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无疑是电视剧《大决战》中的绝对主角之一,他直接指挥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尤其是辽沈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东北定则天下定,所以这部电视剧对林彪的描摹会是重中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和伟

基于此,导演高希希找来了自己合作多年的实力派演员于和伟。

可以说,于和伟因为主演高希希执导的《新三国》《历史的天空》等作品走红,高希希对于和伟也是格外器重,两人曾经共同成就经典,为国剧创作了不少精品力作。

从于和伟饰演的林彪定妆照曝光后,舆论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焦点体现在于和伟不是标准的特型演员,和林彪在长相上几乎没有共同点,外形气质差别大,更谈不上神似了。

当然,观众反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目前电视剧《大决战》已经杀青,并且央视作为制作方释放出了首支预告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和伟

有意思的是,电视剧《大决战》于和伟的定妆照特意强调了林总爱吃黄豆的特点,并且表现出了人物“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特点。

而首支预告片的出现似乎要打破了林彪这一人物角色塑造的基本准则。

首支预告片重点诠释了重庆谈判和辽沈战役的场面细节,而于和伟塑造的林彪频频出镜。

先是接到命令进军东北,接着是在火车上踌躇不定,再出现就是辽沈战役的指挥所里,并且电视剧版《大决战》还原了八一厂电影《大决战》中的部分经典台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和伟

比如,在这支预告片片尾,于和伟饰演的林彪对着电话讲:我不要伤亡数字,我要塔山!

“复制”经典台词倒也无可厚非,有致敬《大决战》电影三部曲的意思。

但是问题出现在了演员的表演上,说实话,于和伟的表演像《亮剑》里的“李云龙”,说话用“喊”,声嘶力竭、掷地有声。事实上,林彪要是有这肺活量,抗美援朝战争毛主席就不用把彭德怀请过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和伟

熟悉历史的观众都知道,林彪的身体在长期的“南征北战”中出现了很大问题,林彪高超的军事才能能让日军人仰马翻,让国民党精锐部队闻风丧胆,但他也有一个战胜不了的“敌人”,就是他自己身上的病。

自从1939年阎锡山的兵给了他一枪后,他这一辈子就没好受过。这一枪不简单,它让林彪“怪病缠身”,为了治病他去过苏联,国内国外那么多优秀专家都没给他治好。最后,他只好自己给自己开处方,他让警卫员给炼过丹、自己搜集过偏方,甚至吃错了药出现过休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立平

▲演员由立平曾多次饰演林彪

所以,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已经是气力不足,于和伟的表演却忽略了这一点,呈现出的林彪“精神抖擞”“身强力壮”。

另一方面,林彪的性格也决定了其不会在作战时对下属“大喊大叫”,喜怒不形于色,和《亮剑》里的“李云龙”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

在表现林彪真实性格这一点上,八一厂老电影《大决战》中诠释的更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绍信

当年,鸡西话剧团的演员马绍信承担了饰演林彪的重任,他不仅在外形上像,在“神”的表达上更是做到了“炉火纯青”。

马绍信在诠释林彪这一角色时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尤其是掌握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处理人物性格特点可以用“四两拨千斤”形容其表演功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绍信

举个例子,当得知牛郎山阵地丢失后,林彪很生气甚至愤怒,但是马绍信的表演并不是通过声嘶力竭地对着电话训斥牛郎山指挥所来表现,而是把电报扔在一边,轻微地侧了一下身子,欲言又止,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失望以及愤怒等复杂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相对应的是,一旁的刘亚楼怒气冲冲,对着电话斥责下属,最后怒摔电话,与林彪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绍信

▲马绍信演绎经典桥段

对于那段经典台词“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的演绎,马绍信与于和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同于电视剧《大决战》中于和伟中气十足、掷地有声的对着电话嘶吼,马绍信的表演效果更符合人物角色的特征。

首先,马绍信饰演的林彪没有自己对着电话讲,而是让一旁的刘亚楼传达自己的想法;另外,马绍信的演绎虽然算不上霸气,但是不怒自威,这才是十足的大将风范。

所以,整体来说,电影《大决战》中马绍信的处理显得更生活化一些,也更高级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和伟

当然,电视剧《大决战》目前的视频资料还不多,于和伟的表演究竟如何还不能下结论。不过有句话说的好,“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支预告片暴露了很多问题,至少和电影版《大决战》中马绍信的表演无法相提并论了。

文|宋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