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少红执导,张永琛编剧,刘涛、周渝民领衔主演的61集电视大剧《大宋宫词》已在近日于各大平台播出,播出后聚焦了大批观众,有20年前《大明宫词》李少红导演的忠粉,有刘涛、周渝民等演员阵容的粉丝,更多的是来自各大平台的VIP观众以及历史剧爱好者、批评高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宋宫词》从开播到现,经历了疯狂吐槽,也迎来了中肯的评价。从最近播出剧集的最新评论内容来看,它的口碑正在慢慢回升。

这里原因有二:首先,等待开播找茬的网友已经转战其它新剧,“不能因为一棵树放弃一片森林”;其次,一开始的凄恻缠绵的感情戏过后,目前剧集部分已经进入到了正式轨道,能看到这部分内容的观众是真正看剧的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宋宫词》到目前为止已经播出了接近三分之一,我相信只有看过超过10集以上观众才有资格评判这部戏。61集的大戏,仅看了三四集后,就得出低星的评价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参考意义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人说:刘娥认识襄王的时候应该是只有15岁。他们觉得刘涛怎么都不像15岁,为什么要扮嫩?

先不说刘涛这个锅背的冤极了,说一说怎么定义刘娥。刘娥入襄王府之前的事情其实并无正史书记载,大多是传说留存下来。

而刘娥的当朝时间也是大家从《宋史》中推算出来的,并无确凿依据,就更不用说她和襄王相识之初的有限资料了。在这部《大宋宫词》中,编剧在剧情一开始设定为刘娥是一个再婚少妇,并非15岁少女。很多观众来不及看剧情,只通过只言片语就给刘涛定性,这对演员和剧作确实不公平。

导演李少红在接受采访时,也给出了她的理解和回答,所以观众大可不必揪着15岁却忽略了镜头里的更重要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还有很多观众对刘娥和三皇子的恩爱无法接受。

不要说今天的你们无法接受,就是历史上三皇子的爹爹和大臣们也无法接受。

本来现在的情感审美和过去就有很大的差距,更何况是当时的情况也并不祝福这对CP。

但这是一个剧集最为醒目突出的戏点,三皇子赵恒是以深挚动人的真情来对待刘娥,而不是以轻薄子弟玩弄女性的态度来发展这段恋情,所以也为后面两人的情深埋下了伏笔。这里既有赵恒的多情,也有他坦荡磊落的襟怀,这在宋代的阶层难能可贵,恰恰是最值得看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后面的剧集中,因为拥有8岁的赵吉儿之母与刘涛在剧中的年龄感开始接近,甚至有的网友在评论区希望刘娥早点接管“大宋集团”。

相信追剧追到这的人多半是对剧中“辽人进犯”和“皇帝的优柔寡断”的情节中体会到了刘娥的重要性,可见刘涛确实也非常扛戏。一个演员能把角色从对立感拉到融入感让观众都体验一遍,这样的演员和角色真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相比于刘娥,剧中其它女性的刻画也并不少。比如郭夫人、潘夫人等。让我印象最惊艳的要数郭夫人失去儿子后带病为刘娥求情和潘夫人的翡翠如意汤。

郭夫人产下的第一位皇孙给日薄西山中的大宋带来了希望,那个时候也是皇位争斗最激烈的时候。刚出生皇孙就遭人暗算遇害了,这个时候郭夫人自是愤恨,但从政治家成长起来的皇室培养人选显示了她的良好家教。在父亲的暗示下,她仍然去中宫大门帮赵恒求了情。至此,这段单向感情戏有了曲折深遂和余韵不绝的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郭皇后生命的最后时刻,床榻边却是刘娥。

郭皇后深知自己命数已尽,将积压在心里多年的话倾诉给刘娥,回忆这十几年的波折和境遇时,自己介怀的人是刘娥,唯一内疚的人是刘娥,后宫要托付的依然是刘娥,而刘娥一生都愧疚于出现在郭的婚姻里,甚至愧疚于两次哪怕竭尽全力也都没能救下郭氏的孩子。

