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业界视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大流量入口”的智能汽车,成为当下风头无两的赛道:继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之后,小米最近也跨界“上车”了。新一波造车盛宴开启,作为人车交互重要窗口,车载显示领域将迎利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道巨头济济,“上车”姿势各异

去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就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以及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而今年2月份公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应用。

多项政策利好之下,巨头纷纷涌入智能汽车赛道,但各家上车姿势不太一样:有单独组建公司造车的,比如小米将成立全资的智能电动汽车子公司,预计10年内投入100亿美元;有组团造车的,比如百度与吉利联手合资的“集度汽车有限公司”将进军整车制造行业,预计最迟于2024年推出首款智能汽车;有专注汽车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的,比如华为给自己的定位是“向车企提供智能化技术的供应商”,上个月就公布了两项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利……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汽车电动化逐渐成熟,智能化进入加速期,智能电动车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高速增长,到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销售规模将达700万辆,渗透率为20.4%。而围绕智能汽车的相关产业生态链必将从中受益,车载显示领域或许就是其中之一。

车载显示应用多多,复合年增长率17%

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加快,人车交互将会更加频繁、多样。车载显示屏作为主要的人机交互窗口被寄予“厚望”。更精准的导航服务、更智能的辅助驾驶、更多元的乘车娱乐……各类需求下的场景交互,通过不同技术集成的车载显示,比如中控大屏、副驾驶娱乐大屏、后排车载娱乐显示屏、抬头显示器、流媒体后视镜等,一一被满足,带来更智能化驾乘体验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行的魅力。

有行业厂商指出,未来每台车辆里面的显示屏应用场景至少有10种以上,装置的显示屏数量可能将超过10个。而根据IHS Markit、智研咨询两家数据,车载显示整体市场预计在2020-2022年间,将保持17%的复合年增长率,到2022年将接近百亿美元。汽车智能化给显示领域带来巨大潜能的同时,也会对车载显示的技术、性能、品质等提出更高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焦车载显示品质提升,图麟科技2017年选择从其重要的组成部件——盖板玻璃切入,通过智能化检测手段,解决该领域采用传统检测方式存在的低效率、高漏检率及误检率以及出厂良率不稳定等痛点。图麟科技推出的车载盖板玻璃检测设备,在满足市场大规模标准化检测需求的同时,也能有效保障产品的出厂品质:设备可对车载盖板玻璃上的各类缺陷实现一站式智能全检,检测节拍最快为6秒/片,较传统方式提升30多倍,检出率达到97%以上,产品出厂良率可达到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