦槌各方面参数设置没有良好匹配状态的琴,是不可能帮助演奏者的演奏体验“跨越巅峰”的,而且钢琴内部各方面细微参数的调校设置,不但影响触键手感、触键技术发挥极限,也会因机械传动匹配的效能不同,影响到弦槌的运动动态,进而影响到声音的动态效果及音色效果……而要完成这些调校,其精细程度和高要求,绝不逊色于汽车的调校……所以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吃瓜群众需要了解“调琴”的ABC123,但了解的目的,应该是更好地保养和使用钢琴,而不是为了不再跟调律师见面[破涕为笑]。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不然你的钢琴连它一半儿的价值都体现不了!

(乐山钢琴调律师 刘海 撰文;钢琴真善美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