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边都与一个“熊孩子”,可能在家里妈妈有“杀手锏”可以制服这些熊孩子。但是到了学校老师就很无奈了。

现在家庭大部分都是一个孩子,不能打不能说,面对“熊孩子”们的各种捣乱不听话,老师能采取的方法只有“写检讨”。

本来想着让孩子通过“写检讨”的方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以后再犯。但是在这个检讨中,也体现着“熊孩子”的“熊”。老师要是没有火眼金睛真是不好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叫在挨打边缘疯狂试探?看看小学生写的“检讨”,顿时就懂了虽然写的是“检讨书”,却丝毫没有“检讨”的意思,还明白地告诉老师“我不服”。还好老师了解孩子的心,看懂了检讨书中的玄机。最后还为自己代言,真是让老师哭笑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检讨书就更过分了,居然说老师是“大猪蹄子”,不得不感叹现在小学生还真是紧跟时代步伐,网络的这些热门词语都运用得很灵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份检讨书虽然态度诚恳,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老师让写检讨的真正原因。话说,吃独食也不至于被罚写检讨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检讨书从字面上态度够诚恳,但是字里行间却有自己的小心思“老师我不服你,我气你不行吗”,可能本来不生气,看完这两句话也生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小学生写“检讨书”,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吗?相信有些大人曾经都有过写检讨书的经历,很多时候都不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写,而是被逼的。即便语言写得再诚恳,内心还是有些许不情愿。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检讨书写了但并不是发在内心的。所以这些看似“藏心机”的检讨书,也许就是当时孩子的真实想法。

面对孩子犯错,老师不能进行打或骂,只能通过“写检讨”这种强硬的方式告诉孩子“做错了”。归根到底也就是走个形式,犯了重大错误只是写检讨书,起不到纠正的作用,回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犯的小问题,也不至于让孩子写检讨书。所以对于“熊孩子”的捣乱行为,老师还是换一种方式效果会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犯错后,家长应该怎么办?家长心态很重要,理解孩子的犯错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一个还在成长中的孩子。很多事都是第一次遇到,有时候做出的反应或者行为不正确也是在情理之中。作为家长要对孩子有足够的理解和包容之心,犯错了不要紧,及时改正就可以了。不要因为孩子一点错误家长就大发雷霆,家长的坏脾气只会让孩子更迷茫。

了解孩子犯错真实想法

大部分时候孩子犯错了,家长不会过多过问直接进行指责甚至是打骂。有时候可能不是孩子的过错,是没有沟通清楚的误会。面对家长的指责孩子只会更加委屈。还有的时候孩子故意犯错是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平时家长工作忙对孩子关注比较少,只有当孩子犯错时,家长才会投入多一些的关注。孩子就用这种行为获得家长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正确的方法纠正孩子的行为

想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首先要知道孩子为什么犯错。如果是第一次,不懂得该怎样解决而出现的错误,家长可以交给孩子正确的方法,下次在遇到类似问题孩子就可以自行解决了。

如果是无心为之,要与孩子沟通怎样的情况下不会让别人受到伤害或者打扰到别人。比如孩子高兴时喜欢大声喊叫,认为这是表达高兴的方式,家长就需要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会打扰到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经常犯错,引发的因素有哪些?家人过分溺爱,孩子变得任性

特别是孩子从小和老人一起长大,隔辈亲的宠爱很容易失去原则。明知道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也不予以教育,任由其发展。在家里全家人可以宠着、惯着,将来走向学校进入集体生活或长大后进入社会,没有人有义务让着你。

过分的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只会让自己未来的路越来越难走。家长小时候的宠溺其实也是在伤害孩子。

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是盲目的模仿

孩子年龄比较小,从小经历的事情有限,特别是人生中第一次遇到的事情更是很难判断是对是错。看到周围人都在做也会盲目地模仿。比如看到周围人都在玩游戏,看着大家沉浸其中很快乐的样子,自己并不知道因为沉迷游戏会让自己学习成绩下降,等到自己沉迷到里面后就很难自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没有树立好的榜样

家长一直都被当作孩子的“生活老师”,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无论做好做坏都会对孩子有直接影响。比如家长误会了孩子做错事,可能当时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指责,但是过后认识到自己误会孩子后,能诚恳地向孩子道歉。这种知错就改真诚道歉的行为就是孩子效仿的行为。将来面对同样的情况,孩子也会像家长一样诚恳的道歉。

结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关注和纠正。犯错不可怕,只要及时改正下次不再犯就可以了。

今日话题:对于熊孩子的行为,你有哪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