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1689年清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历史教科书上也说该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它保证了整个黑龙江流域都是中国的领土,其实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当时,清俄双方在谈判时,由于种种原因,大清放弃了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样一来,等于是把几乎全部的石勒喀河流域让给了俄国,而石勒喀河就位于黑龙江的上游。而这条河也并不简单,它的上游历史上曾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发祥地。后来,俄国人经常沿着这条河流顺流而下,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最终,巨大的黑龙江也由中国的内河变成了界河。世事沧桑,令人唏嘘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勒喀河

01历史上是黑龙江的正源

01历史上是黑龙江的正源

一提起中国的大江大河,古代以江淮河汉著称,现在是长江、黄河和珠江。它们就像是中国的动脉,奔腾不息的河水滋养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而在我国的东北大地上,同样有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上游发源于蒙古高原腹地,然后穿越郁郁葱葱的森林,沿途接纳万千条大小支流,浩荡的江水拍打着黑土地的两岸,然后向东北方向一路狂奔,最终注入遥远寒冷的鞑靼海峡。

这条大河就是黑龙江,也叫阿穆尔河,是一条奔腾在东北亚的一条世界级大河,流域面积达到185.6万平方公里,比长江还大。年径流量达3465亿立方米,是黄河的7倍,超过了珠江。而就其长度来说,如果以西源克鲁伦河为源,长达5498公里,甚至超过了黄河的5464公里。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黑龙江都是一条超级河流,综合排名世界前十名是妥妥的。但就是这样的一条大河,它在我国却毫无存在感,甚至连它的支流松花江都不如,至于它的北源——石勒喀河,那就更无人所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龙江流域

黑龙江有两个源头,南源是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北源是石勒喀河。在中国旧籍记载中,是以石勒喀河为黑龙江的正源。康熙、乾隆、道光年代的地图均把石勒喀河作为黑龙江上游的正流,清朝学者西清在他著的《黑龙江外纪》中写道:

“黑龙江发源蒙古喀尔喀部之垦特山,其上游,蒙古谓之鄂伦河,他书亦作敖嫩河,即元史斡难河,元太祖始兴地也。自东北流经尼布楚城之南,入省江北境,受西南来之额尔古纳河,经雅克萨声折而东南,东入于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史籍记载,石勒喀河的地理条件也配得上黑龙江正源的资格。如果以长度上来说,黑龙江如果以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为源,全长4400公里,如果以石勒喀河为源全长4510公里(还有一种说法是4370公里)。如果从水量上来说,石勒喀河由于流经森林草原带,水量较大,年径流量140亿立方米,超过了额尔古纳河的120亿立方米。如果从流域面积上来说,石勒喀河的流域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也大于额尔古纳河的15万平方公里。所以说,不管国人是否觉得难受,石勒喀河毫无疑问是可以作为黑龙江的正源的。

石勒喀河发源于蒙古国北部的肯特山东麓,由鄂嫩河汇和音果达河而成。流经俄罗斯赤塔州东南部,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后称黑龙江。河流全长1368公里。7—8月为汛期,常有洪水。斯列坚斯克以下通航,封冻期约半年。石勒喀河的上源是鄂嫩河,这条河流可不简单,曾经在历史上书写过浓墨重彩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勒喀河和额尔古纳河汇合处

02成吉思汗的故乡

鄂嫩河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斡难河,这里水草丰美,地处蒙古高原腹心,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历史上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民族先后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摇篮,纷纷从这里出发称雄漠北、问鼎中原、甚至影响世界历史。

