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市地理位置有多好,中缅最大贸易口岸,三条重要通道从此经过

瑞丽市是我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一个县级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总面积1020平方公里,人口约21万人,市政府驻地为勐卯镇。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正式建县,1992年撤县设市(县级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丽市东接芒市,北连陇川县,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为邻,毗邻缅甸国家级口岸木姐市,国境线总长169.8公里。瑞丽市东西长约57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距昆明市约752公里,距芒市约103公里,距陇川县约31公里,距缅甸木姐市约4.5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丽市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走势,处于高黎贡山余脉向西南延伸的区域,是滇藏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由冲积盆地和山岭组成,市域内大小断裂带纵横交错,地质结构十分复杂,最高处海拔约2019米,最低海拔约725米。而瑞丽坝地区地势平坦,属河谷冲积平原,面积约174.8平方公里,坝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18.5%,瑞丽市大部分的农业耕地集中在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丽市古时称麓川,傣语名称勐卯。早在新石器时代,瑞丽江沿岸就已有人类居住,在瑞丽市境内发现有雷奘相、雷宫山、坎兰分场九队南山头、雷允闷四处新石器遗址,并有陶片、陶纺轮、石斧、石锛、石矛等大量文物出土。

而到了东汉时期,我国就在瑞丽设县进行管辖管理,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在瑞丽修筑平麓城(也叫勐卯城),进行派兵屯垦戍边。所修筑的平麓城南北长约884米,东西宽约503米,城墙厚9米、高4.8米,城墙内为夯土、外为青砖,设东南西北各一门,城内道路皆是长方形青石板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丽市是我国唯一按照“境内关外”模式实行特殊管理的边境贸易区。拥有两个国家一类口岸,是我国云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设有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姐告边境贸易区等多个边贸试验区与开发区。滇缅公路、中缅铁路、中缅油气管道三条经济大动脉从瑞丽进入缅甸。瑞丽市边境上共设有36个渡口和通道与缅甸相通,是我国云南省对外通道最密集的地区,瑞丽口岸全年运输工具出入境总量排在我国第三位、人员出入境总量排在我国第五位。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南起缅甸西海岸的皎漂港,经瑞丽进入我国,是我国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而从西南地区直接输送至我国昆明。中缅油气管道有利于我国能源供应多元化,缓解我国能源对海运的依赖程度,有效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缅铁路

中缅铁路

中缅铁路东起我国云南昆明,经瑞丽向西南延伸,直抵缅甸深水港皎漂港,我国境内昆明至瑞丽段长约690公里,缅甸境内木姐至皎漂段长约810公里。中缅铁路走向与中缅油气管道基本平行,是我西南战略大通道之一,也是中缅共建“一带一路”和经济走廊的重要项目,对深入推动中缅经济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又称昆瑞公路,从昆明至瑞丽然后进入缅甸,贯通至缅甸第一大港口仰光港。在抗战时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被日军封锁,抗战物资无法通过海运运抵我国,只能通过陆路运输。滇缅公路便成为抗战时期我国西南唯一的国际通道,是我国抗战最重要的“输血管”。1939年至1941年间,共有约37万吨的抗战物资从滇缅公路运抵我国,这些物资中油类占据三分之一,滇缅公路为我国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该条公路经过多次维修扩建,如今昆瑞公路已变成高速公路,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缅双边交往频繁,瑞丽口岸已成为中缅边境最大的贸易口岸。瑞丽是我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经济圈最为活跃的经济区域之一,这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国内贸易异常活跃,发展前景光明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