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人而言,任一时间段的血糖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要明确血糖多少算正常还要从以下5个方面来综合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空腹血糖

一、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GLU)是指在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后(饮水除外),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测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表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9-6.1mmol/L。

如大于6.1mmol/L而小于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

如两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则考虑为糖尿病,建议复查或进行糖耐量试验。

如血糖低于2.8mmol/L,一般临床产生相应低血糖的症状。

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其结果可能偏高或偏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餐后2小时血糖

二、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即进食2小时后检测的血糖值,用餐后血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胰岛素分泌的情况和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的依据,有助于并发症的预防。

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78mmol/L(14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78~11.1 mmol/L(140~200mg/dL)之间,为糖耐量减退。

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200mg/dL),诊断为糖尿病。

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前一定和平时一样,吃饭的量与质要与平时保持一致。餐后2小时血糖必须从进餐第一口开始计算时间,在这2小时期间不要再进餐,可以进行适当活动但不要剧烈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随机血糖

三、随机血糖

随机血糖(GLU)是指任意时刻抽取人体静脉血或者末梢血所测量得到的葡萄糖含量值,也就是说不管是餐前还是餐后,随时测定的血糖值。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如果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应考虑糖尿病,建议进一步到医院检查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情况等。

四、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四、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糖尿病确诊的方法之一,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用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

如果出现血糖升高但空腹血糖和随机血糖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此时就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来判断是否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病人就不需要做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了。

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的方法是将75克无水葡萄糖或者82.5克含有一份子水的葡萄糖粉

溶于250~300毫升水中,在5分钟内饮用完毕,然后测空腹时与2小时后的血糖。

参考范围是空腹血糖3.9~6.1mmol/L,血糖在口服葡萄糖0.5~1小时达高峰,峰值<8.99mmol/L,2小时内血糖<7.8mmol/L,3小时后血糖恢复正常。

试验期间患者避免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安静休息,不能吸烟,禁食、水。对于怀疑有反应性低血糖的而患者,延长试验时间,加测服糖后4小时和5小时的血糖。如在试验时出现面色苍白、恶心、晕厥应停止试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糖化血红蛋白

五、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通过缓慢、持续及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GHb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1~2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常常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对判断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意义。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4%~6%,治疗初期,每3个月监测1次,达标后可以每6个月监测1次。若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持续存在高血糖。

HbAlc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食物影响。但患有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应以空腹和餐后血糖为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