这里也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斡难河和肯特山附近居住的是蒙古部,这是日后成吉思汗崛起的地方。1162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诞生在斡难河畔。后来成吉思汗即位也在这里。公元1206年初春,蒙古高原的天地刚刚解冻,万物尚未复苏。但蒙古高原上的众多部落却已齐聚在漠北的斡难河源附近。此时的斡难河畔,正召开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忽里勒台”大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会之上,蒙古高原上曾经所存在的汪古部、克烈部、塔塔尔部、蔑尔乞惕部、乃蛮部等各部族首领们正在铁木真汗的大帐里面开会。随着众人的齐声呐喊,声音越来越激动,越来越高亢,人们都在齐喊“成吉思汗”,这一呼声一直响彻到斡难河的尽头,仿佛整个蒙古高原都沉浸在亢奋之中。

从这时起,蒙古汗国正式建立。接下来,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开始了征服世界的伟大历程,对内进攻西夏、西辽、金、南宋,对外进兵中亚、西亚、东欧直至多瑙河流域。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蒙古旋风刮遍亚欧大陆,一个崭新的疆域空前的大帝国形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吉思汗在最后一次征伐西夏的时候病逝,相传就埋葬在斡难河源。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斡难河源见证了蒙古帝国到元朝的历史变迁,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帝国也由强盛逐渐走向了衰落,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到了明朝建立以后,由于北元朝廷屡受打击,重新回到了部落状态。为了根除北方边患,明军曾经数次北伐。1410年,明成祖朱棣率军北征。他根据鞑靼军情势,集中兵力,首先进击西走的本雅失里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3日,在斡难河向南追击本雅失里。朱棣挥军奋击,本雅失里大败,丢弃辎重牲畜渡河北逃。

接着,朱棣立即移兵向东进攻阿鲁台部。10月8日进抵斡难河东北方向的飞云壑,挥军过山,向阿鲁台部进逼。朱棣乘阿鲁台战和不定、犹豫不决之际,挥师直冲鞑靼营阵,大败阿鲁台军,乘胜追击百余里,大获全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俄人东侵

03俄人东侵

虽然蒙古四分五裂,明朝前期也屡获胜利,但明朝政府始终没有把蒙古高原纳入版图。永乐之后,明朝开始衰落,别说是蒙古高原,就是东北的奴儿干都司也开始撤了。正在此时,从遥远的欧洲过来了一伙人,他们人数不多,勇敢干练,意志顽强,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他们就是哥萨克人,充当沙皇俄国的鹰犬,担负着为俄国扩充边疆的重任。

1581年,哥萨克开始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这时,中国正是明王朝万历9年,大清的创始人努尔哈赤才22岁,还没有正式起兵反抗大明。随后,哥萨克们只用了几十年时间,就把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甩到身后。到1639年,哥萨克已经看到太平洋波涛了。而此时,居住在温暖的南方的大明王朝对此却一无所知。这时,正值明王朝崇祯10年,皇太极刚把国号改为大清,辽东争夺战正在白热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国人在西伯利亚扩张时间表

哥萨克们在西伯利亚采取了步步为营的策略,每占一地,就在河口的险要位置建立堡垒充当据点。1618年至1619年之间,哥萨克佩尔菲利耶夫参与建造了叶尼塞斯克。这座要塞是俄罗斯位于西伯利亚中部叶尼塞河流域的第一座要塞,也是后来沙俄向东扩展的重要出发点。

1618年至1627年,他发起了对安加拉河和伊利姆河的旅程,建立了几座新的要塞。1631年,他建立了布拉茨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39年至1640年,他航向维京河,最远到达了齐帕河,成为第一个进入兴安山(雅各布洛夫山脉)的俄罗斯人。而兴安山就是黑龙江流域和勒拿河流域的分水岭,从此,我国的内河黑龙江流域就不再平静了。哥萨克们早就听说南方有一条大河,盛产粮食,遍地黄金,这引起了俄国政府的兴趣。

1643年,也就是大明王朝崇祯十六年,雅库次克督军派遣波雅尔科夫率领132名哥萨克,远征黑龙江,当年冬天抵达精奇里江(结雅河),这是第一批侵入我国东北的俄国人。这帮匪徒在中国境内烧杀抢劫,无恶不作,这年冬天吃掉了五十个当地中国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亚尔科夫

