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如此,研学课程的开发显得至关重要,在开发研学课程中要格外注意以下的3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提前确定研学课程内容和主题

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参照六大核心素养的总体培养目标,在对各地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实践梳理、归纳的基础上,研学旅行课程内容与主题涵盖以下五个方面:

1. 红色革命教育类主题

研学课程实践教育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联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红色旅游基地,再开展各种各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2. 地理类主题

在选择研学课程主题时,可以考虑本地的特殊地理、地形和地貌,让学生到达当地进行研学教育,让学生切身实际的进入到这些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体验一些在课堂上体验不到的东西。比如说家乡的风土人情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历史文化类主题

历史类的研学活动主题有很多,比如说一些历史遗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英雄纪念所等等,开展历史文化主题的研学课程可以帮助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4. 科技类主题

要想培养学生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要开展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可以通过考察科技馆、体验馆、博物馆、天文馆、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等,探索科学技术在生活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领域的应用;通过考察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风力和水力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纳米技术、灾害预报等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实践创新能力。

5. 社会类主题

关于社会类的主题可以深入企业、农村、城市等地区,通过了解现在的社会现状来进行研学。社会主题的研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以后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感受社会的变化。

关键点二:把握课程学段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有认知价值体系、责任担当、解决问题等方面,这些目标要根据不同学段进行不同研学课程的内容。

1. 小学阶段

在小学阶段,研学课程主要要让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培养情怀,从本质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最基本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初中阶段

对初中学生而言,要亲历社会实践,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能主动分享体验和感受,与老师、同伴交流思想认识,形成家乡情怀,国家认同,热爱中国共产党。在这个阶段进行研学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可以基本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高中阶段

高中学段研学旅行课程要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职业选择。能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点三:适当选择研学课程的开发模式

根据不同地区的开发主体不同每个地区开发模式有一定的区别,最主要有三种开发模式,大致分为,主办方开发、承办方或供应方开发、联合开发。

1. 主办方开发

研学课程的主办方是学校,一般学校很少采用这种方式,除了那些有丰富经验、水平较高的学校才会采用。学校开发研学课程要投入各个方面的成本,例如时间、人力、经济各个成本。

2. 交给承办方、委托供应方开发

承办方是指旅行社或具有承办研学旅行资质和能力的专业机构(如教育机构、体育机构等)。

供应方是提供研学课程全部活动的一方,供应方一般是指景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机构,他们具有专业的机构,完全可以设计研学课程活动。

3. 联合开发

顾名思义,联合开发就是主办方和承办方一起开展研学课程活动,这样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承办方主要负责提供学习所需要的资源,作为主办方的学校负责决定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双方共同制定具体的计划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