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火车站,一对母女正在赶火车。

突然2岁的女儿开始哭闹,声音尖细很有穿透力,途经的路人纷纷侧目。

年轻妈妈站在一边,气得脸红耳赤,言语不耐地催促孩子:“别哭了,别哭了。”

听到妈妈的嫌弃话,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眼看要错过火车,妈妈一怒之下,做出了让周围人惊讶不已的举动:将孩子塞进行李箱拖行。

刺耳的尖叫声让人难过......

“娃是你充电话费送的吗?急着坐车能理解,但也不能把孩子装行李箱啊”。面对路人的批评,冷静过后的妈妈,后悔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人父母,必然面临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尤其在公共场所一直哭闹,经常会让父母们感到尴尬,无措甚至是挫败感!

其实,孩子哭闹是天性,凡是哭都有其正面意义,但哭的不是时候,一定要找到原因。

孩子大哭大闹不外乎下面这几个原因:

1、身体不舒服了,比如肚子痛,头痛等等。

2、性格倾向,孩子后天养生的气质,遇事很容易情绪化,表达出来就是哭闹,发脾气。

3、哭只是“获取”的手段,现在的孩子都是捧在手心里长大,只要一哭闹,家长都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久而久之养成了靠“哭”来获取的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语言能力表达不够,有些孩子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一旦父母们会错意,他们就会用哭闹的方式表达。

5、父母过于严厉,有些家长性格强硬,教育孩子过于严苛,孩子从小就很容易养成胆小易哭的毛病。

简而言之,孩子哭闹,要么是身体表达出来的真实感受,要么是一种思想或想法的表达。

找到是哪一部分的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了。

这位上海妈妈的做法,虽然效果立竿见影,能够达到顺利赶火车的目的,但却没有看见这种做法带来的“后遗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究竟怎么才是正确的做法呢?

1、先暂停处理好情绪

这个不仅仅是针对孩子,还包括家长。

我接触过很多案例,大部分家长面对孩子哭泣,非常容易焦躁或者紧张。

这种情绪下采取的行动,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让本就难过和生气的孩子变得愤怒。

父母要先处理好自己情绪,等到孩子和自己都平和下来时,再积极和孩子沟通。

可以和孩子说“你现在很生气,我知道,我也很很生气,我们都平静下来,再聊好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坚持四个不要

不要骂、不要打、不要说教、不要走开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学员告诉我,她在家里放了一个反省凳,一旦孩子哭闹,就让他坐10分钟反省自己的行为。

有一次,孩子和爷爷发生冲突,被她按在凳子上反省,孩子气鼓鼓地照做。

结果却让人吃惊,他不仅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反而激发愤怒“不要让爷爷住家里。”

很多父母认为:

孩子发脾气和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让他反思才能长记性,才能立规矩

所以严格执行父母的权威,比将孩子如关在门外,强制孩子坐反省凳子,把孩子关在房间里等等。

其实最好的做法,是陪伴着孩子,用平静和尊重的口气耐心安抚,但依然坚持教育原则。

孩子就知道闹是没有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鼓励沟通,坚持三比一原则

孩子平静了,父母再鼓励孩子沟通交流,交流原则是三比一,三次满足一次。同时一定要孩子明白两件事:

  • 一是知道你说不行的事情,并且哭闹没有用。
  • 二是想要什么东西,得学会商量和交流

孩子哭闹总是有理由的,尤其是5岁的孩子,基本可以表达清楚自己的内心诉求。

大多数父母们焦虑,是因为不懂得理解和倾听,坚持那种育“短、快、平”育儿大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父母都是不完美的,这个时候就更应该带着爱探索自己,探索和关注孩子的成长。

既福泽了自己,也会将温柔和爱覆盖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