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在春明景和、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大秦岭封面’商南参加《中华秦岭大讲堂》公益科普的开讲仪式。秦岭与茶的关系源远流长,这也是在新春采茶季安排《秦岭农耕文明与茶文化密码》科普讲座的主要原因”。3月29日,著名作家、诗人、秦岭文化学者王若冰在《中华秦岭大讲堂》开讲仪式致辞中如是说。
王若冰指出,秦岭是中华祖脉、中华民族父亲山和中华文化重要象征。秦岭不仅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发祥地和中国传统文化诞生、发展、壮大的摇篮,也是长江黄河分水岭、中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和中国大陆腹地硕果仅存的一块巨大绿肺,对于中国人文地理、历史文化、自然生态,都影响巨大。所以说读懂了大秦岭就读懂了中国,不仅不是一句空话,而且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来说,保护好秦岭一草一木和文化精神都至关重要。秦岭是一部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精神情感、生存发展、现实未来息息相关的大书,需要更多人付出更多精力与情感去认识她、理解她、阅读她,只有读懂了大秦岭、只有认识并理解了大秦岭,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大秦岭,才能确保中华民族千秋万代永享大秦岭给我们的现实福祉和精神财富。这也正是我们继去年“世界旅游日”成功举办“丈量大秦岭”公益传播活动后,又举办《中华秦岭大讲堂》的目的和意义。
王若冰说,担任第一讲演讲嘉宾的樊志民教授,是我尊敬的前辈,他主讲的主题与茶有关。在外界印象中,好像茶叶只与江南有关。熟不知,茶与秦岭渊源非常深厚:首先,茶的发现者是神农氏,炎帝神农恰巧是在宝鸡境内天台山尝百草时发现了茶叶;其次,中国最古老的茶马古道,从唐宋时期开始,已经就穿行在秦岭汉江之间了;还有一点,将一种日常饮品提升到文化的高度,进而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与代表,中国茶文化也是在秦岭怀抱的大唐都城诞生并形成的。因此,我相信听了樊老师讲解,大家一定会对大秦岭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认识、多一份热爱与敬仰!
《中华秦岭大讲堂》第一讲开讲地陕西省商南县,地理坐标北纬33°,位于秦岭东段南麓,是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地理环境,使商南茶具有生长周期长、富含锌、硒等多种矿物质,栗香高长、醇甘怡人的天然品质。目前商南鹿茗已形成绿茶、红茶、乌龙茶、茯砖茶四大类20多个茶产品。全县有茶园25万亩,年产茶叶6500吨,产值近10亿元,实现了“人均一亩茶”的目标,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中国茶叶之乡”、“全国名茶百强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30日,王若冰受邀参加了首届山花烂漫商洛行暨春满秦岭·商南鹿茗开茶节,被商南县人民政府聘请为文化旅游发展顾问。在开茶仪式上,王若冰现场挥毫,书写“花开秦岭商南茶香”赠给阳城驿,祝福茶农、茶商、茶产业新年生意兴隆,希望“商南鹿茗”和秦岭地区所有茶产业品牌更响,有着厚重历史和优质生长环境的秦岭之茶香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