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发出请求,可能是邀约人出来共进晚餐,也可能是请求帮助,那么这些请求怎么表达,会让人没有办法拒绝?

读了这篇文章,你将会有所收获。

了解人性

利用思维惯性

人的思维具有惯性,也就是说会用之前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新的情境。

提出请求的时候,选择题比填空题更容易让人无法抗拒。

你打算约朋友逛街的时候有两种表达,一是“周末去不去逛街?”二是“咱们去逛街吧,你周六还是周日有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问法比第一个巧妙得多,关键在这两点:

一、限定前提。“咱们去逛街吧”在这样的问法下,对方很难拒绝自己的请求,因为他的思维已经进入了“我要去逛街”这个模式。

这句话把对方带入了一个情境里,他假设要去逛街已经成为了一个既定事件,自己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自己有空的时间。

二、认知狭窄。选择题比填空题不容易被拒绝,面对选项的时候,对方认知狭窄,潜意识地认为自己必须从几个选项中选择一个。

而直白的填空题则让人有充分的思考空间,过分的思考后很有可能是会拒绝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沟通

人是社会性动物,不排斥互动。更多的话语,意味着更多的信息输出,也就有了信息交换的可能。

发出请求时,多说两句话很可能就成就了你。

买衣服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没事买不买都行,你先试试看看效果。”

试穿之后你发现,效果确实不错,但是现在天气已经冷起来了,秋装外套穿不了几天了,买了也没什么大意义。

可是老板在旁边劝说“您简直是衣服架子,皮肤白穿这个别提多好看了。这衣服买回去正好穿,现在这个季节很合适,在冷点的时候可以在室内穿。现在买八折优惠,这么好的衣服,带一件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往就是这几句话,说得你心动了,好像被老板带入了节奏,想的都是买这件衣服的好处,自己之前的顾虑似乎丢在了脑后。

核心是站在他的角度思考

首先要进行拉近距离,通过强调两人的相似之处,让对方产生亲近的感觉。必要的时候进行利益捆绑,让对方以为自己和你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在这样的认知模式里,你发出的请求就不容易被人拒绝了。

其次是“投其所好”,抓住对方的需求来谈。比如追的姑娘是浪漫型的,你就约去有氛围的餐厅,你追的姑娘是热烈型的,就约去烧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种策略

滚雪球效应

先提一个小要求,在他答应后,提出一个更大的要求,这样会使请求得到回应的概率大大上升。

因为在他答应那个小要求的时候,他就进入了一种同意的思维模式中,只要不是过分的要求,人会不由自主地先把同意二字说出口,这时候即使有一些后悔,也不好意思再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折屋效应

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在提一些过分要求的时候,不妨先提出一个更过分的要求来打破对方的心里烦。

对于这个过分的要求,一般人会拒绝,拒绝之后产生一种愧疚的心理,这时候对于提出的其他条件,会轻而易举地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让别人不再拒绝,重要的是掌握人的心理过程以及思维模式,利用思维惯性操控人,远比生硬地提出请求来得可靠。

但是不论运用何种诀窍,更重要的是是两个字“真诚”,真诚之意不可轻易窥视,当对方认识到你的真诚后,必然会考虑答应。

如若不然,那就是对你的提议太过不满,这时再强求,再用任何技巧都是徒劳。