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月春风暖,田地春耕忙

近期,新津春耕春种已全面铺开,卫星平地机、农药喷洒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机械出现在春耕一线,省时又省力,助力春耕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卫星指引耕地 高科技新机械拉风又酷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天,天府农博园的农机手们十分忙碌,在农博园的耕地里,一台装有“黑盒子”的平地机正在试验耕整土地。技术人员将设备调试到最优状态后,实时指导农机手陈伟驾驶作业,帮助农机手陈伟熟练掌握操作规范。

现场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黑盒子”叫卫星平地机,由牵引装置、平地装置、液压系统、移动基站和车载移动站控制系统组成,安装在拖拉机连接的平地机上,平地机上有一个卫星接收天线,非常小巧,而且拆卸方便,自动进行深度精密调节,可有效改善农田表面微地形状况,整个地块上下高度更加精准、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我们开农机车都靠经验,现在安上这个导航设备之后自己就可以取直线了,节省时间,效率还高,设置好了以后即使天黑也能作业。”陈伟笑着说。

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眼下,在新津耕地上,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病虫害、植保无人机现场作业等众多智能装备及系统正在调试启动,为“智慧”春耕提供设备保障和技术支持。

机械化育秧 省时又省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机械化育秧

“通过机械化运作省了很多时间,我们以前要将近达到30-35天,现在我们算下来大概25天就可以,时间最少能节省一个星期。”据成都市新津绿川农耕技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目前,他的这些秧苗全部采用流水线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育。在温室里经过一周的培育,秧苗可长至5厘米左右,就可送往农田进行下一步育秧,机械化育秧过程让整个育秧时间得到大幅度下降。

“以前人工育秧在10个劳动力左右,现在用了流水线,最起码减少了一半的人工,流水线一个小时在600盘秧苗,每亩产量相比往年增产50多公斤。”成都市新津绿川农耕技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传统的育秧方法是将浸泡催芽后的水稻种子撒在农田上培育秧苗,而机械化育秧集摆盘、撒土、浇水、撒种、盖土于一体,一个个秧盘快速制作完成,然后叠放在一起,可以高效地完成育秧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该社已接受种植大户水稻托管育秧和机插秧服务订单12个、面积1.3万亩,其育秧种子20%由该社提供、其他80%由大户提供。现在建有育苗场地3个,够水稻机插1.43万亩用秧需求,其中宝墩玉龙育秧基地110亩、宝墩龙马育秧基地15亩、安西大安育秧基地18亩。

嫁接改良新品种 新技术增产又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瓜藤上绕着冬瓜的嫩苗,粗壮的野生茄子托起竹丝茄细嫩的茎,丝瓜藤上“长”出了苦瓜的苗……跟着区农技中心的农技人员,记者在花源街道东华村的一片田地里大开眼界。

“红色小夹子是维系种苗与砧木的纽带,嫁接后的苦瓜苗5-7天之后伤口就愈合了,接下来的生长中,它们将取长补短。”农技人员一边向记者解释,一边取过另一盘细嫩的幼苗,将一株株幼苗插进野生茄子留下的一道道切口中,并用夹子将二者固定。“这就是竹丝茄的幼苗,借着野生茄子粗壮的根茎,很快就能成功下地生长结出硕果。不仅如此,它还能克服蔬菜种植常见的轮作间歇和土传病害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谈起嫁接苗销路产量时,四川省现代农人种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不禁竖起大拇指说,栽培方式的改变和嫁接技术的使用,让产量翻番、效益翻番,从亩产3000公斤、收入1万元,提升到亩产6000公斤、收入3万元,让农民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据了解,棚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上下,通过遮阳网、保温层,以及风机水帘等设备的辅助,嫁接后的苦瓜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多措并举 抓好春耕备耕

今年以来,新津继续把抓好春耕生产工作作为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准备,多举措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在政策宣传上,继续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和助农春耕服务活动,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加快春耕农资的调运、储备和共赢,积极落实春耕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春耕生产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储备化肥6800吨、农药800吨、农膜100吨,全区已准备农机机械300余台(套)投入春耕生产,能保证春耕需要。

来源:成都新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