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妈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日常生活中孩子会对父母提出一些无理要求,爸爸妈妈无理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常说孩子人小心大,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有时候孩子的智慧真的超出你想象。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总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长环境,平时难免对孩子的要求过度顺从,即使偶尔父母想给孩子延迟要求,但是孩子一哭一闹就会立即答应,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有求必应的习惯。其实,孩子的无理要求,是在试探家长的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孩子发现他可以用哭闹和任性来向父母施加压力,来满足自己的不合理时,他便会如此反复效法并越演越烈。孩子一边反复不断地用这种方法给父母施压,来满足自己的无理要求;另一方面孩子也会产生一种负罪感,并变得脾气暴躁。孩子明知道这是不对的,应该对父母表现出更多的尊重,但他们需要界限。

成年人当然知道界限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孩子由于年龄小原本就和母亲没有界限,孩子的界限是要教的。如果父母依然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不知界限的时候,孩子会无所适从,不知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只好进一步施压,潜意识中希望最终发现父母的一些底线。这就是“熊孩子”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无理要求,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家长要控制好情绪

周末,吃过早饭爷爷陪着宝宝在电脑上学熊猫识字,学了一会儿,爷爷对宝宝说:“走,去操场玩一会儿回来再接着学。”当时宝宝兴趣正浓不想出去,不想出去爷爷就生气地关上电脑,并训斥宝宝说不听话,以后再也不给玩了。

眼见祖孙战争要爆发,我急忙走过去向宝爷使个眼色,并把宝宝拉到我跟前说:“你看的时间够长了,不想跟爷爷出去,走!奶奶陪你出去玩一会儿回来再看。”

生活中很多家长,面对孩子无理要求并死缠烂打的时候,顿时就怒火中烧发脾气,这么做只能是火上浇油,既解决不了问题,又破坏亲子感情。

孩子无理要求的时候,最聪明的做法是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平常心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果孩子哭闹纠缠就默默地看着孩子发泄不闻不问进行冷处理,当孩子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给孩子讲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耐心沟通弄清原因

身边有很多父母,当看到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总是使出家长的威风对孩子进行管卡压,虽然处于弱势的孩子或许当时会偃旗息鼓,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上面提到我家宝宝玩电脑的事情,记得我说要带宝宝出去玩回来再看的时候,宝宝就坚定地说:“不行,我就要现在看。”我当时并没有对宝宝发火,而是轻轻地摇摇头,笑着说:“不行!现在奶奶也不能让你继续看。”遭到奶奶拒绝后,宝宝突然坐在柜子旁边生闷气。我爱抚地摸了摸宝宝的头,接着说:“奶奶知道你生气是因为现在很想再看,可是爷爷和我都不让你看,你心里不舒服,能告诉我为什么你现在为什么非要看吗?”“我刚过了第三关,想看看我一口气到底能过几关。”

“噢,原来你想挑战自己的实力呀,奶奶很赞赏你的这种拼劲,但是奶奶却不赞成你现在继续挑战,知道为什么吗?”宝宝小声说:“知道,你以前说过看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原来记得呀,我的乖宝宝记忆力真好!”说着我向宝宝伸出了大拇指,宝宝也开心地笑了。

孩子的任性都是有原因的,只有弄清原因对症下药,孩子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巧妙采取替代法

周六早晨宝宝起得很早,我不解地问:“你不是一直想睡懒觉吗,今天不上学不好好睡干嘛起来这么早?”

宝宝:“昨天晚上跟豆豆、苗苗我们约好了,今天早上还去主席台那玩上课游戏。”

我:“哦,现在想去玩上课游戏呀,可是夜里下雨了,现在还在下呢,恐怕不能玩了。”

宝宝:“不行,我现在就要去玩。”

我:“你再想玩也不行呀,现在下雨小朋友都在自己家里,谁会去跟你玩呢?”

宝宝:“那我现在就想玩上课游戏怎么办?”

我笑着反问:“你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呢?”

宝宝突然笑道:“奶奶,你陪我玩吧,我当老师,你当学生。”

我笑着点点头:“嗯。这个办法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宝说过,把画板搬到客厅靠墙放好,又搬两个小椅子放在画板的对面,让我和爷爷坐下来当学生,宝宝拿粉笔在画板上写上算式,然后一边用手指指着一边让我和爷爷粉笔站起来读,此时此刻宝宝俨然是一个小老师。

有很多家长把孩子有主见看成是固执己见、不听话、叛逆,于是就横加管教、训斥或打骂,这样便引起孩子的叛逆,结果往往是家长孩子两败俱伤。

实际上,从小就有主见的孩子不易妥协,长大后更容易成为独立、坚强的人。假如家长从小横加干涉一味地压制,反而容易让孩子形成叛逆、任性或冷漠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之所以会提出无理要求,说明孩子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需求。面对执拗的孩子,家长应分析原因,耐心沟通,准确引导。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对孩子发火,更不能吼叫或打骂孩子。与其用家长的威严对孩子横加指责和强压弄得鸡飞狗跳,倒不如用同理心和孩子好好沟通,并用“怀柔替代法”,给孩子一个机会,让孩子选择一个可以接受的方式。这样既不顺从孩子,又部分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不仅可让孩子逐渐懂得人的行为需要有约束,也知道如何学会与人沟通,这样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联系即删)

原创作品,未经本人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