两个不同境遇不同人生的女人如此惺惺相惜,画面令人潸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完美的切割一段情节,并做到恰到好处的收声并不容易,可见编剧对角色和整剧框架的走向有很强的驾驭能力,令人心服口服。

这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不拖沓的剧情,当然我也相信还有更为详尽的剧情被审核时剪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细节方面,《大宋宫词》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比如网络热议的服道,它借一幅喜宴图的镜头,不仅几乎等比复原名画,还刻画出宋代名流众生像的神态、动作,从不同角度来展现士族生活的奢靡,充分表现了时代的哀情缱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人喜词,词都是唱的。在《大宋宫词》就埋藏着这样的细节,吉儿在学习时就是用唱的方法背诵功课。历数以前封建时代的女性,宋朝妇人能诗词者不少,而剧中恰恰是一种凝晦昧涩的质实。

刘娥出生于市井,此前亦是秀才之妻,她经历了惨痛的生活打击,为了生计,为了食,在赵恒的柔情攻势下,一步步显露了卓越的才能和坚韧的品质。

剧中,有这种中国版灰姑娘的励志包袱,也有宋大夫能者们的迟暮之悲,更有赵恒多年来始终一往情深的执著,《大宋宫词》的风骨非常硬气,不靠虎狼之词,直走清新雅正的剧感,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值得一看的大型古装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刘娥的吉儿终于回家。八岁的孩子经历了被绑在高高的战车上,加上一路颠沛流离的逃命,因过度惊吓离世。吉儿的过世给赵恒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而他也因为吉儿不能入太庙吐血倒地。一个父亲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母亲。

在两军交战之际,大宋为了换回辽人将军,提出了将刘妃作交换。刘娥此时已经虚弱不堪,想到孩子仍然是人质,她仍想留在辽营。观众从她苍白的神态,踉跄的步伐和孱弱的身姿深深感受到了一个母亲的垂死挣扎,可从心里还是希望她能赶快回到大宋,这个就是典型的旁观者心态。

作为一个演员,要诠释好角色,就要和角色二合为一,刘涛刻画的母性有血有肉,亦动容亦惋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近期更新的剧集中,刘娥入宫受阻碍。群臣阻拦刘氏入宫,有郭家的人,也有潘家的人,后宫利益终于从后院到了前庭,可以说戏剧冲突更浓了,也更吸人入胜了。

刘娥这个角色最让人佩服的不是她的智慧,而是她的柔中有刚。当赵恒与群臣历数刘娥与吉儿功绩时,刘娥在轿中听得清清楚楚,但她脸上没有丝毫震撼与委屈,只是稳稳吐了四个字,马车改道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两集中,观众对刘涛的好感度上升的非常快,从这两点可以找出原因。

一是她对角色的设计符合观众预期。刘娥身上具有“大事不慌,小事不乱”的特质,刘涛诠释的非常符合。在吉儿离世后,刘娥仍然唱着哄吉儿入睡的歌,那一刻她是懵懂的、迷茫的,她没有嚎啕大哭,但眼神似失去灵魂一般,刘涛精准的抓住了“柔与刚”的二点要素。

二是,演员在细节上见真功夫。在回宫路上,赵恒命人送来的皮氅,刘娥怀中抱着一个罐子。她接过皮氅,还为这个罐子铺上了皮氅,但随即“她又拍了拍这个罐子”,她的这个举动让人心生疑惑。这个罐子到底是什么?直到送入太庙,答案才揭晓。这个罐子正是吉儿骨灰。心有千万鸿沟,但嘴上不多言的女人形象稳稳地立住了。这样的女人不成大事,何人能成?这也为后来刘娥成为史上为数不多的女强人铺垫了很大伏笔。

从接下来的剧集中刘娥将真正面临着层出不穷的劫难,是磨砺也是成长,这同时意味着属于她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相信你会越来越喜欢刘涛这个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