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谭天林来说,在江门甘蔗化工厂(以下简称“江门甘化厂”)工作的日子,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

参加工作,结婚生子,成家立业,谭天林人生中的大事都与江门甘化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本以为,他会在甘化厂工作到退休,但事与愿违。这个曾经的亚洲第一大糖厂,消失在拆迁的尘埃中。

甘化地块封存着几代人的回忆,如今,粤海在此有了动作。谭天林期待,江门粤海城建成后能重现甘化辉煌,如果有机会,他想搬回这片奋斗了数十年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天林。叶芷晴 摄

蔗髓发电,自给自足

谭天林是1974年顶职进入江门甘化厂的。他与江门甘化厂的缘分,可以追究到更早以前。

他的父亲是江门甘化厂首批建设者之一,见证了工厂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正是父辈建厂初期的艰苦创业史,酿造了谭天林工作年代的甜蜜。

初到江门甘化厂,谭天林是动力车间的一名机电工学徒。在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动力车间将甘蔗榨糖后的蔗髓作为锅炉燃料之一,生产蒸汽和电力,供厂里生产生活使用。

谭天林提到,江门甘化厂与公用电网连接在一起,互相供电,相互协作。动力车间生产的电力,在满足工厂生产和职工生活需要后,剩余部分可支援到公用电网中,供江门市民使用。动力车间停机维修时,江门甘化厂就从公用电网购电,为维持正常经营生产提供能源保障。

有了能源供给保障,江门甘化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优质的白砂糖、酒精、酵母等产品,一片繁忙景象。

谭天林还记得,他入职江门甘化厂以后,厂里员工最多有近5000人,甘蔗榨季还会另聘1000多名临时工。上下班高峰期,江门甘化厂可谓人山人海,上班的员工长龙甚至排到北街医院。

谭天林与妻子黄海清的相识,也是源于临时工制度。20世纪80年代,黄海清作为临时工被招到江门甘化厂,后来在动力车间和谭天林相识,开启两人的甜蜜时光。

待遇优厚,风光无限

老一辈的江门人以进江门甘化厂为荣,谭天林也不例外。

进厂前三年,谭天林都是学徒工,月薪15元。1977年转正后,月薪升至39元。在那个年代,一个馒头5分钱,普通工人一个月生活费不过十多元。在谭天林看来,39元称得上是“巨款”。

“当时我很得意。”谭天林回忆,一拿到转正工资,他就约上三五好友,到当时蓬江最繁华的常安路聚餐。少年无忧,没有太多悲戚挂虑,“下馆子”已经很幸福。

工资高,待遇好,也让当年的甘化人成为婚恋市场上的“香饽饽”。职工穿着甘化厂的工作服走在街上,能吸引不少目光。黄海清还记得,以前甘化厂的男职工非常受北街医院的女护士欢迎,甘化厂和同属事业单位的北街医院有不少“强强联姻”的佳话。

与当代“为房发愁”的大多数年轻人不同,甘化职工可以住单位宿舍,有的还能分房,无须担心何处落脚。1995年,由于符合工龄条件,谭天林和黄海清分得了甘化邨内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拎包入住”。这时,他们的女儿谭嘉敏已经2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门甘化厂遗址一侧的宿舍区。

住在甘化邨,谭天林夫妻俩的育儿压力相对较小。等谭嘉敏适龄时,她被送到甘化邨内的幼儿园和小学。由于甘化邨是熟人社会,左邻右里都是甘化职工,夫妻俩都放心让谭嘉敏独自上下学。工作繁忙时,他们甚至放心将家中钥匙交给邻居保管,谭嘉敏放学就能到邻居家中取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化邨。

除了教育条件外,在20世纪,甘化邨的其他生活配套也走在江门前列。由于邻近北街医院,加上甘化邨内设卫生所,甘化职工就医很方便。甘化邨内的游泳池,曾经是江门当时除市泳池外唯一的标准游泳池,不少市民慕名而来。黄海清至今都对女儿的身高很满意,并开玩笑说:“她长这么高,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经常在甘化邨的游泳池游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门甘化厂工人俱乐部遗址。

20世纪80年代,甘化人设在北街的饮食店同样美名远扬。每逢盛夏,甘化冰室就挤满消暑纳凉的顾客,用甘化厂靓糖制作的红豆雪条清甜无比。榴苑阁是聚餐设宴的好去处,几乎承包了甘化人的嫁娶酒席,霸王鸭、榴花鸡、炸云吞等菜式令人垂涎三尺。

谭嘉敏笑着打了个比方:“现在回看当年的甘化邨,就像如今华为设在东莞松山湖的生活区一样。”

粤海进驻,期待焕新

弹指一挥间,世事变幻,沧海桑田。

1992年,江门甘化厂由国有企业改制为广东江门甘蔗化工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又于2011年成为德力西集团子公司。

不少甘化职工的人生轨迹,被命运改了道。

“本以为会在这里工作到退休。”谭天林告诉笔者,广东甘化被德力西控股后,内部人员大流动,他也因此另谋生计,后来也搬离了甘化邨。

往后一段时间,甘化厂的厂房和设备陆续被拆除,仅有零星建筑保留下来。曾经数千人的大厂,后来没有了喧嚣和人影。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遗憾。”谭天林感叹。

工作多年的厂房,与几代人的青春记忆一同消失在岁月之中,着实让人惋惜。但谭天林认为,这或许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过往已矣,他把眼光放到了未来。

去年,粤海置地以缔造一座百万级城市综合体的愿景,正式介入甘化城市更新项目。如今,在甘化地块上,江门粤海城的建设正热火朝天。甘化厂旧址上新建的粤海滨江艺术公园,在3月27日开放后吸引了不少市民打卡拍照。未来,江门粤海城将通过大刀阔斧的更新改造,将江门曾经的奋斗与辉煌浓缩保留到了这片工业遗存场地上。

谭天林十分期待江门粤海城对甘化板块的焕新。他认为,江门粤海城不仅能将甘化记忆传承给下一代,而且会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谭天林一家正期待着项目开盘。到时,倘若合乎心意,他们打算购买一套住宅,搬回到甘化板块居住。

在甘化邨居住多年,他们深知项目周边生活配套成熟便利,未来的发展更是难以估量。届时,左邻右里或许会有不少甘化人,似乎又能回到当年熟悉温馨的圈子。更重要的是,这片土地上承载着他们几十载的甜蜜回忆,情怀价值千金。

【撰文/剪辑】叶芷晴

【摄影】杨兴乐

【视频素材】叶芷晴、杨兴乐、甘化社区、甘化科工提供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