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1日,陕西山阳县漫川关战役研究会主办的“郧岭阻击战英烈纪念碑亭”揭幕仪式在漫川关古镇举行。

红船杂志了解到,此次活动由山阳县漫川关战役研究会策划,漫川关战役研究会成员、援红后代主办,山阳县漫川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漫川关镇党委、政府协办,万福村两委会及漫川各界仁人志士协办。

值得一提的是,“郧岭阻击战英烈纪念碑”的碑文由徐向前之子徐小岩中将题字撰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小岩中将题字的郧岭阻击战英烈纪念碑亭

前来参加活动的红军后代及援红后代60余人,其中,红四方面军后人有(按照报名先后顺序):

卢南樵之女卢小梅;张敏之子张晓川及其家人;于侠之子李新及其家人;罗崇富之女罗玉英;张天伟之女张苏红及其家人;李先觉之女李兰及其家人;席汝林之子席黔及其家人;胡正先之女胡滨江;王雄德之女王建及其家人;康立泽之子康图强及其家人;李新国之子李南及其家人;罗文志之女罗学艳及其家人;王长元之女王亚琴;张体学之子张小平及其家人;秦忠之子秦亚平及其家人;陈昌浩之孙陈奇月;江西中央红军后代彭汉桂、郭鹏夫妇;戴彪孙女戴玮玲及其家人;吴朝祥后代赵玉兰。其他红军后代有:王迎洁、赵清云、胡忆朝、胡岩、江剑、江继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后代合影

活动首先由红四方面军后人代表,原红四方面军健在老红军(参加漫川关战役)胡正先之女胡滨江、湖北红军精神研究会徐京州会长、邬开德等人进行揭幕。

揭幕后,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之孙陈奇月、老红军于侠之子李新代表红军后代为烈士纪念碑亭敬献花篮。

在漫川关战役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世明先生宣读祭文后,北京红四精神研究会代表张晓川宣读了徐向前之子徐小岩中将写给这次活动组委会的一封信。

徐小岩中将首先在信中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他信中写道:“纪念在漫川关发生的这一场战役,有着特别深切的意义。环视当前的国际环境,我们多么需要红军精神,全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万众一心,不畏强权,迎来光辉前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小岩中将写给活动组委会的信

此外,在湖北红军精神研究会徐京州会长代表讲话、主办人邬开德致辞后,现场全体人员面向英烈纪念碑行缅怀礼;北京红四精神研究会和湖北红军精神研究会分别向漫川关战役研究会授旗。

红船杂志了解到,活动现场除了红军后代及援红后代外,还有一位身份特殊的成员。他就是这次活动的主办人,漫川关战役研究会成员邬开德。

邬开德是土生土长的漫川人,家就住在贺家岭上,中国共产党党员,漫川关战役研究会发起者之一。

1932年11月,郧岭阻击战发生时,邬开德的父母,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惨烈经过,当时的战场就在他们的房前屋后。二老看见红四军第十师、第十一师将士,一方面和攻势猛烈的国民党军队英勇作战、不惧生死,一方面对当地老百姓秋毫无犯,心中甚为感触。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天两夜中,邬开德的母亲自发地给红军战士们打草鞋、送干粮,邬开德的父亲不顾安危,主动帮红军战士抬担架、送伤员,还偷偷地掩埋了很多牺牲的战士遗骸。

据悉,在邬开德兄妹的成长经历中,听到最多的故事就是郧岭阻击战的情节,听到最多的教诲,就是要求他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永远记住那些还是“娃娃”、就为老百姓流血牺牲的红军战士,要永远懂得感恩党和国家。甚至在邬开德母亲弥留之际,她还嘱咐儿女们不要忘了这些。

为此,邬开德兄妹中,有5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邬开德也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母亲未了的夙愿,尤其是在倡导发起纪念漫川关战役研究的过程中出资出物、不遗余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邬开德致辞

相关阅读:漫川关战役

在红四方面军西征的过程中,漫川关战斗、新集战斗、土桥战斗这三场著名战役均被载入史册。特别是漫川关战斗,被《红四方面军战史》称之为关系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当年指挥这场战斗的,就是徐向前元帅。

1932年7月,国民党调集部队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连经多场战斗,未能打退国民党军的“围剿”,于是向平汉铁路以西地区作战略转移。1932年11月初,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余人,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率领下,到达郧阳区南化塘,遭遇国民党军。部队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在化山坪一带与国民党军进行了英勇激战,冲破堵截。同月12日,就在我军接近漫川关的同时,国民党三路大军赶到,对我军再次形成包围之势。

徐向前总指挥命令红十二师趁国民党军不备,避开漫川关,杀开一条血路,为全军突围打先锋。东南面峡谷,两侧陡峭绝壁,地势不利,阻碍了红十二师的行动,师长邝继勋带领先头部队攀上山崖。国民党军发现我军的意图,就地架起机枪疯狂扫射。红十二师奇袭失败,全军失去了避开漫川关的最后机会,被逼进了任岭(即郧西县上津镇云岭)长达近十里狭窄的峡谷(即上津镇境内七里峡)。

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红军决定突围。红军找到了一条非常隐秘的水沟,这是山洪冲击出的一条石沟,最窄之处仅容一人侧身弯腰通过。红十二师许世友的三十四团和红七十三师韩亮臣的二一九团,硬是从国民党的“包围圈”上撕开一个血淋淋的“口子”。凭着这条通道,我军主力突围,闯出了漫川关。

在关系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漫川关战斗中,有第二一九团团长韩亮臣等80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1998年,中共山阳县委、山阳县人民政府于漫川关镇街道村修建“漫川关战斗纪念碑”,以资纪念。

编辑:周晓宇

稿件统筹:王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