1649年,也就是大清顺治六年,雅库茨克总督派遣哈巴罗夫率领70名哥萨克,对我国黑龙江流域再次进行武装入侵。需要注意的是,波亚尔科夫和哈巴罗夫侵入黑龙江的路线差不多,都是翻越外兴安岭过来的。除了这一条路线,还有另一条路线。

1653年,由彼得·别克托夫领导的哥萨克分队在印戈达和赤塔河交汇处附近建立了贝加尔地区的第一座军事堡垒,成为今天赤塔和尼布楚(涅尔琴斯克)两个城市的前身。1666年,在乌达河岸边建立木结构军事堡垒上乌丁斯克,成为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的前身。此后,俄罗斯人不仅在色楞格河、印戈达河、石勒喀河河谷地带建立防御点,还在黑龙江和额尔古纳河右岸驻扎,这样,在雅克萨之战爆发前,俄国人已经在这一地区建起了具有完整攻防体系的木造军事堡垒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中国最终失去石勒喀河

04中国最终失去石勒喀河

1662年,大清康熙元年,俄国政府任命伊拉里昂·托尔布津为尼布楚总管。尼布楚地区中国各族人民反抗俄国侵略者的斗争风起云涌。大清派索伦族人切普切乌尔为使至尼布楚,要求和俄国谈判,俄国侵略者蛮横地拘禁中国使者。1675年,鄂嫩河、乌德河流域的布里亚特蒙古人反抗俄国的侵略,被俄军残酷镇压。1680年,俄国政府成立尼布楚督军区,沃依科夫为第一任督军,增加军队,作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准备。

大清这一段时期正忙着巩固政权,等到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之后,康熙帝开始着手解决北方边患。由于屡次谈判无果,康熙帝决心用武力解决问题。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都统彭春和将军萨布素连续两次击败沙俄侵略军,收复雅克萨。1689年,清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边界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克萨之战

在谈判的时候,为了讨价还价,清朝代表索额图一开始提出了以贝加尔湖-勒拿河为界,但俄罗斯的谈判代表戈洛文也不甘示弱,要求以黑龙江为界,双方相持不下。虽然俄国比清朝更早一步实控了贝加尔湖一带,但清朝提出的领土要求是认为清朝皇帝同时也是蒙古大汗,而布里亚特也属于蒙古的一部分。况且尼布楚一带还是我国蒙古茂明安部的传统游牧地,而黑龙江上游的索伦等部早就归顺了大清。

就在谈判僵持不下的时候,西北崛起的准噶尔汗国为沙俄送来了神助攻。准噶尔骑兵重挫喀尔喀蒙古,兵锋直抵离北京不远的乌兰布统。在新的形势下,清朝终于让步了,在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把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划归了俄国。从此以后,包括尼布楚一带的石勒喀河流域彻底脱离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结语

05结语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俄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但随着双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俄国开始得陇而望蜀。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遭到惨败。战后怕自己在北美的阿拉斯加殖民地落入英国人手里,它急忙廉价卖给了美国人。为了弥补自己在领土方面的“损失”,它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黑龙江流域。

而此时的大清早已不是当年的“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的大清,早已经显得暮气沉沉。几百年的柳条边封禁制度,使得东北人烟稀少,至于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更是荒无人烟。而此时俄国派遣了一位雄心勃勃的人继任东西伯利亚总督,他就是穆拉维约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龙江伯爵穆拉维约夫

1854年,他召集了800名哥萨克人,组成了一支队伍,把这些人连同圣母像放到石勒喀河的50只驳船上。从那里出发,他们顺流直下来到了黑龙江的河口。这次航行使穆拉维约夫确信自己能把梦想变成现实,结果很令他如愿。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趁火打劫,相继鲸吞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和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面积大约有100多万平方公里。此时别说是石勒喀河,就是黑龙江大部已非我所有。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