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床棉被

一盏煤油灯

一枚枚功勋章

这些承载历史的老物件

见证着那场伟大远征

诉说着这支队伍与群众的血肉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理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光是革命老区县就有5个(祥云、宾川、鹤庆、剑川、弥渡)。红军长征宛如一条贯穿大理的红色飘带,给苍洱大地烙印上最醒目的“红色印记”

全村“红色旅游”热火朝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宾川县海稍村委会,有一个特别的小山村,全村人都穿着红军军装,遇到来观光的游客,他们便敬礼欢迎,让人感觉瞬间“穿越”,这就是新庄村。走进村庄,一股股“红色”气息扑面而来。复古的红墙上还保留着“坚定理想、艰苦奋斗、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红色口号,随处可见的红旗飘扬在村民们的房前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庄村曾是红军二、六军团过云南时进宾川的第一村。1936年4月,萧克、王震带领的红军将士在新庄村休整一晚,当时的新庄村只有7户人家,就有4人跟随了工农红军踏上征途,并在之后的战斗中为革命事业英勇捐躯。这段历史虽已远去,但红军精神却一代又代在这里传承下来,生根发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红六军团当年的临时指挥部已被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修缮成红军长征纪念馆供游客瞻仰缅怀。馆内除了展示红军将士长征的历史片段,还保留了当时红军将士使用过的一些旧物件,锈迹斑斑的油灯、小号,缝缝补补的棉被,还有床铺一旁摆列整齐的小钢炮……昔日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伴着窗户光斑的闪烁,还留有当年的红色与余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庄,这片宾川坝子中的红色热土。2015年以来,新庄村依托海稍鱼的“名气”, 依山傍水的“灵气”,传承红色文化的“正气”和民风淳朴民族团结的“和气”,坚持“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农业增收”思路,充分发挥当地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及海稍鱼文化为一体的优势,探索实践“党支部+红色旅游+贫困户”扶贫模式,创新红色养老服务方式,走出了一条“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旅文融合”的发展新路,助推了村民脱贫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路追寻,一路感动

沿着红军走过的方向,鲜花盛放,草木含情,一路追寻,一路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鹤庆县西山脚下,屹立着巨大的纪念碑,碑高19.36米,寓意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鹤庆,汉白玉的碑心上是鲜红的“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字样,由当年红军长征过鹤庆时毅然参加红军的鹤庆藉田麟勋将军题写。纪念碑的背后是苍松翠柏,青山绿水,寓意着红军精神永放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鹤庆县委原党史研究室主任杨重金站在长39米,高3.2米的浮雕墙旁,慷慨激昂地向融合采访报道的各路记者讲述着红军在鹤庆期间,惩处贪官污吏、地主恶霸,分钱分粮、访贫问苦,受到鹤庆各族人民的欢迎,留下了“洞经古乐迎红军” “向导引路送红军”等许多饱含军民鱼水情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爱民,民拥军。红军将士在鹤庆停留的短短六天五夜中,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不仅拿出稀缺物资救助穷苦人家,行军损坏庄稼也会把钱币放在田边用以赔偿。鹤庆各族人民积极支援红军,主动帮助部队筹粮、当向导、作翻译,冒着危险收留和照顾红军伤病员。在鹤庆县档案馆,一段段长征播火,光耀千秋的故事被铭记,被传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季更迭有序、草木荣枯有时,但长征精神在苍洱大地上从未褪色,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军在云南踏出的每一个脚印,都成为了一颗颗红色种子,接续生长,势成燎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

丰碑永存!

记者:邹玲艳 钱娜

编辑:罗丹梨

值周:吴志 胡亚玲

主编:李胜

总编:汤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